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3篇
  免费   64篇
  国内免费   229篇
测绘学   31篇
大气科学   44篇
地球物理   47篇
地质学   427篇
海洋学   17篇
天文学   33篇
综合类   25篇
自然地理   22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21篇
  2022年   27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33篇
  2013年   37篇
  2012年   29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24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34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16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16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2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3篇
  1977年   2篇
  1975年   2篇
  1964年   2篇
  195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青海东昆仑造山型金(锑)矿床成矿流体地球化学研究   总被引:18,自引:3,他引:15  
青海东昆仑是我国重要的、极富潜力的金属成矿带,其中产出的金矿床不仅具有相似的地质特征,而且与本区晚华力西-印支期造山过程有密切的成因联系,并在产出构造背景、矿体特征、控矿构造、围岩蚀变、矿物组成和元素组合等方面与一般造山型金矿床极为相似,因此应属典型的造山型金矿床.矿床流体包裹体十分发育,包括富CO2、CO2-H2O和H2O-NaCl三种类型,显微测温结果显示,成矿流体为一套中低温(120~380℃)、低盐度(0.35~9.54wt%NaCl)的H2O-CO2-NaCl-CH4±N2流体体系.氢、氧、碳同位素及水-岩交换反应研究表明,成矿流体早期主要为变质水和地层建造水,成矿期以来以大气降水为主.流体不混溶、大气降水的不断加入以及水-岩交换作用是导致本区成矿流体中金、锑淀积成矿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72.
从内侧看的戈托尔夫天球仪 以上各期我们所介绍的天球仪都是倒过来看天空,也就是观测者是假想自己在天球之外看天球,这与我们实际看到的星空和星座刚好相反。本期我们介绍的戈托尔夫天球仪是第一个从内侧看的天球仪,它的目的之一就是要给人准确的天穹的概念,并能演示相对于其黑色背景上的星空和星座。  相似文献   
73.
得尔布干成矿带西南段矿床类型、成矿分带及找矿方向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得尔布干成矿带的西南段位于内蒙古自治区的新巴尔虎右旗至满洲里一带,是大兴安岭成矿省内极具找矿潜力的地区.铜、钼、铅、锌、银是该区的主要矿种,区内已发现大型矿床4处,小型矿床和矿点多处,分别形成于燕山早期和燕山晚期这2个主要成矿期,并可划分为3个矿床类型、6个矿床式.燕山早期的成矿元素主要是Cu、Mo、Au,以斑岩型和矽卡岩型矿床为主;燕山晚期的成矿元素主要为Pb、Zn、Ag,以次火山热液型和浅成热液型矿床为主.燕山期隆坳相间的构造格局和超浅成-浅成的中-酸性小岩体,控制着矿床的产出和分布.矿产地集中于燕山期隆坳交接带及其两侧,并形成以隆坳交接带为中心的、与成矿流体温度和盐度降低相伴的不对称分带.文章提出,得尔布干成矿带西南段的找矿潜力主要在隆坳交接带及其两侧,具体为已知矿区的深部及边部、乌奴格吐山-哈拉胜隆坳交接带和甲乌拉-山登脑隆坳交接带的两侧.此外,位于该区西南部的另一个隆坳交接带是潜在的矿化集中区.  相似文献   
74.
自1999年开展地质大调查以来,冈底斯成矿带斑岩铜矿研究取得了重大进展.本文在全面收集冈底斯成矿带地质、矿产和物化探资料基础上,建立了本区GIS平台上的资源预测评价系统.采用数理统计分析,确定了冈底斯成矿带斑岩铜矿定位预测的定量化标志35个,认为对斑岩铜矿预测影响比较重要的地质变量(因素权重>0.2)为花岗岩体(不限时代)、Cu、Mo、W、Au、Ag、Bi化探异常、Cu-Mo、Cu-Mo-Au、Cu-Au-Ag组合化探异常、矿床规模、重力场中低负异常场等.在此基础上,开展了工作区斑岩铜矿的定位预测,圈定了斑岩铜矿成矿远景区33处,计算结果与实际矿产分布和地质理论分析相吻合.采用面金属量法对冈底斯成矿带斑岩铜矿的资源潜力进行了估算,结果表明,冈底斯地区仍具有良好的斑岩铜矿找矿远景,1 000 m以浅的潜在铜资源量可达1亿吨以上.其中,驱龙-甲马-拉抗俄、松多雄、白容-冲江、松多握、吉如、达布、汤不拉、龙卡朗、崩不弄金矿、洞嘎、雄村、麦热-仁钦则、蒙哑啊东北、吹败子、岗达、沙让-亚贵拉、青龙-龙马拉、冲木达、洛麦南、拉屋找矿潜力较大.  相似文献   
75.
