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篇
  免费   7篇
地球物理   4篇
地质学   10篇
海洋学   15篇
自然地理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4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对南黄海盆地构造层特征及含油气性的新认识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南黄海是由古、中、新生界叠置而成的一个大型叠合盆地,发育4个特征各异的构造层:构造层Ⅰ(Z-S)、构造层Ⅱ(D-T)、构造层Ⅲ(T3-E)和构造层Ⅳ(N-Q)。构造层Ⅰ在海区广泛分布,主要为一套下古生界的盆地相-台地相沉积建造,最新地震资料推测,其厚度大且稳定,但构造特征不清楚。构造层Ⅱ由上古生界至中生界三叠系组成,是以碎屑岩和灰岩为主的一套海相地层,主要受到印支运动和早燕山运动的强烈影响,南、北部残留地层及结构不同,但以挤压构造样式为主。与陆区比较,南黄海盆地海相构造层Ⅰ和构造层Ⅱ的构造格局相对稳定,变形强度较弱。构造层Ⅲ发育白垩系和古近系,局部存在上三叠统—侏罗系,白垩系和古近系主要赋存在坳陷或凹陷内,隆起或凸起基本缺失,为一套陆相砂泥岩沉积,在北部坳陷分布较广,但厚度变化快,剖面上表现为地堑、半地堑的结构特征,以拉张构造样式为主。构造层Ⅳ(N-Q)为区域沉降的产物。南黄海盆地在形成过程中经历了多次构造运动的改造,不同构造单元具有不同的油气成藏特征和富集规律,北部坳陷发育有古生古储、古生新储、新生古储等油气成藏组合类型,是油气勘探最有利的区域。  相似文献   
22.
南海磁场特征研究   总被引:10,自引:4,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建立客观的磁力ΔT异常,获得可信的磁力ΔZ异常、居里面成果, 在此基础上开展综合地质地球物理研究,对于解决南海资源等相关的地质、地球物理问题意义重大.本文汇集我国历年在南海取得的磁力实测资料,重新处理、校正、整合,特别是追溯南海周边的国际地磁台的日变资料进行日变改正,形成的南海磁力ΔT异常,其资料品质得到了极大提高.采用全磁纬变倾角化极技术,获得磁力ΔZ异常,其与实测证实的磁性海山、海岛有非常好的匹配关系,建立起可以直接用于反演处理解释的南海磁力ΔZ异常.选择磁力ΔZ异常的小波多尺度分解四阶逼近,采用单一磁性界面反演技术进行深度反演,获得居里面又称磁性底界面.建立了认识、解释南海的磁场基础体系,证实了南海基性岩浆岩分布区与磁力ΔZ异常的正磁异常高密切相关,区域性的磁力ΔZ异常负磁异常区可能与居里面深度相关.  相似文献   
23.
海南岛南部海岸线变迁及其成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岸带是陆地和海洋相互作用的地带,是人类活动最为活跃、经济相对发达的地区,同时也是自然生态环境相对脆弱、资源环境承载力相对有限的地区。海岸线的变化情况研究对海岸带资源开发与保护有着重要的意义,而遥感技术对海岸线的动态监测具有独特的优势。通过对多源遥感影像数据进行挖掘,对1991—2013年岸线变化情况进行研究,解译出5个时相的海南岛南部海岸线,统计了岸线变化趋势,并分析了典型区岸线变化原因。研究表明:从总体上看,岸线总长度在1991—2013年间变化不大,在560~600km之间,波动很小;但局部岸线变化比较大,主要是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而围海造地、码头建设以及鱼塘围垦所引起的。  相似文献   
24.
