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1篇
  免费   129篇
  国内免费   140篇
测绘学   95篇
大气科学   72篇
地球物理   104篇
地质学   281篇
海洋学   44篇
天文学   3篇
综合类   73篇
自然地理   5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36篇
  2021年   36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31篇
  2018年   40篇
  2017年   47篇
  2016年   41篇
  2015年   25篇
  2014年   25篇
  2013年   31篇
  2012年   46篇
  2011年   30篇
  2010年   43篇
  2009年   36篇
  2008年   24篇
  2007年   27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21.
武汉市东湖沉积物重金属与城市污染环境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应用主成份分析原理,按照主成份提取的信息超过原始信息84%的原则,对武汉市东湖的主体湖区(郭郑湖和塘林湖)的0 cm-7 cm的沉积物30个代表性样品12种元素进行分析,确定其沉积物的重金属的污染源的主要类型.结果表明,郭郑湖第一污染源(占56%)为湖区周围的工业燃煤尘埃,其次(占16%)为交通尾气、生活污水和雨水片流,再次 (占12%)为电镀、印刷等行业的工业污水.塘林湖第一污染源(占65%)为湖区周围的生产性煤燃烧的粉尘,其次(17%) 为生活污水、医院污水和周围土壤的淋溶作用,再次(占9%)为废旧电池、报章杂志和农用物资等.采用均方根综合污染指数法评价分析东湖主体湖区的沉积物的污染程度为轻度污染,其中郭郑湖的污染程度高于塘林湖.  相似文献   
722.
行星构造:寻求地球演化的踪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肖智勇  许志琴 《地质学报》2021,95(1):259-275
地质构造是记录地球内、外动力地质作用过程的标志.和地球相似,太阳系其他天体上也发育丰富的地质构造.以研究天体表面的地质构造及其动力学机制为目的的"行星构造学"是建立在构造地质学、遥感地质学和地球物理学等学科基础上的一门新兴前沿学科.由于天体的大小、组分和轨道位置不同,表面构造特征及其形成机制各异.对比研究地球和其他天体...  相似文献   
723.
红树林是最典型的滨海生态系统之一,红树林种间类型的精确识别对于红树林生态系统保护、修复及碳储量评估具有重要意义。遥感是开展红树林种间类型识别的有效手段,但传统的遥感红树林分类方法多是基于像元开展的,分类结果“椒盐”现象严重且精度还有很大提升空间。因此,本研究以东寨港红树林保护区为例,基于Sentinel-2 MSI影像,在传统遥感分类方法的基础上引入图像分割技术,分别构建了面向对象的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ctor Machine,SVM)和随机森林(Random Forest,RF)分类法,并在此基础上对各模型的分类精度和适用性进行了分析。模型对比结果表明:(1)图像分割技术的引入能有效改善分类结果的“椒盐”现象,提升红树林种间类型的识别精度,基于像元使用SVM和RF分类算法总体分类精度分别可达78.82%(Kappa=0.75)和82.94%(Kappa=0.82),面向对象的SVM和RF模型分类总体精度分别可达81.5%(Kappa=0.78)和92.67%(Kappa=0.88),相较于以像元为分类对象的模型而言,后者精度分别提高了2.68%和7.43%;(2)从4个模...  相似文献   
724.
含水介质中粘粒释放的临界盐浓度测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渗流试验和批量试验,对多孔介质水敏感性发生过程中颗粒释放的临界盐浓度进行了测定.试验结果表明:水动力条件也能导致颗粒释放的发生,但是释放量很小;当 NaCl 溶液浓度达到0.06mol/L 左右时,开始发生明显的颗粒释放现象,而其临界盐浓度并非是个单一值,可以确定为一个范围,即(0.06±0.005) mol/L;当NaCl溶液浓度为0.03mol/L时,颗粒释放量最大.  相似文献   
725.
基于湖北省1961—2020年71个国家站逐日降水数据,利用降水异常指数Z和线性分析等方法,分析不同地区降水特征及与旱涝关系,结果表明:(1)湖北省年均降水自北向南递增,山区冬夏季雨日相当,降水量鄂西山区>鄂东山区>江汉平原>汉江河谷;(2)雨日随等级减小,大等级降水多发生于鄂东南。鄂西北暴雨占比最小,鄂西南各等级降水相当,江汉平原及以东地区中雨及以上量级降水贡献率较大;(3)年均雨日呈衰减趋势,降水量相反,而山地平原夏季雨日贡献率增加。小等级降水比例减小,年代际变化中降水日数呈减少趋势,而降水量“中间偏多,两端偏少”;(4)雨日对降水量的贡献率远高于降水强度。暴雨的距平变化可基本反映旱涝年。  相似文献   
726.
