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篇
  免费   39篇
  国内免费   86篇
地球物理   6篇
地质学   174篇
综合类   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90 毫秒
61.
正1研究目的(Objective)辽宁本溪地区是胶辽地块中发育新元古代地层的典型地区之一,但是对该地区新元古代地层的年代学研究相对较少,缺少足够的年代学数据,导致了区域上前寒武纪地层年代学的研究存在争议。本文对本溪地区新元古界上部康家组石英砂岩中的碎屑锆石进行了LA-ICP-MS U-Pb年龄测定,在对其沉积物源进行分析的同时,也为该地区新元古代地层的年代学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和  相似文献   
62.
本文应用LA-ICP-MS对浙江浦江地区平水群陈塘坞组砂岩样品进行碎屑锆石U-Pb定年,获得最年轻锆石峰值年龄为828±3.8 Ma,代表了该套地层沉积时代的下限,结合陈塘坞组凝灰岩中获得的SHRIMP锆石UPb年龄825.3±8.1 Ma和830±6 Ma,将浦江地区平水群地层时代限定于新元古代中期,并置于富阳地区的双溪坞群和绍兴地区的平水组之上。浦江地区平水群主体为一套浅变质、弱变形的海相火山熔岩、火山碎屑岩和沉积火山碎屑岩,陈塘坞组沉积岩骨架颗粒统计结果表明,火山岩屑含量在60%~80%,沉积岩屑含量在10%~30%之间,长石含量一般在15%~20%之间,石英含量很少,呈次棱角状,无分选,磨圆差,显示了近源特征。其物源为岩浆弧,沉积岩碎屑锆石年龄集中在850~800Ma之间,缺少1000Ma左右及更老的的碎屑锆石,表明陈塘坞组火山碎屑源于沉积同期的火山岩,同时也说明平水群形成于一个新岩浆弧邻近地区。浦江地区平水群与双桥山群无论在时空上还是构造属性上都显示出配套的弧盆体系特征,表明两者存在一定的成因联系。  相似文献   
63.
报道采自双溪坞群不同岩组岩石样品的锆石年龄,其中,平水组英安质凝灰岩SHRIMP锆石U-Pb年龄为908.2±6.8Ma,双溪坞群北坞组安山岩年龄为901.6±5.5Ma,双溪坞群章村组火山角砾岩安山质角砾岩年龄为899±8Ma,上覆河上镇群骆家门组底砾岩(花岗闪长岩)SHRIMP锆石U-Pb年龄为878.96±4.5Ma。通过年龄数据探讨位于该断裂带的构造背景,依据该年龄数据限定区域地层对比和构造演化序列。锆石U-Pb年龄和地球化学标示了江山—绍兴断裂带北侧双溪坞群的沉积地层,地球化学分析表明该群代表了新元古代早期华南洋的中间岛弧。上述年龄为江山—绍兴断裂带变质地层的对比增添了可靠的年龄依据。  相似文献   
64.
本文报道在庐山筲箕洼组中获得细碧岩SHIRMP锆石U-Pb年龄(840±6) Ma,MSWD=1.3,流纹岩锆石U-Pb年龄(833±4) Ma,MSWD=1.4,和流纹岩锆石U-Pb年龄(831±3) Ma,对应的MSWD=1.47.而在星子群流纹岩中获得206pb/238U年龄为(825±5)Ma,对应的MSWD=0.46.笔者依据上述精确锆石年龄,首次提出将筲箕洼组明确定位于星子岩群之下.本文结合“江南造山带”锆石U-Pb年龄:东部变质基底的双桥山群,西部变质基底梵净山群和似盖层下江群以及中部变质基底冷家溪群和似盖层板溪群的锆石SHRIMP U-Pb年龄,将筲箕洼组定位于“武陵运动”之下的新元古代地层.依据星子岩群年龄数据,首次将星子岩群明确定位于筲箕洼组之上与双桥山群为同期的深变质岩.该年龄对限定区域地层对比和构造演化都有着重要意义.上述锆石U-Pb年龄标示了赣西北地区同样存在820 Ma界面上下的新元古代地层,为江南古陆变质地层的对比提供了新的年代学数据.  相似文献   
65.
“江南造山带”变质基底形成的构造环境及演化特征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江南造山带"变质基底的形成和演化长期存在不同认识。本文试图通过区域地层对比、火山—沉积组合、构造变形特征,大量新的测年数据以及淡色花岗岩(MPG)和含堇青石花岗闪长岩(CPG)等岩体的分布及产出的构造环境分析,再次探讨"江南造山带"变质基底的构造环境和演化特征。笔者等认为"江南造山带"变质基底的形成和演化与1.1~0.9Ga的"格林威尔运动"无关,它是Rodinia超大陆裂解后的不同陆块(如扬子陆块、华夏陆块等)的大陆边缘沉积,经830~780Ma之晋宁运动期碰撞造山,进而构成新元古代中—晚期扬子古陆新的増生大陆边缘。晋宁期碰撞造山的特征是:在时间演化方面经历了早期初始强烈碰撞、挤压变形—松弛拉张接受不同规模裂陷盆地或裂谷火山—碎屑沉积—终期再碰撞演化过程;在空间变化方面则显示为构造环境的多样性。以湘、赣边界剪切断裂带和鄱阳湖—赣江剪切断裂带为界,形成三种不同的构造环境。湘黔桂代表的西部区段和赣西北代表的中部区段均为被动大陆边缘的陆—陆对接碰撞构造环境。但二者在挤压和拉张强度和规模的差别,导致两区段构造形态的不同。赣皖浙东部区段为活动大陆边缘具多列岛弧及弧后盆地的洋—陆俯冲—碰撞构造环境。  相似文献   
66.
