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25篇
  免费   1085篇
  国内免费   1308篇
测绘学   580篇
大气科学   474篇
地球物理   778篇
地质学   2478篇
海洋学   683篇
天文学   39篇
综合类   306篇
自然地理   480篇
  2024年   24篇
  2023年   73篇
  2022年   249篇
  2021年   281篇
  2020年   183篇
  2019年   253篇
  2018年   209篇
  2017年   224篇
  2016年   209篇
  2015年   249篇
  2014年   231篇
  2013年   353篇
  2012年   323篇
  2011年   306篇
  2010年   316篇
  2009年   312篇
  2008年   323篇
  2007年   322篇
  2006年   302篇
  2005年   274篇
  2004年   193篇
  2003年   127篇
  2002年   145篇
  2001年   118篇
  2000年   75篇
  1999年   52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6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2篇
  1979年   2篇
  1976年   1篇
  1974年   1篇
  1973年   2篇
  1965年   1篇
  1957年   2篇
  1954年   6篇
  1949年   1篇
  1944年   2篇
  1937年   4篇
  1934年   1篇
  1933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59 毫秒
991.
The Caixiashan-Weiquan area is an important ore concentration area in the eastern Tianshan metallogenic belt. Firstly, this paper studies geochemical features of 1564 samples of 1:200000 stream sediments of the Matoutan mapsheet, where the Caixiashan and Weiquan deposits are located. Processing, analysis and explanation of exploration geochemical data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procedure of finding the ore, which are related to whether the measured elements content of geochemical samples can effectively guide the work of mineral exploration. As a highly nonlinear dynamical system, the neural network is more analogous to the human brains in terms of principles and features compared with conventional geochemical approaches. It can adapt itself to the environment, sum up laws, complete pattern recognition. Secondly, the authors used the Kohonen neural network to classify all samples based on 10 mineralization elements of stream sediment samples in order to determine possible mineral ores, reduce the scope of ore targets and study indicator elements of the ninth group of samples, which is the mostly closest to the deposit.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neural network can delineate metallogenic prospective areas and is effective in the discovery of deep geochemical information.  相似文献   
992.
采用X射线粉末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热重分析(TG-DTG)及激光诱导离解光谱(LIBS)等分析方法对一种红色砭石的矿物学特征进行了深入的研究。XRD分析表明,红色砭石主要由白云石组成,并含有少量石英和方解石及微量云母、正长石和赤铁矿。SEM结果显示,砭石中的矿物颗粒大多为集合体,粒径大多集中在1~5μm之间,表面光滑程度有所不同。红色砭石在650-850℃范围内出现一个单失重峰,为白云石的分解形成,类质同象或者杂质矿物的存在导致白云石两阶段的分解同步完成。红色砭石的颜色可能与赤铁矿和正长石微晶在砭石中的均匀分布有关。  相似文献   
993.
理想弹性介质并不能解决许多复杂的实际问题。在实际介质中,地震波的传播过程存在吸收作用,使地震波能量发生了损耗、频带变窄、相位延迟、频率降低,尤其是高频部份。这种特性可以用传播矢量和衰减矢量来表示,衰减矢量越大,介质的吸收越强。这里通过引入广义平面波、纵横波品质因子以及衰减角,利用应力应变关系和连续性条件,推导了粘弹性介质精确的Zoeppritz方程,并通过求解精确的Zoeppritz方程,分析了粘弹性介质中传播矢量、衰减矢量、纵波反射系数、转换波反射系数与频率、衰减角、入射角、品质因子、速度等物理量之间的关系,详细地了解了粘弹性介质中地震波传播特征及反射特征,为粘弹性介质中储层预测问题的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994.
基于改进White方法的地下水蒸散发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依赖地下水的植被广泛分布的干旱半干旱地区,蒸散发是地下水排泄的主要方式,因而准确计算地下水蒸散发量,对地下水资源评价具有重要意义。目前水量残差法、地下水极限埋深法和地下水水位日动态法可以用于计算地下水蒸散发量,由于地下水动态信息容易获取,长期以来得到广泛关注。分析了利用地下水动态信息的White方法在计算地下水净补给量方面的不足之处,提出了改进的White方法,即利用相邻两天地下水位上升段的平均斜率计算地下水的净补给量,并利用数值模拟方法对改进的White方法的计算精度进行了评价,表明改进后的方法较原始方法精度提高了16%。最后利用苏贝淖流域实测的地下水动态数据,采用改进的White方法计算了地下水蒸散发量。研究成果对干旱区水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具有一定的科学意义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95.
