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2篇
地球物理   33篇
地质学   16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5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4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79年   2篇
  196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31.
我国东北地区的新构造环境与深震火山活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东北地区地处西太平洋俯冲带、千岛弧和日本弧的内侧.其新构造变形及板内运动明显地受到地幔上隆、火山活动与裂谷盆地的扩张等弧后活动的强烈影响.自上新世以后由于弧后深部作用和岩浆活动的大大减弱,来自我国西部向东北方向的挤压和贝加尔裂谷、莫穆裂谷的活动对此区的影响明显增强.西伯利亚与亚洲大陆南部之间的相对挤压迫使此区向东北方向滑移,但滑动速率、内部变形以及地震活动都远较其南侧的华北为低.  相似文献   
32.
华北地块新构造变形基本特点的讨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新构造期(距今约340万年以来)华北地区垂直变形幅度不大,而水平扭动幅度却可观;各个地壳块体在主压应力近于水平的区域应力场中发生了不同程度和不同方式的扭动或转动,产生以水平扭动、剪切破裂为基本特征的地壳构造变形,不同于早第三纪地幔上隆,地壳表层裂陷的构造变形形式。华北,尤其是河北平原和渤海地区,强震活动是在早第三纪引张区地壳和上地幔结构的背景中地壳继续发生水平扭动及剪切破裂的表现。定量估价水平扭动的幅度和速率将有助揭示华北强震活动规律。  相似文献   
33.
当前,为更深刻地解决资源、环境、灾害等方面所面临的许多问题,对地球科学提出了一系列新的要求。许多国际地学组织、许多国家和地区都在这方面不断地开辟和提出新的研究领域和课题,并设立有关研究项目,其中突出的一点就是对大陆动力学这一领域的研究明显加强。对大陆的构造、大陆的演化、大陆的当今动态、包括大陆内部地震活动及其灾害的研究已成为固体地球科学研究中最活跃的领域之一。在大陆动力学的研究中,东亚大陆是最引人注目的一个地区,中新生代以来特提斯海的闭合、印度与亚洲两大陆的碰撞,这些重大地质事件的发生形成了东亚…  相似文献   
34.
青藏高原东北隅强震构造模型   总被引:25,自引:1,他引:24  
田勤俭  丁国瑜  申旭辉 《地震》2002,22(1):9-16
海原断裂带和中卫-同心断裂带是青藏高原东北隅二条主要断裂带。通过区域地质、地貌分析和二条断裂带的结构、活动历史的对比研究,建立了该区走滑和挤压活动的应变分配模型。通过对主要断裂带破裂分段的研究,确定了该区的强震破裂单元。应变分配和破裂分段是建立地震构造模型的二个方面。  相似文献   
35.
拉分盆地与海原断裂带新生代水平位移规模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沿海原断裂带发育3个级别的拉分盆地,其中,发育于中新世的老龙湾盆地是规模最大的拉分盆地,长度超过50km。为了估计盆地拉分量,本文建立了数学模型,相关参数包括盆地沉积厚度、盆地长度、滑脱面深度等。计算得到老龙湾盆地的拉分量为30km。对于另外两个较小规模的拉分盆地,本文利用前人资料和平均走滑速率方法得到盆地拉分量分别为22km和8km。这样,沿海原断裂带新生代以来的拉分总量约60km。该数值与景泰至靖远的黄河位错量接近。  相似文献   
36.
1989年7月9—19日在美国首都华盛顿召开了第28届国际地质大会,有100多个国家的5800多位代表出席了大会。我国代表共127人,占第9位,由国家地震局组团以及通过其他途径与会的国家地震局系统的科技人员共11人。本届会议的规模是空前的。会间组织了192个专题的分组报告和讨论,每日平均约有25—30个会场同时开会,并有图文展示(Poster)。会上放映了50余部内容丰富生动的科技影片,组织了一个占地5000多平方米,引人入胜的地质展览厅。会议前后还组织了有70多条路线的地  相似文献   
37.
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的碰撞及在碰撞后印度大陆继续以5 cm/年的速率向北方的推进,是形成青藏高原及其周围地区强烈变形和大尺度位移的主要动力来源。在中始新世晚期至晚始新世初期,新特提斯海域开始封闭,印度与欧亚大陆发生碰撞,印度板块向北的漂移速率至渐新世由30mm/年突然降至8 mm/年,具体反映了这一碰撞事件即喜马拉雅早期运动的发生。  相似文献   
38.
活动走滑断裂带的断错水系与地震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断错水系 所谓断错水系指的是由于断层活动,主要是走滑错动造成穿过断层的河谷被错动变位,发生急剧转折以至水系重新配置的现象。它是判定活动断层的一个重要标志。是研究地壳水平运动,断层走滑活动状况的重要对象。利用断错水系所反映出的断层错动情况结合古地震的研究可作为判断断层位移速率、大震重复率的一个方法。在我国,对断错水系现象的注意  相似文献   
39.
第四纪断层上断裂活动的群集及迁移现象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6  
对许多第四纪断层上形成地表破裂的巨大滑动事件及错动位移状况的具体研究表明,在不同时间段它们的数量和强度是变化的,不均匀的。这种断层活动的不均匀性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滑动事件的发生往往集中于一定的地段和一定的时间段,并与相对平静的阶段相交替,即所谓断裂活动的群集性;另一方面的表现是集中发生滑动事件段落(或区域)在空间上的迁移变化。这是中国大陆内部第四纪断层活动所表现出的主要特征之一。这方面的实例可见于许多活断层上。如沿郯庐断层、鲜水河断层以及河西走廊断裂带、阿尔金断裂带等。深入研究第四纪断层活动的这一不均匀特性对正确评估活断层的活动程度和潜在地震危险性具有实际应用意义。  相似文献   
40.
活断层的分段模型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丁国瑜 《地学前缘》1995,2(2):195-202
活断层分段模型的建立是活动构造研究领域一个重要的新进展,它对了解断层的习性,认识破裂的起始与终止过程具有重要意义。它促进了地震危险性预测定量新方法的发展。段指的是断层彼此独立破裂延展的部分,它是断层上独立的破裂单元,它控制了破裂的位置与延展。分段主要指的是破裂分段。本文综述了有关段的含义及分段概念的发展,段的稳定性及分段标志以及分段与地震危险性评估有关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