江南造山带西段的重要组成部分冷家溪群中可识别出浊积岩相、深海相两种类型沉积相,属活动类型沉积建造。临湘地区冷家溪群的沉积物扩散指向南,物源应来自北方的古老基底;而沅陵地区冷家溪群的沉积物扩散指向东或东北方向,物源应来自西或西南方向古老基底。沉积岩骨架颗粒统计结果表明,石英含量占44%~87%,且主要为单晶石英,而长石含量占5%~20%,岩屑含量占6%~42%,火山岩屑极少见,冷家溪群的物源为再旋回造山带。地球化学特征分析表明,冷家溪群形成的构造环境为活动大陆边缘。综合分析冷家溪群的物源、骨架颗粒特征及其构造环境,冷家溪群的原型盆地为周缘前陆盆地。  相似文献   
67.
寻找扬子板块西南地区古老结晶基底一直是众多地质学者追寻的目标,其涉及扬子板块在Nuna超大陆重建中的位置和演化过程,也是前寒武纪研究的重要课题。继在扬子板块西南部中国云南石屏撮科村首次报道2.35Ga花岗片麻岩结晶基底后,又在撮科村—高家坡一带3个花岗岩样品中分别获得了2347.3±4.9Ma、2324.3±8.6Ma和2329.4±5.9Ma的SHRIMP锆石U-Pb年龄,进一步确认扬子板块西南部中国境内存在2.32~2.35Ga的岩浆事件,其应为Nuna超大陆汇聚期Arrowsmith造山事件在扬子板块的响应。另在1件糜棱岩化花岗闪长岩样品中获得了1909.8±5.7Ma和1843.1±7.6Ma两组年龄,在扬子板块西南部中国境内首次发现1.90Ga和1.84Ga的构造或变质事件。结合前人研究成果,确定扬子板块西南部存在2.91~2.84Ga,2.36~2.32Ga,2.28~2.19Ga的岩浆事件,以及1.97~1.95Ga,1.90Ga,1.84~1.83Ga的变质事件,为确定扬子板块在Nuna超大陆重建中的位置提供了更多证据。  相似文献   
68.
关于发展洋板块地质学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揭示造山带物质组成和结构构造,发展洋板块地质学,阐明大陆形成演化过程和动力来源,应用板块构造理论和地质学方法,对造山带俯冲增生杂岩带、蛇绿岩带等大洋岩石圈板块地质建造、结构构造进行系统研究,寻找俯冲带岛弧前弧火成岩组合;研究洋板块初始俯冲过程中,从前弧玄武岩到玻安岩、高镁安山岩,再到弧拉斑玄武岩和钙碱性熔岩的岩浆作用分阶段递进演变历史,以揭示洋盆向大陆转化的原始弧性质和前弧火成岩组合及洋陆转换过程,为建立和发展洋板块地质学奠定科学基础.  相似文献   
69.
华夏陆块西南部云开地块变质杂岩主要由天堂山岩群和云开群以及古生代花岗质岩石组成。天堂山岩群主要由片麻岩、变粒岩、石英岩等岩石组成,变质程度较深;云开群主要由片岩、板岩、千枚岩、变质砂岩等岩石组成。应用LA-ICP-MS U-Pb微区定年和Lu-Hf同位素分析以及全岩地球化学分析方法,本文对天堂山岩群和云开群变质沉积岩进行了研究。在阴极发光图像中,变质沉积岩的锆石显示岩浆震荡环带,但普遍遭受重结晶改造及存在变质增生边。由于变质增生边普遍较窄,U-Pb定年和Hf同位素分析几乎都在具岩浆环带和重结晶结构的成分域上完成的。具岩浆环带和重结晶结构的成分域的Th/U比值普遍大于0.1。年龄变化从3000~500Ma,但主要集中在600~1200Ma之间,主峰值为960Ma左右。碎屑锆石的ε_(Hf)(t)值在-25.6~15.4之间,两阶段Hf模式年龄在972~4496Ma之间。全岩地球化学分析显示LREE富集,HREE亏损,具有较明显的负Eu异常(δEu=0.55~0.71),天堂山岩群与云开群REE配分模式一致,反映源区物质相似,主要来源于花岗质地壳物质。结合前人研究成果,可得出如下结论:天堂山岩群与云开群形成时代没有明显差别,虽然它们在变质变形方面存在较明显区别;天堂山岩群和云开群沉积时代为古生代早期-新元古代;格林威尔期岩浆岩为主要物源区,新元古代时期华夏陆块处于格林威尔造山带内与之相邻;华夏陆块存在太古宙古老陆壳。  相似文献   
70.
吕金波  丁孝忠 《城市地质》2017,12(4):94-100
北京是中国最早开展区域地质调查的地区,1863年秋天庞培莱到达直隶北京调查,1867年出版《中国、蒙古和日本的地质研究》,提出了"震旦抬升系和震旦革命",后来维理氏在回忆文章中强调了"震旦方向"。1869年和1871年,李希霍芬2次到北京调查,1877年出版《中国》,提出了"震旦组"。1920年农商部地质调查所出版《北京西山地质志》,建立了西山沉积岩总剖面,划分了5个不整合。1958年至1961年,完成第一轮23个图幅的1∶5万区调,出版《北京的地质》。1964年至2002年,完成第二轮44个图幅的1∶5万区调。1991年出版《北京市区域地质志》,资料截止到1985年,突出了山区以"燕山运动"为特色的中生代地质。即将出版的《中国区域地质志——北京志》,亮点是平原"新构造运动"为代表的新生代地质,以及与城市发展、布局和建设相关的城市地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