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5篇
  免费   40篇
  国内免费   33篇
测绘学   21篇
大气科学   27篇
地球物理   16篇
地质学   118篇
海洋学   37篇
天文学   2篇
综合类   7篇
自然地理   20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19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4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65年   1篇
  1963年   2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41.
利用2007—2016年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ECMWF)逐日再分析资料(0.5°×0.5°)和国家气象数据中心24 h累计降水资料,计算分析了成都地区空中水资源的特征,包括可降水量、水汽、实际降水量等,并比较分析了三者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成都地区为净输入区域,主要水汽输入、输出口分别为西、东边界;成都地区位于强辐合中心附近,四季水汽输送通量较稳定,夏季相对偏小;700 hPa以下为主要的水汽输入层,700 hPa以上为主要的水汽输出层;500 hPa以下的水汽利用率较高,尤其是夏季;水汽输送较强的区域集中在700 hPa以上秋季的西边界和四季的东边界、700 hPa以下夏季的东边界以及500 hPa以上四季的西边界;成都地区可降水量稳定丰富,年平均水汽总输入量也很大,但二者转换为实际降水的量很少。  相似文献   
42.
通过对1992 ~1994 年179 个降水过程的p H 值分析发现,这3 年期间兰州市区共出现了21次酸雨,且酸雨出现次数占降水总次数的11 .7 % ;兰州市区酸雨主要发生在夏半年;兰州酸雨的形成与市区空气中高 S O2 和 N O X 源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3.
根据 1982~1983 年和 1992~1993 年对渤海水域生产力调查资料的分析对比,探讨了渤海水域浮游植物现存量(叶绿素 a)及其初级生产力 10a 间的变化, 发现叶绿素 a 由105m g/m 3 减少到 061m g/m 3 ,初级生产力由 312m g/m 2d 下降到 216m g/m 2d,下降的幅度大约为(30~40)×10- 2 .但叶绿素 a 与初级生产力的空间分布与季节变化特征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44.
45.
利用地面自动站逐小时观测、多普勒天气雷达及WRF模式高分辨率数值模拟,分析2016年7月塔里木盆地东北缘一次强对流天气过程中的阵风锋特征。结果表明,阵风锋前沿较强的辐合抬升运动不断触发多个对流单体,其中大部分单体与其后方的对流系统合并且进一步发展,使得强对流天气不断发展和维持。在对流系统快速发展阶段,阵风锋前沿水平风的垂直切变造成湿位涡的斜压分量显著增强,从而增强局地的条件对称不稳定,为对流系统的发展和维持提供了重要的不稳定能量。不稳定能量释放需要的锋生强迫作用主要是由阵风锋前方的辐合辐散项和倾斜项决定,而阵风锋前沿附近的水平形变项及其上方的非绝热加热项提供相对较弱的贡献。  相似文献   
46.
灌浆工程为地下隐蔽工程,其地质条件约束着实际的现场施工工艺,且不同地质条件对应不同的岩石属性,并将直接影响着防渗帷幕的优化设计,同时地质条件分析不足也将给整个灌浆工程带来很多不确定的风险。目前,地质条件预测在隧洞开挖过程中的研究较充分,但在灌浆工程中地质因素的研究较少。本文以乌东德水电站大坝防渗帷幕工程为例,分析了对防渗帷幕成幕有影响的岩溶、角砾岩、断层、岩层走向与帷幕走向大角度相交及长大结构面等地质因素,并针对不同地质因素的特点,提出了采取浓浆回填、灌浆孔加密加深、灌浆压力及浆材动态调整等处理措施,为帷幕灌浆工程优化提供了必要支持。  相似文献   
47.