2009年初,枣庄市国土资源局峄城分局把廉政建设和预防职务犯罪工作摆上突出位置来抓,在与检察院联手打造国土廉政文化建设品牌的基础上,建立“蓝、橙、红”三色预警机制,及时发现职务犯罪隐患,遏制或减少职务犯罪行为的发生,保障国土资源事业健康发展。建立“蓝色”职责提示。突出履行职责,加强源头预防,确定风险部门和岗位,构筑“蓝色”预警平台,  相似文献   
727.
山东早前寒武纪变质地层形成年代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在鲁西地区,确定了泰山岩群主体形成时代为2 750-2 700 Ma,属新太古代早期。锆石SHRIMP U-Pb定年:雁翎关组角闪变粒岩(2 747±7)Ma,柳杭组黑云变粒岩(2 739±16)Ma、(2 703±6)Ma,侵入雁翎关组底部透闪阳起片岩的片麻状石英闪长岩(2 740±6)Ma。济宁(岩)群碎屑锆石年龄(2 700-2 665)Ma,岩浆锆石年龄(2 561±24)Ma,所以济宁(岩)群形成于新太古代晚期,而不是以往认为的古元古代。在鲁东地区,发现了中太古代表壳岩系、花岗质岩石和新太古代早期TTG花岗质岩石;荆山群和粉子山群的形成时代为古元古代晚期。荆山群大理岩被锆石SHRIMP U-Pb年龄(1 868±11)Ma、(1 852±9)Ma的莱州组合西水夼单元辉长岩、闪长岩侵入,并一起遭受变质变形作用改造。  相似文献   
728.
鲁东地区侵入岩形成时代和期次划分   总被引:12,自引:6,他引:6  
鲁东地区前寒武纪侵入岩其侵入活动集中于新太古代和新元古代,均遭受不同程度的区域变质和韧性剪切带的改造,形成一套花岗质片麻岩类。新太古代早期TTG质花岗岩分布于胶北隆起区莱州一栖霞一带,经受了区域变质作用,形成一套灰色片麻岩,锆石内核SHRIMPU—Pb年龄2726—2707Ma基本代表岩浆结晶年龄,锆石变质边为2500Ma;古元古代侵入岩——莱州基性一超基性岩组合形成于1900~1850Ma左右,锆石SHRIMPU—Pb年龄(1852±9)Ma,(1868±11)Ma;新元古代侵入岩主要为花岗闪长质-二长花岗质片麻岩,出露于胶南-威海造山带,锆石U~Pb定年结果集中为892~605Ma,其中荣成超单元锆石SHRIMPU—Pb年龄720~780Ma。中生代侵入岩以花岗岩类为主,集中出露于半岛北部和东南沿海一带。燕山早期侵入岩文登超单元、垛崮山超单元、玲珑超单元锆石SHRIMPU—Pb同位素年龄值集中在167~150Ma;燕山晚期侵入岩大店超单元锆石SHRIMPU~Pb年龄120±4Ma,崂山超单元锆石SHRIMPU~Pb同位素年龄值为(120±2)~(114±2)Ma。  相似文献   
729.
tochangethetraditionalteachingmode that teacherlectures to the students who are just listening and learning, we must usemodernscienceandtechnology,including:computertechnology,Inter-nettechnology,videotechnology,coursewaremakingsoftware,real-izetheafter- schoolextracurricularteaching,remoteteaching,students’ independentlearningintheclassroom,theteacherhelpsstudentstolearn,the teachers solvetheproblems of students,letthestudentsreallybecometheprincipalpartofteaching.  相似文献   
730.
雷达数据的雷暴单体识别算法是雷暴追踪算法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的连续区域法只能通过改变回波强度阈值来调整雷暴单体识别结果,不能满足当前应用需求。本文提出了〖JP2〗一种基于OPTICS(Ordering Points to Identify〖JP〗 the Clustering Structure)算法的雷暴识别方法,该方法能基于高回波点的密度信息进行雷暴单体识别。利用高分辨率X波段天气雷达在两次雷暴过程中的体扫数据检验了算法的效果,并与传统方法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克服连续区域法在高分辨率雷达数据中可能出现的无法区分不同单体、识别结果过于零散等问题。并且能在不修改回波强度阈值的情况下灵活调整输出结果,以适应不同应用需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