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66篇
  免费   277篇
  国内免费   358篇
测绘学   162篇
大气科学   249篇
地球物理   307篇
地质学   695篇
海洋学   190篇
天文学   12篇
综合类   56篇
自然地理   130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41篇
  2022年   41篇
  2021年   39篇
  2020年   36篇
  2019年   56篇
  2018年   47篇
  2017年   36篇
  2016年   33篇
  2015年   46篇
  2014年   53篇
  2013年   55篇
  2012年   49篇
  2011年   71篇
  2010年   77篇
  2009年   68篇
  2008年   87篇
  2007年   77篇
  2006年   91篇
  2005年   79篇
  2004年   83篇
  2003年   53篇
  2002年   46篇
  2001年   35篇
  2000年   44篇
  1999年   41篇
  1998年   39篇
  1997年   43篇
  1996年   44篇
  1995年   40篇
  1994年   33篇
  1993年   32篇
  1992年   31篇
  1991年   27篇
  1990年   17篇
  1989年   17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10篇
  1986年   12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15篇
  1982年   8篇
  1963年   2篇
  1960年   2篇
  1959年   4篇
  1958年   1篇
  1956年   1篇
  1955年   2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941.
将高灵敏度的同步辐射微束x射线荧光光谱分析方法与计算机模式识别技术相结合,用于上海市大气PM2.5,单颗粒物的源识别。分析了污染排放源的PM2.5,单颗粒物,结果表明,来自不同污染排放源的颗粒物具有不同的能谱特征。同时分析了环境空气监测样品PM2.5,单颗粒物,结果表明,在上海市中心区大气PM2.5,的污染源主要以机动车尾气为主,而在吴淞工业区大气PM2.5,的污染源主要以钢铁工业尘和燃煤烟尘为主。  相似文献   
942.
青藏高原最年轻碱性玄武岩SHRIMP年龄的地质意义   总被引:9,自引:6,他引:9  
青藏高原北缘康西瓦地区的新生代碱性玄武岩含有大量的岩浆锆石,SHRIMP锆石U-Pb定年结果(3.8Ma)揭示该玄武岩形成于上新世早期(赞克尔期).与世界典型地区玄武岩相比,该区玄武岩具有富集包括Zr,U,Th在内的不相容元素的特征.根据前人的实验成果,这种富集与这类元素在高温高压条件下在流体相中浓度增加有关.玄武岩中发育黑云母斑晶可以作为熔浆富含挥发分的证据,而导致熔浆富含挥发分的原因则可能是幔源橄榄岩包体中金云母的脱水熔融.当黑云母开始晶出时,水流体的消耗造成熔浆中ZrO4的浓度降低,同始晶出锆石.这表明,含水矿物呈斑晶产出有利于锆石在硅酸不饱和熔浆中的结晶.因此,锆石U-Pb定年方法可以应用于具有类似岩石学特征的火成岩中.另一方面,由于幔源岩浆事件可以作为一个地质旋回或阶段开始的触发事件,建议将该测年结果看作是青藏高原最新一期隆升的起始时间.  相似文献   
943.
浙江沐尘岩体的矿物学特征与成岩物理化学条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沐尘岩体出露于江山—绍兴断裂带内,与溪口大型黄铁矿床成因关系密切,其矿物学特征和成岩物理化学条件等倍受关注。通过沐尘岩体矿物学的研究,结合有关资料,估算出沐尘岩体岩浆开始结晶温度为775~850℃,黑云母形成时氧逸度为10-7~10-8Pa,水逸度2.47×108Pa,结晶压力约0.64×108Pa,大致相当于2~3km的侵位深度,属浅带侵入岩体。  相似文献   
944.
升平-兴城气田营城组火山岩储层流体包裹体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升平-兴城气田营城组火山岩储层经历多次构造活动,具有多期天然气的充注特征。采自该气田20口井45块岩芯样品的流体包裹体系统分析揭示了该区复杂的天然气充注过程。对各期次流体包裹体的均一温度、盐水包裹体的盐度,以及含烃盐水包裹体的荧光强度等测试的综合分析表明,火山岩储层经历了6期热流体活动,前4期分别对应于4期天然气充注过程。结合埋藏史分析可知,4期充注分别发生于泉头组沉积末期-青山口组沉积时期、嫩江组沉积早-中期、嫩江组沉积末期和明水组沉积早期至今。综合考虑生烃层、储层和盖层之间的组合关系,最终确定升平-兴城气田营城组火山岩储层天然气主要的成藏时期为嫩江组沉积早-中期。  相似文献   
945.
朱伯万  薛怀友 《江苏地质》2006,30(3):187-190
对扬中长江漫滩柱状沉积物Cd、Pb、Cu、N i、Cr、Zn重金属垂向变化特征分析,表层20 cm以上,重金属含量普遍较高,表明了人类活动对长江重金属输入量呈现日益增加的趋势。通过重金属与Fe元素作线性回归方程,求得重金属的背景含量。相比而言,表层沉积物重金属含量反映了长江滩涂沉积物已经呈现明显的污染趋势。  相似文献   
946.
