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90篇
  免费   1163篇
  国内免费   1516篇
测绘学   961篇
大气科学   743篇
地球物理   1086篇
地质学   2864篇
海洋学   900篇
天文学   74篇
综合类   404篇
自然地理   637篇
  2024年   39篇
  2023年   123篇
  2022年   378篇
  2021年   387篇
  2020年   303篇
  2019年   390篇
  2018年   372篇
  2017年   327篇
  2016年   310篇
  2015年   350篇
  2014年   371篇
  2013年   402篇
  2012年   423篇
  2011年   463篇
  2010年   403篇
  2009年   391篇
  2008年   412篇
  2007年   345篇
  2006年   309篇
  2005年   220篇
  2004年   170篇
  2003年   120篇
  2002年   161篇
  2001年   173篇
  2000年   84篇
  1999年   54篇
  1998年   28篇
  1997年   24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16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16篇
  1992年   18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15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3篇
  1964年   1篇
  1957年   2篇
  195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76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 毫秒
991.
海洋交通运输业是海洋经济发展的支柱型产业,也是消耗能源最多的海洋产业之一,节能减排对推进海洋交通运输业的绿色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为研究海洋交通运输业能源消耗的驱动因素,文章构建模型计算2001-2017年中国沿海地区海洋交通运输业的运输周转量、能源消耗量和产业增加值;建立LMDI分解模型,分析能源强度效应、运输效率效应和产业规模效应对海洋交通运输业能源消耗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能源强度对能源消耗的影响较小,运输效率是能源消耗降低的主要驱动因素,产业规模是能源消耗增长的主要驱动因素;在时间差异上,能源强度效应呈波动状态,运输效率对能源消耗降低的驱动作用以及产业规模对能源消耗增长的驱动作用均逐渐增强;在空间差异上,总体上由北向南,能源强度对能源消耗增长的抵消作用逐渐增强,运输效率对能源消耗降低的驱动作用逐渐减弱,产业规模对能源消耗增长的驱动作用逐渐增强。  相似文献   
992.
In consideration of the rapid degradation of coral reef ecosystems, the establishment of models is helpful to comprehend the degradation mechanism of coral reef ecosystems and predict the development process of coral reef communities. According t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omplex ecosystem of tropical coral reefs in China, the coral reef functional group is the core level variable; combined with the multiple feedback effects of coral reef functional groups and environmental changes, the study presents a coral reef ecosystem dynamics model with hermatypic corals as the core. Based on the simulation of the assumed initial value and the internal feedback of the system, the results show that in the basic simulation(relative health conditions), the coverage area of live corals and coral reefs generally decreased first and then increased, and increased by 4.67% and 6.38% between2010 and 2050, respectively. Based on the calibration model and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studied area, the multi-factor disturbance effects of coral reef communities were simulated and explored by setting up three scenarios involving fishing policy, terrestrial deposition, and inorganic nitrogen emissions. Among them, in the single factor disturbance, the fishing policy exerts the most direct impact on the community decline; and the succession phenomenon is obvious; the terrestrial sedimentation has a faster and more integrated effect on the community decline; the effect of inorganic nitrogen emission on the community decline is relatively slow. In the double/multi-factor disturbance, the superimposed disturbance will aggravate the multi-source feedback effect of the coral reef communities development, accelerate the community decay rate, and make its development trajectory more complicated and diverse. This method provides a scientific and feasible method for simulating the damage of long-term coral reef community and exploring the development law and adaptive management of coral reef ecosystems. In the future, it can be further studied in the ecological restoration process and decisionmaking direction of coral reefs.  相似文献   
993.
提出了一种将图形生成技术与图像处理相结合,对DTM数据进行最优三角划分的简化DTM数据的算法。依据一定的分辨率条件,将DTM数据转化到二维图像空间,找到它的局部特征点,并将二维空间的特征点利用Delaunay剖分三角化,再映射到三维空间,从而在简化数据的同时,得到一个满足保真性要求的TIN模型。最后实验验证了算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994.
利用2003-01~2013-12期间GRACE数据反演得到地球表面质量变化,使用全球正向建模恢复法改正泄露影响,获得南极冰盖质量变化。比较GRACE直接估计和泄露影响改正后的结果发现,南极冰盖在2003~2013年质量变化信号衰减20.3%,西南极有26.4%的质量消融信号泄露到了周边,东南极的泄露影响更高达70%。改正后的结果表明,南极冰盖绝大部分质量消融发生在西南极和南极半岛,质量积累发生在东南极的Ronne冰架和Amery冰架;西南极冰盖质量变化速度达到-152.47±2.00 Gt/a,基本上等同于南极全岛的质量消融速度,而南极半岛的冰盖融化速度为-27.44±0.75 Gt/a,基本与东南极的冰盖质量积累速度27.27±5.12Gt/a抵消;南极全岛冰川整体质量以-152.64±7.00 Gt/a速度消失,并以-18.85±4.87 Gt/a2的加速度加速融化,导致海平面以0.41 mm/a的速度上升。  相似文献   
995.
