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27篇
  免费   403篇
  国内免费   639篇
测绘学   74篇
大气科学   632篇
地球物理   445篇
地质学   1010篇
海洋学   233篇
天文学   44篇
综合类   184篇
自然地理   247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28篇
  2022年   70篇
  2021年   95篇
  2020年   62篇
  2019年   83篇
  2018年   89篇
  2017年   86篇
  2016年   95篇
  2015年   84篇
  2014年   117篇
  2013年   96篇
  2012年   88篇
  2011年   83篇
  2010年   89篇
  2009年   97篇
  2008年   90篇
  2007年   83篇
  2006年   46篇
  2005年   67篇
  2004年   65篇
  2003年   79篇
  2002年   67篇
  2001年   74篇
  2000年   87篇
  1999年   129篇
  1998年   121篇
  1997年   99篇
  1996年   85篇
  1995年   94篇
  1994年   82篇
  1993年   65篇
  1992年   59篇
  1991年   51篇
  1990年   38篇
  1989年   31篇
  1988年   15篇
  1987年   14篇
  1986年   17篇
  1985年   10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8篇
  1982年   7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5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末次盛冰期以来科尔沁沙地古气候变化及其边界重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光释光测年技术,获得了覆盖科尔沁沙地内部及外围的20个风成沙-砂质古土壤沉积序列的年代.在分析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地层和气候代用指标重建了末次盛冰期以来科尔沁沙地的演化过程.结果表明:科尔沁沙地的气候变化和沙丘的固定与活化主要经历了4个阶段,即:26 ~ 12ka,气候极端干冷,沙地大面积活化;12.0 ~9.5ka,气候趋于暖湿,但仍比较干冷,沙地由大规模沙化向固定成壤过渡;9.5~2.5ka,气候暖湿,沙地基本固定;2.5ka以来,气候呈干冷与暖湿交替状态,沙地亦存在多次固定与活化,其中,从1.5ka开始,沙丘活化明显.基于风沙沉积序列的空间分布和光释光测年结果,末次盛冰期科尔沁沙地同时向南和北扩展:南至翁牛特-库伦旗一线,至少扩张了26km;北至霍林河一带,至少扩张了30km;东界受东辽河限制,与现代边界几乎一致.沙地面积较现代扩张了至少2.05×104km2,扩大了37.7%.全新世大暖期,沙丘大面积固定.研究表明,科尔沁沙地气候与环境演变受东亚季风影响,也是全球气候变化的区域响应.  相似文献   
992.
末次盛冰期和全新世大暖期呼伦贝尔沙地的环境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呼伦贝尔沙地保存的风沙层-古土壤沉积序列,是认识过去环境变化的重要地质记录.沙地沉积具有速率快、沉积与侵蚀并存的特点,因此,通过大量独立的光释光年代控制对不同的剖面进行拼接,可以重建沙地在千年尺度上干湿变化过程以及特征时期的边界.本文获得了呼伦贝尔沙地8个沉积剖面的47个光释光年代和近200个样品的环境代用指标数据,结合已发表文献资料,揭示了16ka以来呼伦贝尔沙地千年尺度的干湿变化,并估算了末次盛冰期(LGM)和全新世大暖期(HO)沙地流沙的边界.初步认为,LGM期间,呼伦贝尔沙地相对于现代沙带边界,最远向北移动了约60km,向东移动了约50km,并且南北沙带之间的区域全部沙化;LGM期间沙漠化面积达到22337km2,相对现代沙漠化面积扩大了约2.7倍.而在HO期间,整个沙地被植被所固定,发育砂质古土壤层,只在局部区域存在短暂的风沙活动.  相似文献   
993.
2008年以来荣昌地区地震重新定位及地震丛集原因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荣昌地区地震重新定位,结合当地注水资料,对该地区2008年以来地震丛集的原因进行初步研究.收集了2007~2011年6月间荣昌台记录的131个远震,计算了这些地震的接收函数,用H-Kappa叠加方法得到台站下方及附近的莫霍面深度,并用线性反演方法反演了该区S波速度结构.利用接收函数反演得到的速度结构,采用双差定位方法对荣昌及其邻区2008 ~2011年8月间ML≥1.0地震进行了重新定位,得到了408个地震的精确位置.重定位结果显示地震的水平震中分布与华蓥山断裂走向一致,另外在通过2010年M4.7地震震中且垂直于华蓥山断裂的剖面中,地震分布所勾画的发震断层轮廓显示地震的发震断层倾向为SE,倾角约70°左右,这与华蓥山断裂的产状(50°∠75°)较为一致.分析了注水点与地震分布的空间关系及注水量与地震频度的关系,认为注水井位置距离2008年以来的几次4级地震震中较远,震源深度主要分布在6 ~ 7km,且注水量与地震频度的对应关系不显著,地震丛集性原因尚待更多研究.  相似文献   
994.
