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46篇
  免费   183篇
  国内免费   270篇
测绘学   172篇
大气科学   235篇
地球物理   133篇
地质学   488篇
海洋学   114篇
天文学   15篇
综合类   85篇
自然地理   57篇
  2024年   15篇
  2023年   34篇
  2022年   46篇
  2021年   34篇
  2020年   37篇
  2019年   48篇
  2018年   48篇
  2017年   45篇
  2016年   37篇
  2015年   43篇
  2014年   64篇
  2013年   54篇
  2012年   67篇
  2011年   48篇
  2010年   47篇
  2009年   52篇
  2008年   54篇
  2007年   67篇
  2006年   44篇
  2005年   56篇
  2004年   42篇
  2003年   34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22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19篇
  1998年   24篇
  1997年   22篇
  1996年   17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25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5篇
  1966年   3篇
  1963年   2篇
  1959年   2篇
  1958年   2篇
  1957年   3篇
  1956年   2篇
  195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72.
杨宗锋  程黎鹿  罗照华  梁涛  潘颖  李德东  黄凡 《岩石学报》2008,24(11):2548-2562
天和永地区南北向出露的小面积单层碱性玄武岩,岩石中出现至少三种矿物共生组合关系。所有岩石均以橄榄石作为主要斑晶矿物,大颗粒环带橄榄石斑晶中心镁值为89.5,边缘镁值为70.3,小颗粒环带橄榄石镁值46.2~78.9。粒径最小的橄榄石聚集体和散布的基质橄榄石均无明显环带,前者镁值67.4~68.1,后者镁值65.5—72.1;单斜辉石由相对高钛高铝贫硅的散布柱状辉石和相对低钛低铝富硅的聚集粒状辉石组成,前者形成于低压快速淬火环境,镁值65.1—77.1,后者形成于富含挥发份的低压低过冷度环境,镁值77.7~78.0。所有单斜辉石均以次透辉石为主,个别为深绿辉石;斜长石以包含结构产出为主,为相对偏酸性的中长石An=33.7~37.4,CaO含量低与早期大量单斜辉石结晶有关。由于残余岩浆内K,0和Na20含量富集且极不均一,晚期结晶的长石同时出现了高钠长石、K-高钠长石(歪长石)和K-透长石;钛铁氧化物多数为晚期结晶的细粒基质矿物,少量以0.3ram左右的斑晶和橄榄石斑晶中的包裹体形式存在,可归属为钛铁尖晶石(Usp)-磁铁矿(Mt)固溶体系列,晚期逐渐向贫铝、铬和富钛方向演化。由于以上各种造岩矿物的晶出,导致残余岩浆形成的火山玻璃向贫镁、铁、钙和富铝、钾方向演化,火山玻璃的全碱含量变异趋势与全岩类似,均和SiO2含量无明显相关性,火山玻璃具有响岩和粗面安山岩成分特征,K2O/Na2O值变化大0.68~1.61,均为钾玄岩系列,Na2O含量依然呈现宽区间特征,是天和永玄武岩由钾质过渡到钠质的主要原因。天和永玄武质岩浆从地幔运移到地表仅需5小时-5天,大颗粒斑晶橄榄石和小颗粒基质橄榄石生长仅需几小时到几天,前者形成无须深部岩浆房停留,后者近似晚期岩浆快速淬火时间。高镁橄榄石斑晶与残余岩浆的扩散平衡时间约42天~252天。深部结晶的橄榄石在运移途中和地表流动过程中缺乏足够的时间和适宜的动力学条件而无法离开岩浆体系。全岩与火山玻璃间缺少中间过渡成分,呈两个相对集中的端元组分存在亦由晶出矿物无法离开岩浆体系所致。天和永玄武岩的成岩时间尺度远小于同化混染和岩浆分异的时间尺度,是岩浆作用过程未能明显影响其不均一原生岩浆性质的主要原因。因此,岩浆作用的某些物理过程分析是认识岩浆起源与岩浆作用过程及其对火成岩多样性的贡献的重要方面,同时对于理解和约束岩浆作用的某些化学过程也是十分有益的。  相似文献   
73.
加强变质岩区中大比例尺填图工作中构造研究的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提出了加强变质岩区中大比例尺填图工作中构造研究的五条建议,主要包括正确理解和运用构造解析方法,学习现代构造理论,深刻认识地壳流变学分层性、变形分解及各种面线构造的物理意义.指出了当前对一些变质岩构造概念理解上的错误倾向.强调构造解析的目的是建立构造热事件过程中岩石的几何学、运动学、动力学和流变学模式,因之,变形岩石流变学和变形物理条件的详细观察研究,是极为重要的.  相似文献   
74.