陕西几类重要铅锌矿床的矿物微量元素和稀土元素特征   总被引:13,自引:6,他引:7  
文章将陕西铅锌矿分为海底喷气沉积型(即SEDEX型)、与海底喷气沉积-改造作用有关的类SEDEX型和MVT型3类.对马元(MVT型)、南沙沟和江坡(类SEDEX型)、铅硐山和二里河(SEDEX型)铅锌矿床中的闪锌矿等矿物进行的微量元素和稀土元素测定结果表明,3类矿床各具特点:马元铅锌矿床闪锌矿的Co、Ni、Th、Y含量较低,而Mo、Cs、Sr、Ba、T1含量较高;南沙沟和江坡铅锌矿床闪锌矿的Sn、Sb、W含量较低,而Mn、Y、Zr、In含量较高;铅硐山和二里河铅锌矿床闪锌矿的Li、Zr、CB、Ba含量较低,而W含量较高;在闪锌矿Li-Cs、Zr-In、W-Sn、∑REE-δEu、δEu-δCe散点图上,5个矿床的投点按上述3类分别集中.但铅硐山和二里河铅锌矿床与南沙沟和江坡铅锌矿床具有更多的相似性,而与马元铅锌矿床差异较大:在闪锌矿Sr-Ba、Co-Ni、Th-Y、Mo-T1散点图上,马元的投点集中于一处,而其他4个矿床的投点集中于另一处;马元闪锌矿具有十分明显的铕正异常,而南沙沟、江坡、铅硐山和二里河闪锌矿铕异常不明显,或具有负铕异常;5元素矿床闪锌矿稀土元素配分曲线均为轻稀土元素稍富集的右倾型,但马元的稀土元素总量明显低于其他4个矿床.  相似文献   
76.
娄德波  张长青  山成栋  刘欢 《岩石学报》2019,35(11):3407-3428
锗作为一种稀散元素,是现代信息产业最重要的金属之一,然而大多数锗资源是在综合评价煤矿床、铅锌矿床以及铁矿床的过程中发现的,缺乏专门的找锗方法。为了进一步加强锗矿找矿方法的研究,本文以川滇黔接壤处作为研究区,通过采用探索性分析方法(EDA)和基于分形理论的浓度-面积(C-A)方法以及证据权模型,分析研究区内低密度水系沉积物测量数据Zn、Ge元素的数字特征和分布规律。结果表明:(1) Ge元素分布由单个总体构成,基本符合正态分布,数值变化小(变异系数=0. 13),基本围绕地壳丰度值(1. 6×10~(-6))波动,且矿床的分布与地球化学异常之间没有明显的相关关系,因此采用以Ge找Ge的思路是行不通的,而这可能是由于Ge在表生氧化状态下的多亲和性和高度分散性造成的。(2) Zn元素分布明显不符合正态分布,且有多个峰值,数据离散程度大(变异系数=1. 14),可能至少由两个以上总体构成,且在空间上矿床的分布与地球化学异常之间有良好的相关关系,大多数矿床位于相对高值区。另外鉴于在原生状态下,Ge元素往往以类质同象的形式赋存在闪锌矿中,因此在区域上采用以Zn找Ge的思路是可行的。(3)采用累计概率法、直方图法、箱式图法、原生晕法以及基于多重分形的C-A方法,确定的异常下限分别为146. 5×10~(-6)、392. 7×10~(-6)、153. 9×10~(-6)、87. 5×10~(-6)和124×10~(-6)。通过采用证据权方法所提供的空间相关性统计量(t)进行检验,发现异常下限应当落在120×10~(-6)~130×10~(-6)的区间内。因此基于分形理论的C-A方法是最合理的,这可能是其不仅考虑了频数特征,还考虑了空间几何特征的原因。(4)在圈定地球化学块体的基础上,结合热液矿床受构造控制,且往往具有"丛聚效应"以及"鹤立鸡群"的特点,圈定黑区-赤普、大湾子-大桥边、茂租-乐红、毛坪、天宝山-小石房、猫猫厂-白蜡厂、大梁子、会泽、青山-杉树林、猴子厂-顶头山以及富乐作为寻找锗矿的潜力区,建议进一步加强这11个矿田级远景区锗资源的找矿工作。  相似文献   
77.