台风眼壁及周围螺旋云带云属性垂直分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取2006—2010年间CloudSat监测到热带气旋中心的7个案例,利用CloudSat和其它A-Train卫星的反演数据,主要分析了台风眼壁及周围螺旋云带的云微物理属性的垂直分布并给出了初步的概念模型。结果表明,云中冰水分布在5 km以上高度。冰粒子等效半径随云高度增加呈减小趋势,大值区主要分布在5~10 km高度,7个热带气旋的最大值为171.7~226.6 μm;冰粒子数浓度随云高度增加呈增大趋势,大值区分布在13 km以上高度,7个热带气旋的最大值为550~2 148 个/l;冰水含量随云高度增加呈先增后减的趋势,大值区分布在8~15 km高度,7个热带气旋的最大值为986.0~4 009.0 mg/m3。云中液态水分布在0.5~9.0 km高度。液态水粒子等效半径大值区分布在3~9 km高度,7个热带气旋的最大值为19.1~29.4 μm;液态水粒子数浓度大值区分布在6 km以下高度,7个热带气旋的最大值为93~117 个/l;液态水含量大值区分布在5 km左右高度,7个热带气旋的最大值为659.0~2 029.0 mg/m3。台风或超强台风阶段,云体最大高度存在于台风眼壁,眼壁云高可达17~18 km;近地表降水率、冰水柱含量的高峰值大多存在于台风眼壁区域,其中眼壁区域的近地表降水率可超过20.0 mm/h,冰水柱含量可超过9.1 kg/m2。7个热带气旋的垂直降水率和液态水柱含量值分别小于11.3 mm/h和2.7 kg/m2。   相似文献   
48.
人机交互式台风浪业务预报系统的研制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国内外海洋灾害业务化预警系统研究基础,进行台风浪数值预报产品释用的人机交互技术研究。利用软件工程原理开展系统需求分析、功能实现和数据库架构设计,采用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构建界面布局和人机交互界面,通过WEBGIS平台建立交互式预报制作和发布系统,实现了数值预报系统业务化自动运行、数值预报产品标准化管理、数据分析与可视化表达、人机交互偏差订正与成图发布等多种功能;以2011年5号台风"米雷"为试预报案例,验证了系统的制作和发布功能,实现了区域环台风浪预警报系统的的业务化应用。  相似文献   
49.
通过理论研究和数值分析方法,分析了钢套管桩不同的施工顺序对邻近既有隧道的影响,并结合现场实测数据对分析结果进行了验证。首先,采用理论方法分析钢套管旋转下压过程中土塞柱的受力情况,建立微分方程计算土塞柱底端的应力、土塞柱受到的剪切扭矩和自身抗剪扭矩,进而分析得到了土塞柱发生剪切破坏和土塞效应的临界深度。在此基础上按是否产生闭塞效应,分两种情况研究了钢套管旋压过程中产生的土体膨胀率。然后,利用既得的土体膨胀率,通过理论分析和数值模拟方法分析了群桩不同的施工顺序对既有多条盾构隧道的影响,得出了相对较优的群桩施工顺序方案。工程现场实测数据与数值模拟结果的对比分析表明,上述计算结果与实际情况能较好吻合。该研究对类似工程具有理论指导意义和实践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0.
高温后花岗岩巴西劈裂抗拉实验及超声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非金属超声检测分析仪和液压伺服试验系统装置,研究不同温度(25 ℃~1 000 ℃)作用后花岗岩的超声特性,分析不同温度条件下花岗岩的劈裂抗拉强度。结果表明,(1)高温后花岗岩的纵波波速、超声波形以及劈裂抗拉强度都与温度的变化密切相关;(2)随着温度的增高,花岗岩试样的纵波波速和劈裂抗拉强度逐渐减小,经历1 000 ℃高温后,纵波波速下降90%,劈裂抗拉强度下降65%,并且,纵波波速和抗拉强度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3)超声波波形随温度升高由整齐变混乱,由密集变稀疏,尤其在800 ℃波形变化最明显;(4)花岗岩试样的热损伤不断增加,经历1 000 ℃热损伤后,试样的脆性增加,变得轻脆易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