中国地震地球物理观测网络的核心业务软件“十五”地震前兆数据管理系统已运行十多年,随着观测数据量的增长,数据库的读取和统计查询的性能逐渐降低。此外,管理系统存在SQL注入和跨站脚本攻击等漏洞的安全问题,系统架构难以满足业务发展的需求。中国地震台网中心基于分布式组件的大数据架构,使用消息中间件和时序数据库等技术对管理系统进行重构,将原来存储于Oracle数据库中的地球物理观测数据、基础信息、产品数据等按照各自特点在时序数据库中建表,并将历史数据和增量数据都迁移到新的时序数据库,显著提升了系统读写和统计性能、数据的安全性和可用性(多副本技术)。分布式和容器化等技术的引入,增强了系统的高可用性,并可通过横向扩展进一步增加系统的处理能力。  相似文献   
996.
田雷  周志华  晏锐  冯晓博 《中国地震》2024,40(1):173-183
为更好地发挥地球化学数据及方法在异常分析及震情跟踪研判中的作用,提高地球化学数据获取的便利性及数据存储的可靠性,规范异常核实及流动观测等地球化学样品的采集及检测流程,实现地球化学数据的自动分析及相关图件的自动绘制,中国地震台网中心建立了基于Linux系统的地球化学数据库管理平台,该平台应用数据库、地理信息系统(GIS)、WebGIS等技术,集成了样品送检、实验室检测、报告产出、数据存储筛选下载分析、图件绘制等功能,利用Piper图、Na-K-Mg三角图、同位素分析等方法,分析不同样品的地球化学特征,并给出相关图件。平台自推广以来,收集了大量的地球化学数据,提升了数据的可利用性,降低了地球化学数据分析的技术门槛,在异常性质分析及震情跟踪研判中发挥了作用。  相似文献   
997.
川滇新裂谷作用伴有强烈的岩浆活动,除大量玄武质岩浆喷溢外,在元谋朱布、黑泥坡等地见超基性岩体侵入,赋存有铂钯矿床.文章通过分析黑泥坡、朱布超基性岩体的土壤地球化学特征和岩石地球化学特征,结合元谋地区地质特征,提出了元谋地区超基性岩体铂钯矿床的成矿模式.  相似文献   
998.
海蓝宝石属绿柱石族矿物,产出于花岗伟晶岩中,其结晶过程可贯穿于伟晶质岩浆演化的不同阶段,同时也是岩浆熔体和流体包裹体的重要宿主矿物。库吉尔特伟晶岩是新疆阿尔泰可可托海地区众多伟晶岩脉中产出高质量海蓝宝石的LCT型伟晶岩。本文对库吉尔特伟晶岩中产出的海蓝宝石进行了主、微量元素和流体包裹体研究。流体包裹体岩相学显示,在海蓝宝石中熔体/熔体-流体包裹体(MI/M-FI)和流体包裹体(FI)分布呈现一定的规律, MI/M-FI主要集中在晶体的根部至中部,而FI则富集在边缘区域,说明该海蓝宝石的结晶过程经历了较为完整的伟晶岩岩浆演化阶段。测温结果显示,M-FI的均一温度>550℃,FI的均一温度范围为220~400℃,盐度介于0~14%之间,密度为0.6~0.9 g/cm2,流体属于中-高温、中-低盐度的H2O-NaCl-CO2体系。在结晶学和流体包裹体岩相学基础上确定出海蓝宝石晶体代表岩浆-热液过渡阶段和岩浆期后热液阶段的部位,进行电子探针(EPMA)和激光剥蚀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分析(LA-ICP-MS),结果显示海蓝宝石为Fe元素主导致色,在海蓝宝石生长过程中Fe2+以Na++Fe2+→Al3+的通道-八面体替代模式进入矿物晶格使其呈现蓝色。在伟晶岩演化早-中期,海蓝宝石中碱金属(Li、Na、K、Cs)与过渡族金属元素(Fe、Mg、Mn)含量变化稳定,进入晚期这些金属元素含量陡增。结合该地区板块运动长期处于挤压俯冲环境,推测库吉尔特伟晶岩岩浆演化过程处于非封闭的状态,晚期仍然有深部岩浆房富集Fe、Mg、Mn的流体呈脉动式注入,导致原始热液流体成分发生波动。  相似文献   
999.
为准确评价小浪底傍河地下水源地的可采资源。根据小浪底傍河地下水源地的水文地质条件,应用有限体积法评价该水源地的可采资源,提出2种开采方案。结果显示:此方法对该区地下水资源所做的评价正确,反演计算的水文地质参数合理。  相似文献   
1000.
多普勒天气雷达中气旋产品在强风预报中的应用   总被引:12,自引:6,他引:6  
邵玲玲  孙婷  邬锐  黄炎 《气象》2005,31(9):34-38
在深入了解WSR-88D多普勒天气雷达产品——中气旋算法的基础上,对上海地区近6年间中气旋产品的几个重要特征参数进行了统计研究,并结合局地强风的个例分析,总结了上海及周边地区中气旋发生发展过程中各阶段的基本特征。最后综合参考雷达其他相关产品,提出利用中气旋产品进行强风预报的思路,以期为准确预报局地强风天气提供一些参考信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