西准包古图含铜斑岩的埃达克岩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61,自引:2,他引:6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张连昌  万博  焦学军  张锐 《中国地质》2006,33(3):626-631
西准达尔布特—包古图地区出露两类中酸性侵入岩,一类为海西晚期(<270Ma)花岗岩基,另一类为海西中晚期(330~320Ma)中酸性小斑岩体,包古图斑岩铜矿赋存于后者。岩石主量和微量元素分析表明,包古图含矿小斑岩基本满足埃达克岩的条件,即SiO2>56%,Al2O3>15%,MgO<3%,贫Y和Yb(Y<18×10-6,Yb<1.9×10-6),高Sr(>400×10-6),HREE明显亏损,其Nd和Sr同位素组成与洋中脊玄武岩(MORB)组成接近。但部分样品MgO含量较高(>3%),轻稀土元素丰度较低,偏离埃达克岩的组成范围。根据斑岩的地球化学组成并结合区域地质特征,笔者认为包古图含矿斑岩形成于与洋内俯冲有关的岛弧环境,但洋壳板片的初始熔体在上升过程中受到了地幔橄榄岩的不均匀混染。  相似文献   
947.
闪电探测技术发展和资料应用   总被引:33,自引:21,他引:3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文中综述了闪电探测技术和方法的发展状况, 阐述了闪电监测资料在闪电预警预报、防护以及在灾害性天气监测等方面的应用, 探讨了我国闪电探测站网建设的技术和方法, 以及利用闪电探测资料开展雷电预警预报的方法与途径.闪电探测技术对雷电研究和雷电防护技术的发展非常重要, 特别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 闪电探测技术得到了快速发展, 这为雷电监测和预警提供了重要手段, 对减少雷电灾害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48.
A.  Piombo  G.  Martinelli  M.  Dragoni  尚丹 《世界地震译丛》2006,(3):76-85
一般认为地震序列的发生意味着不同断层段之间的一种相互作用。每次位错产生的同震应力的传递则是这种相互作用最显著的成分。然而,一个地震系列中各个后续事件之间的时间间隔却表明,同震应力尚不足以单独引发其他的地震。我们研究了同震应力场可能诱发孔隙流体流,改变了所在区域的孔隙压力分布情况。鉴于地壳在很多地区都是一种流体饱和介质,故将地壳视为一种孔隙弹性固体。由于孔隙物质所表现的应力场依赖于时间,所以我们将验证这种性质能否解释余震的触发。我们考察了一些现有的半无限平面断层的解析方法。对可渗透的和不可渗透的位错面均作了考虑。我们将孔隙弹性介质的解法与孔隙介质的解法作了对比,计算了变形与流体扩散之间的耦合效应。结果发现主震产生的库仑应力变化在某些区域初始时可能表现为负值,但尔后随着孔隙流体的重新分布而变为正值。这种变化意义重大。如果地壳确如我们所假定的表现为一种各向同性、充满流体的孔隙弹性介质的话,那么,通过孔隙流体扩散的库仑应力触发作用则很可能是余震产生的重要机制,余震发生的范围分别为长约2.5个断层长度,宽约0.5个断层长度。这个范围小于以前模型的预测值,以前的这些模型都忽略了弹性变形和孔隙流体扩散之间的力学相互作用。对于典型的孔隙结构,流体流引起的应力变化在主震发生后约一年内会有很大程度的衰减。  相似文献   
949.
柴达木盆地东部石炭系烃源岩评价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柴达木盆地东部地区石炭系暗色泥岩、碳酸盐岩、煤及炭质泥岩均发育.大量区域地质调查及有机地球化学分析表明,石炭系烃源岩主要以暗色泥岩和碳酸盐岩为主,炭质泥岩和煤可能具有生烃能力.暗色泥岩有机碳含量平均为1.13%,有机质类型以Ⅲ型和Ⅱ2型为主,为中等-好的烃源岩;碳酸盐岩有机碳含量低,平均为0.26%,有机质类型为Ⅱ1与Ⅱ2型,属中等-差的烃源岩.除都兰地区有机质成熟度过高、处于过成熟的生干气阶段外,其他地区有机质成熟度中等,正处于生、排烃高峰期,具有良好的油气勘探前景.石灰沟地区烃源岩厚度大、丰度高,暗色泥岩和碳酸盐岩分别达到了好烃源岩和中等烃源岩的标准,有机质成熟度中等,生烃潜力较大.  相似文献   
950.
广东三水盆地沉积体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大量钻井和露头资料的沉积学研究,确认了白垩纪-古近纪三水盆地存在冲积扇、扇三角洲、河流(辫状河)、三角洲、湖泊五大沉积体系,并详细描述了它们的特征和时空分布规律.根据五大沉积体系在纵向上的叠置关系,把三水盆地分为①早白垩世底部粗碎屑进积阶段;②晚白垩世初始湖泛阶段;③古新世-早始新世湖泊细碎屑加积阶段:④中始新世-晚始新世顶部粗碎屑填积阶段.最后,根据沉积演化过程中的生储盖匹配关系,指出盆地西部宝月地区为最有利的油气勘探区块,最有利的层位为古近系怖心组,最有利的沉积体系为发育在怖心组大岗段之上的冲积扇、扇三角洲和三角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