利用不同时间尺度、不同震级下限的资料,分析了江西北部及邻区的地震活动时空分布特点。结果显示:本区地震活动成组现象明显.中强地震前中短期阶段的地震学异常特征主要表现为地震空区、地震条带或中等地震集中增强区。未来数年内本区还有可能发生中强地震,目前应当高度重视区域的震情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995.
通过对2010年1月1日至2011年12月31日期间中国大陆地磁低点位移异常数据及蒙城地震台地磁垂直分量日变形态畸变统计,按低点位移分界线到蒙城地震台的距离,分段探讨该台地磁垂直分量日变形态畸变与其周边低点位移异常的关系.  相似文献   
996.
Information entropy is an effective method to analyze uncertainty in various processes. The principle of maximum entropy (POME) provides a guide line for the parameter estimation of probability density function (PDF). Mutual entropy analysis is well qualified for delineating the nonlinear and complex multivariable relationship. The probability distribution of model output is the element of model uncertainty analysis. In this paper, a synthetic groundwater flow field is build to produce groundwater level series (GLS). The probability distribution of GLS is obtained by the frequency analysis method based on POME and Chi-Squared test. The important uncertainty factors that affect the parameters of PDF of GLS are assessed by the sensitivity analysis methods, which include stepwise regression analysis and mutual entropy analysis. Results of this analysis indicate that most of the GLS follow normal distribution (or log-normal distribution), while a few obey others. The mean and variance of normal GLS are affected differently by the input variables of groundwater model. Mutual entropy analysis is more competitive and appropriate for delineating the nonlinear and nonmonotonic multivariable relationship than stepwise regression analysis.  相似文献   
997.
Pre-stack depth migration velocity analysis is one of the key techniques influencing image quality. As for areas with a rugged surface and complex subsurface, conventional prestack depth migration velocity analysis corrects the rugged surface to a known datum or designed surface velocity model on which to perform migration and update the velocity. We propose a rugged surface tomographic velocity inversion method based on angle-domain common image gathers by which the velocity field can be updated directly from the rugged surface without static correction for pre-stack data and improve inversion precision and efficiency. First, we introduce a method to acquire angle-domain common image gathers (ADCIGs) in rugged surface areas and then perform rugged surface tomographic velocity inversion. Tests with model and field data prove the method to be correct and effective.  相似文献   
998.
999.
烂纸厂铁矿床是峨眉山大火成岩省玄武岩建造中查明的首例中型规模铁矿床。矿床的形成与玄武岩建造具有密切的时空及成因联系,矿体主要赋存于峨眉山玄武岩下段致密块状玄武岩与玄武质角砾岩接触带附近,产出特征受矿山梁子破火山口构造控制,多层位产出,矿石发育草莓状结构、韵律结构和纹层状构造、条带状构造、致密块状构造、绳状构造、角砾状构造等矿石组构,发育铁质结核和铁碧玉,同生沉积层控成矿特征明显。岩(矿)石主、微量元素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岩浆演化遵循Fenner分异趋势,成矿作用与热水沉积作用有关。地质和地球化学特征表明,矿床成因类型为火山喷发(溢)沉积型陆相火山岩型铁矿床。烂纸厂铁矿床是我国在铁矿找矿勘探类型上的新突破和在峨眉山大火成岩省找矿实践取得的新进展,它的发现打破了在玄武岩建造中不具备寻找成型矿床的固有勘查模式的思想束缚,为相似地质环境寻找铁矿给予了诸多启迪和经验借鉴。  相似文献   
1000.
赵丹阳  曾永年 《中国沙漠》2016,36(4):1190-1197
以位于青海高原东部河湟谷地的海东市为研究区,在土地利用变化分析的基础上构建生态指数,利用移动窗口法获得区域空间连续的生态风险指数,再结合GIS空间分析获得与土地利用空间尺度相一致的生态风险评价结果。结果表明:1999-2009年,青海高原东部农业区土地利用变化明显,有林地、灌木林地、建设用地面积迅速增加,耕地、水浇地、草地面积持续大幅减少,土地利用变化区域占总面积的42.04%;生态高风险区面积增加显著,增长率达27.11%,主要位于未利用地和建设用地区域;生态中风险地区面积减少,主要位于旱地、水浇地、草地分布区域;生态微、低风险区域主要位于林地、灌木林地区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