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1篇
  免费   100篇
  国内免费   71篇
测绘学   63篇
大气科学   50篇
地球物理   94篇
地质学   184篇
海洋学   62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24篇
自然地理   34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19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17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18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21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9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10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6篇
  1980年   2篇
  1978年   4篇
  1965年   3篇
  1960年   1篇
  1956年   1篇
  195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51.
南海北部近海污损生物中的多毛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严岩  严文侠 《海洋通报》1995,14(6):40-45
报道了南海北部近海污损生物中多毛类的组成及其分布。采集的多毛类种类共48种,隶属于17科36属,其中管栖多毛类11种,主要种类及华美盘管虫,内齿盘管虫,三崎旋鳃虫;游走多毛类37种,主要种类是多齿沙蚕,多齿全齿沙蚕、多疣拟海鳞虫。还讨论了污损生物多毛类的分布与污损生物群落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452.
全新世海面变化与长江下游近河口段的沉积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453.
东南极格罗夫山地区晚第三纪孢粉的发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采自东南极格罗夫山地区的7个土壤样品、2个冰碛岩样品和1个剪切泥样品进行了孢粉分析,共获孢子花粉33个种属,乔木和木本花粉总数占94.5%,灌木和草木植物花粉总数占3.2%,蕨类植物孢子总数占2.3%,乔木和木本花粉中主要的优势种属为松属(Pinus)和桦属(Petula)以及少量的栗属(Quercus)、胡桃属(Juglans)、椴属(Tilia)和蒿属(Aretmisia)等。根据孢粉组合及形态和颜色特征,认为其时代可能为上新世。说明晚第三纪以来,东南极格罗夫山地区可能有一个暖期存在。  相似文献   
454.
在古生代的北相岩系中,太原系与本溪系间的关係,根据以往野外工作者的意见,都只说,或者最多说是一个不连续或假整合,这说明了本溪系沈积之后,太原系沈积以前,中间只有—个造陆运动,而没有造山运动。侥倖的很,当我们一九四九年  相似文献   
455.
CTL-713C雷达闸流管ZQM1-350/14的检测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闸流管的工作原理和电子管特性,并结合实际应用电路,提出闸流管的简易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456.
457.
土地信息系统学科前沿的若干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了土地信息系统学科在我国国土资源信息化建设中的重要地位,对土地信息系统学科的发展趋势以及学科前沿问题进行了分析,并从哲学视角进行了归纳总结。  相似文献   
458.
严富华 《地质科学》1965,6(4):370-373
近年来,刘鸿尤、沙庆安等在研究中国南方震旦系的工作中,先后从滇东及鄂西采回了一些标本,经笔者分析含有不少孢子及植物残体化石。研究材料系1962年采自滇东宜良螺絲塘、鄂西秭归冀家湾及宜昌秋千坪等地的震旦系。含化石标本的地层,均属上震旦统。样品的分析,基本上按格里丘克法进行,重液应用ПД-6,分析后的样品粘成固定薄片作显微镜下观察。  相似文献   
459.
本文用周期图技术分析了佘山台磁暴时的地磁记录,较好地获得了时间范围10分钟到120分钟内的隐蔽周期。由水平成层的多层一维地球的电导率模型出发,从中估计出跟上地幔内高导电层相应的隐蔽穿透周期,得出这个高导电层深度约为90公里,其厚度约为42公里,它跟上层电导率之比为17。  相似文献   
460.
陆地生态系统CO2和水热通量的长期观测研究一直是国际上关注的热点问题。截止目前,利用微气象学原理的涡度协方差技术是唯一能直接测定生物圈与大气间物质与能量通量的标准方法,成为国际通量观测网络的主要技术。但是涡度协方差技术的测定仍然是一种小尺度观测方法,其观测结果难于直接外推到更大尺度。同时,缺乏区域、跨尺度生态系统及其时空动态观测数据一直是限制碳循环研究的主要障碍,而遥感技术的发展可望在不远的将来使大尺度、高分辨生态系统变化的长期定量观测成为可能。这些问题在当今集中体现在如何建立通量—遥感的跨尺度观测体系,并有效地将有限的通量站点测量数据与大尺度遥感资料以及生态模型有机地结合。总结过去耦合涡度协方差技术与遥感技术的工作,主要在以下3个层面展开:①涡度协方差技术与遥感技术对碳通量估算的相互验证;②涡度协方差技术为遥感反演提供地面参数;③遥感观测解译辅助分析通量贡献区(footprint)。集中在这3个方面进行探讨,通过总结各方面的研究特点与进展,可望为未来在这个领域开展工作理顺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