空间科学与技术专业实践教育对于本科生空间物理学习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地球和空间科学学院空间科学与技术专业基于国家大型空间环境地基综合监测系统——子午工程的链条观测优势,开展全方位、多角度的本科生暑期专业实践教育.在实践教育中,老师们生动详实地为同学们讲解实习的各项内容,带领同学们学习观测数据的处理与分析,并且参观子午工程台站;同学们使用多种观测设备,学习了光学、无线电和磁场等不同探测技术,了解了不同探测仪器的探测原理,掌握了科研软件的使用方法,并可视化分析空间天气事件期间近地空间环境的变化特征.最后,同学们还进行了实践教育总结汇报.通过参加空间科学与技术专业实践教育,同学们真正接触科研工作,成功地克服了初次尝试科研时的“忐忑不安”,不仅提升了自主学习、小组分工合作等实践能力和科学素养,而且开阔了眼界,为更深入地了解空间物理学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78.
提出了采用单频精密单点定位(precise point posi-tioning,PPP)技术实现基于u-blox的城市区域亚米级导航定位技术服务模式,该模式完全取代精度相对较低的标准单点定位(standard point positioning,SPP)技术,同时相比于网络RTK(real-time kinemati...  相似文献   
79.
作者以连续的两篇文章综述了柴北缘地区的加里东造山带中产出的两类不同的块状硫化物矿床,这就是喷流沉积(SEDEX)型Pb-Zn矿床和火山岩容矿的块状硫化物(VHMS)型Cu-S矿床.认为它们在成矿后的造山过程中受到过不同程度和不同成矿作用的改造,使之兼有后生矿床的特征.锡铁山Pb-Zn矿床的主体是属于以沉积岩为容矿岩石的喷流沉积(SEDEX)型矿床.它的含矿岩系形成于早奥陶世[(486±13) Ma]弧后盆地环境中,并在加里东期碰撞造山过程中发生了强烈的北东-南西向斜向挤压缩短,导致喷流沉积成矿作用形成的原始铅-锌-黄铁矿层,后期遭受了强烈的构造改造,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使矿体的空间分布受到后期构造的控制.此外,该矿床也程度不大地受到过后期热液改造.为更加显示它的地区性特色和强烈的后期改造,作者建议将其称为"锡铁山式SEDEX型铅锌矿床".在该式矿床的勘查过程中,既要注重研究同生成矿作用对矿体的控制,也要重视研究后期构造对含矿层和矿体的破坏和改造.  相似文献   
80.
滇黔交界地区峨眉山玄武岩铜矿的PGE及微量元素特征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为了进一步探讨玄武岩铜矿的成因,文章对滇黔交界地区玄武岩铜矿石的铜、铂族元素及其他微量元素的地球化学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与铜矿化关系密切的有机质对铜的初始富集作用不明显,铜矿化是后生热液成因的,进一步支持了玄武岩为铜矿化的矿源岩、沥青及碳质等有机质的存在只是为自然铜沉淀提供了条件的认识。而且,铜矿石的低U、Th含量为该类铜矿石的铅是正常铅提供了合理的解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