为解决坑道钻机质量大,在巷道中搬迁运输困难的问题,采用轻型结构设计与模块化组装思路,结合轻质材料应用,研制了由5052-H38态高强度铝合金作为主材的ZDY1200G型轻量化坑道钻机,钻机快速拆解后单部件最大质量292.5 kg。采用三维DIC散斑变系统对钻机铝合金给进机身在极限载荷下的应变与位移进行了测量分析,测得最大回转负载工况最大主应变为0.87%,最大起拔工况机身关键部位最大位移6.317 mm,未产生塑性变形,满足使用需求。钻机研制成功后在云南省沧源县某矿进行了现场工业性试验,完成了斜向下43°、深度512.68 m的取心钻孔。试验结果表明,采用铝合金的坑道钻机在强度、刚度、可靠性上与碳钢为主材的坑道钻机相当,并且具有搬迁运输方便的优点,能较好地应用于坑道钻探施工。  相似文献   
75.
通过对新疆小拐地区二叠系佳木河组,17口井的岩心观测、测井解释裂缝以及其中14口井200余个薄片鉴定分析,结合区域构造演化分析,认为该区裂缝主要为区域性的构造缝,为多次地质作用叠加改造的结果,裂缝倾角主要以≥75°的直立缝为主,所占比例超过75%,总体特征表现为裂缝延伸较长(大于20 cm),裂缝宽度主要集中在0.1mm~1 mm之间,所占比例达60%以上,裂缝密度多数在0.6条/米~0.8条/米,未充填裂缝所占比例为90.5%,占绝对优势;工区裂缝主要受岩性和层厚的控制,裂缝主要发育在细砾岩、砂砾岩和薄层含砾砂岩中,根据研究区的实际情况,综合利用地质认识、古构造应力反演、相干数据体处理对裂缝分布规律进行再认识,预测裂缝发育带.最终对这3种方法进行权重分析及裂缝的综合评价表明:裂缝主要发育在G102-G5-G105、CP3-G103、G9井区、G13及G3井、C502-C67-C501及其南部,总体上呈片状或扇形展布.  相似文献   
76.
江西铅山晚石炭世硅质岩地球化学特征与沉积环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西铅山晚石炭世硅质岩大多呈条带状、少量呈层状和结核状产出,赋存于灰岩层内或层间;主要由微晶石英 组成,含有少量蛋白石或玉髓,未见硅质生物及硅化特点。地球化学分析结果显示,晚石炭世硅质岩的SiO2 含量为 74.51%~98.48%,Al2O3,TiO2,MgO 及ΣREE 含量低, 分别为0.10%~3.42%( 平均为0.45 %),<0.01%~0.12%( 平均 <0.02%),0.07%~1.46%(平均为0.20%)和<1.52×10-6~24.66×10-6(平均不足4.84×10-6);δCe 值为0.15~0.70(平均为 0.42),呈负异常。Al2O3 与TiO2 具有明显的相关性,而两者与SiO2 相关性极低。在双变量SiO2-Al2O3,SiO2-MgO 和三变量 Al-Fe-Mn,Fe-Mn-(Ni+Co+Cu)判别图上,硅质岩几乎都落入热液成因及生物沉积成因区;在双变量Fe2O3 / TiO2-Al2O3 /(Al2O3+Fe2O3) 判别图上,落入大陆边缘沉积区范围。综合地球化学特征及岩石薄片观察结果,可以认为研究区硅质岩形 成于大陆边缘,其成因主要与海底热液活动有关。  相似文献   
77.
通过1990年、1991年两年的蓝色地膜田间试验,研究了蓝色地膜的光热效应及其对棉花生长发育、产量及品质的影响,认为蓝色地膜是很有希望得以推广的一种新型地膜  相似文献   
78.
2013/2014年东亚冬季风异常偏弱的可能成因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司东  李清泉  柳艳菊  王遵娅  袁媛  王东阡 《气象》2014,40(7):891-897
2005年之后东亚冬季风连续7年强度偏强,而2013/2014年冬季,东亚冬季风强度突然由强转弱,原因可能与前期秋季北极海冰的异常有关,受2013年秋季北极海冰异常影响,冬季西伯利亚高压偏弱,进而导致东亚冬季风偏弱以及我国气温偏高。季内,东亚冬季风强度变化显著,前冬偏弱,后冬偏强。受冬季风季节内变化影响,我国前冬暖、后冬冷;此外,前冬暖、后冬冷还受到北太平洋上空阻塞高压的异常活动影响,北太平洋地区的阻塞高压加强西移至日界线以西,导致东亚地区经向型环流加强,改变了前冬以纬向型为主的环流,前冬高纬地区堆积的冷空气向东亚地区侵袭。加之,前冬我国气温偏高,导致后冬我国多地降温显著,气温由偏高转偏低。而阻塞高压的西移可能与平流层环流的异常活动有关。  相似文献   
79.
松花江流域暴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1994年7月9 ̄10日松花江流域形势及气象要素场的分析。提出了此种暴雨的预报着眼点和指标。  相似文献   
80.
叶家东  范蓓芬 《气象学报》1995,53(2):254-256
《风暴和云动力学》述评美国科罗拉多州立大学(CSU)的W.R.Cotton教授和国家大气研究中心(NCAR)的R.A.AntheS博士所着的《Stormand Cloud Dynamics》(1989)中译本《风暴和云动力学》已由气象出版社出版,全书949页78万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