Mahmood  Mam  M.  Mustafa  Mam  Joseph  R.  Curry  万玲 《海洋地质》2009,(4):23-42
印度次大陆东北部的孟加拉湾盆地位于印度地盾和印缅山脉之间,由三个地质区组成:(1)稳定陆架区;(2)中央深盆区(从东北部的Sylhet海槽向南部的Hatia海槽延伸);(3)Chittagong-Tripura褶皱带。由于盆地位于三大板块相互作用之处,即印度、缅甸和西藏(欧亚)板块,这些地质区的盆地充填史变化相当大。前寒武纪变质沉积和二叠-石炭纪岩石仅在稳定陆架区钻遇。印度地盾前寒武纪准平原化之后,孟加拉湾盆地的沉积作用开始在孤立的基底之上地堑盆地内发育。随着冈瓦纳大陆在侏罗纪和白垩纪破裂,印度板块向北运动,盆地在白垩纪开始向下挠曲,沉积作用开始在稳定陆架和深盆内发育。自那以后,沉积作用在大部分盆地内连续进行。盆地的沉降是由于地壳的差异调整、与南亚不同要素的碰撞、东喜玛拉雅和印缅山脉的隆升引起。随着冈瓦纳大陆的破裂,在白垩纪向下挠曲期间,几条发育较好的断层开始运动。到始新世,由于重要的海侵,稳定陆架区处于碳酸盐环境,而深盆区受深水沉积作用控制。孟加拉湾盆地沉积作用类型的重要转变发生在中始新世到早中新世期间,是印度与缅甸和西藏块体碰撞的结果。进入盆地的碎屑物流从北部的喜玛拉雅和东部的印缅山脉迅速增加,紧接着是盆地沉降速率的增加。在此阶段,深海沉积作用控制了深盆区,而盆地东部广泛出现深-浅海沉积环境。到中中新世,随着板块之间持续的碰撞和喜玛拉雅和印缅山脉的隆升,大量的碎屑物流从东北部和东部进入盆地.整个中新世,沉积环境继续变化,从盆地内的深海棚到盆地边缘的浅海相和海岸相。上新世以来,大量的沉积物从西部和西北部充填在孟加拉湾盆地,主要的三角洲建造继续发育成为现在的三角洲地貌。自白垩纪以来,由于这个地区主要板块运动和碰撞类型,恙加拉湾盆地的结构一直在变化。然而,当占地理环境和物源区发生变化时,盆地可以识别出三个显著变化,即出现于早始新世、中中新世和上新一更新世。现今的盆地具有的北部恒河-布拉马普特拉河三角洲系和南部盂加拉深海扇这一结构彤成于上新-更新世后半期,在那以后的三角洲进积受到东喜玛拉雅造山作用的强烈影响、孟加拉湾北部的更新世冰川活动伴随着海平面变化.  相似文献   
25.
本文论述了沉积盆地在沉积过程中压实和超压发育的模拟。模拟基于一个扩展的公式,该公式描述随着时间推移、厚度增加,沉积地层的一维沉积和大应变固结。在模拟沉积压实和渗透率变化的模型中提出一个改进的公式,该公式基于在100MPa有效压力下不同泥土压实的实验结果。模拟的主要目的是提高对沉积盆地中由机械压实所引起的超压的认识。通过对变量的研究来测定沉积盆地中超压、有效压力、孔隙度和渗透率对沉积速率和沉积特性的影响。最后,通过一个简单例子来说明模型的应用,例子中通过对北海某个沉积盆地的分析,进一步了解孔隙压力是如何发育的。  相似文献   
26.
东地中海地区的晚中生代一早第三纪的演化,随着海洋盆地的关闭,由一系列在冈瓦纳起源的大陆性地块和欧亚大陆之间的碰撞所限定。在这些盆地最终关闭之前,俯冲回滚和相关联的扩张/岩浆作用导致的一期或多期的弧形开裂,产生了有不同类型的岩石地层和地球化学特征的SSZ海洋地壳。具有海沟和消减带的被动大陆边缘的撞击,  相似文献   
27.
阿拉伯板块和欧亚大陆沿着Bitlis—Zagros褶皱和冲断带的碰撞,导致了土耳其东部一个高原的形成。由于这次碰撞向西偏移,及安纳托利亚地块的逆时针方向旋转,结果形成右侧的北安纳托利亚断层带(NAFZ)和左侧的东安纳托利亚断层带(EAFZ)。在阿拉伯板块和安纳托利驱高原的地震定位研究挂示,在该区域有一个壳下地震缺失。  相似文献   
28.
作为对整个造山带合成的一个贡献,我们已经确定和解释了暴露于在土耳其中部/东部,从黑海到阿拉伯地台的地层单元。从:ILN南,从上往下,主要的构造单元是:Pontides(欧亚边缘);北边的海洋线性构造;Gurun,Munzur和Keban—Malatya地台;中部的蛇绿岩线性构造;Bitlis—Ptrge断块;南部的蛇绿岩线性构造;阿拉伯大陆边缘。  相似文献   
29.
重力数据处理是进行重力反演和解译的必要环节,其中将区域场和局部场分离对于重力勘探有着重要的作用。相比于其他算法,插值切割法是一个优良的算法,算法中切割半径是一个重要的参数。通过计算比较局部异常和区域异常与原始数据及地形数据的相关性,认为可以通过相关性确定最佳切割半径,应用于南海的重力异常数据分离,并取得良好的分离效果。  相似文献   
30.
针对航海雷达图像上常见的同频干扰噪声,提出了一种有效的抑制方法。该方法采用阈值分割技术对噪声进行检测,然后对检测出的噪声点进行插值修复。使用X波段航海雷达图像对该方法进行检验。采用信噪比、偏差指数和相关系数等指标进行定量评价。结果表明,提出的新方法既能显著地抑制航海雷达图像的同频干扰噪声,又能较好地保持原始图像的信息,具有良好的降噪效果。它的综合性能明显优于传统的均值滤波和中值滤波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