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6篇
地质学   13篇
综合类   1篇
  2022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降雨对滑坡稳定性影响过程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滑坡土条的受力分析进行改进,建立起能考虑滑带内存在任意孔隙水压分布情况下的稳定性计算公式。结合Lumb入渗理论和太沙基一维固结理论得到了滑坡在降雨期间的极限稳定性计算方法,该方法能够同时考虑降雨入渗导致土体重度和滑带内孔隙水压力变化。利用上述结果,提出了某些深层滑坡触发的一种机理,并可根据常用的土质参数比较容易得到滑坡在降雨期间稳定性演化过程。通过对某滑坡分析得到,降雨导致滑体重量增加而降低滑坡稳定性小于孔隙水压增加对稳定性的影响;超孔隙水压力的存在大幅提高了剩余下滑力值。  相似文献   
12.
河南洛阳龙门石窟溶蚀病害机理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河南洛阳龙门石窟位于碳酸盐岩体中,易于溶蚀。近年来,石窟区伊河水以及雨水中Cl-、SO2-3等有害离子明显增加,加剧了石窟的岩溶病害。在龙门石窟溶蚀现4、NO-4、NH+状调查的基础上,从岩溶的空间分布规律、岩体结构渗水连通网络和微观结构等方面探讨了溶蚀病害的机理。提出治理龙门石窟溶蚀病害的根本途径是治水,应该通过裂隙注浆,设置地表防渗铺盖和地表排水系统等止水措施,杜绝雨水入渗到洞窟内溶蚀雕刻品。此外,对现有岩溶沉淀物可以采用软化剥离的方法进行人工清除,对雕刻品上的溶洞、溶沟等可采用石窟原岩岩屑调制的修复砂浆进行充填修复。  相似文献   
13.
在现有的剩余推力法中,没有对地下水位动态变化的条件下的渗透压力做出明确的说明,因此在对斜坡稳定性评价和设计中难以客观的给出。针对这一状况.在已有研究基础上,提出了将地下水位对库水位的响应应用到剩余推力法中,进一步明确了当库水位波动时对斜坡岩土体产生的渗透压力.然后把这些量化关系应用到剩余推力法公式和程序中,最后通过一个实例分析,计算表明更符合实际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14.
重庆大足宝顶山大佛湾石刻存在严重的毛细水害及毛细水带来的盐害、生物等衍生病害, 对该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带来了长期负面作用。在对大佛湾进行现场调查的基础上, 将造像摩崖砂岩划分为3套地层: 卧佛上层砂岩、卧佛砂岩及卧佛下层砂岩。采用薄片鉴定、X射线衍射、化学成分测试、扫描电镜、压汞试验、卡斯特瓶法等方法, 分析了宝顶山砂岩的自身特性以及温湿度对毛细不水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 相对于卧佛上下层砂岩, 卧佛本体砂岩的成熟度最低, 孔隙率与孔隙的分布范围均最大, 为毛细水的迁移提供了相对好的条件; 卧佛本体砂岩毛细吸水能力及上升高度均为最好。同时, 毛细水的上升与环境温湿度、空气流通性密切相关; 在大足石刻的致密砂岩中, 大量的贯通性微小孔隙在毛细水迁移中并不能发挥作用, 卧佛本体砂岩有效孔隙直径应该在1 133.0 nm以上, 极端情况下可能达到760.2 nm。研究结果为准确认识大足石刻毛细水形成与演化提供了可靠的数据, 解释了大足石刻冬季盐害的形成机理, 对大足石刻毛细水治理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