新疆东戈壁钼矿位于北觉罗塔格晚古生代岛弧增生带内,是新疆探明的第一个特大斑岩型钼矿床.东戈壁斑岩型钼矿床斑岩体为隐伏斑状花岗岩体,属S型花岗岩,在斑状花岗岩体中可见辉钼矿化、黄铁矿化、黄铜矿化等金属矿物矿化,岩体侵位深度相对较深.觉罗塔格晚古生代岛弧增生带具良好成矿条件,区域上找矿潜力巨大.因此,研究东戈壁钼矿床斑岩体特征和成因,对该成矿带内寻找同类型钼矿床具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96.
基于空间分辨率90 m×90 m的湖北荆门漳河水库数字高程模型(DEM)地形数据,并从2012-2015年选取了20场洪水过程(其中16场用于模拟,4场用于检验),将华中区域数值天气预报业务模式WRF提供的三重嵌套空间分辨率3 km×3 km、9 km×9 km和27 km×27 km预报降雨与集总式新安江模型以及半分布式水文模型Topmodel耦合进行洪水预报试验。通过对比试验得到以下结论:当流域降雨的时、空分布比较均匀时,集总式新安江模型可以较准确地预报出洪峰流量和峰现时间,而当降雨时、空分布差异较大时,预报误差也会随之增大。基于DEM数据建立的Topmodel模型可以反映不同降雨时、空分布下洪水预报结果的差异,试验结果表明,3 km×3 km和9 km×9 km洪水预报的输出结果比较接近,且在确定性系数和洪峰相对误差上要优于27 km×27 km的洪水预报结果,而在峰现时差的预报上,则是27 km×27 km的洪水预报结果与实测较吻合。通过研究还发现,虽然当流域降雨的时、空分布存在一定差异时,3种空间分辨率的WRF预报降雨均无法预报出与实测一致的降雨分布,但是在某些情况下,当降雨的时间分布误差和空间分布误差相抵消时,仍然可以得到较为准确的洪水预报结果。因此,高时、空分辨率的模式预报降雨并不一定就能对洪水预报结果产生正贡献,需要通过反复尝试寻找水文模型和数值模式耦合的最佳时、空分辨率。  相似文献   
997.
为削弱测站非线性变化对速度场模型和噪声模型的影响,提出一种EMD分解与环境负载改正相结合的方法,利用徐州区域10个CORS站近2 a(2016-06~2018-05)的时间序列对该方法进行验证。首先利用Bernese软件解算测站坐标时间序列,对去线性项的时间序列进行EMD分解,重构周期项和残差项;然后利用GFZ发布的环境负载产品对重构的周期项进行改正,以谐波函数拟合加环境负载改正方法作为对照。结果表明,EMD分解与环境负载改正方法对非线性项具有18%的修正效果,优于谐波函数拟合加环境负载改正方法;各测站在水平N方向和E方向改正不明显,U方向改正效果明显,产品综合改正效果优于单个产品改正效果。  相似文献   
998.
泛北极是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主要合作示范区域,已有的重大线性工程及新的基础设施建设均面临着与多年冻土相关的冻融灾害及工程病害问题。在全球气候变暖及人类活动增强的背景下,泛北极多年冻土主要呈现地温升高、活动层厚度增加趋势,且低温多年冻土地温升高更加明显,20世纪70年代以来年平均地温(MAGT)升温最高可达3℃;自北向南多年冻土活动层厚度增加,且增厚趋势趋于明显,在俄蒙边境地区活动层厚度增速为3~5 cm·年-1。多年冻土退化诱发系列与热喀斯特过程相关的地质灾害,主要包括热喀斯特滑坡与热喀斯特湖,且灾害数量急剧增加,如加拿大Banks Island地区1984~2015年热喀斯特滑坡数量增加了约60倍。在多年冻土退化、热稳定性降低的背景下,泛北极铁路、公路和管道等重大线性工程出现了沉陷、裂缝等不同类型、不同程度的病害,整体上多年冻土区道路工程病害率大于30%。热融灾害及工程病害的发育均与气候及岩土、冻土条件相关,但工程病害还与工程运营期限、工程结构形式密切关联。对比泛北极道路、管道等线性工程状况及其与工程结构的关系,以及病害特征和防治措施效果,表明基于保护冻土的“主动冷却”设计原则依然是多年冻土区工程设计的主导思想。  相似文献   
999.
通过对西岭金矿区域地质和矿区地质的研究,搜集和整理了矿区的地质资料。在充分学习了澳大利亚Vulcan软件的技术后,基于该软件首次建立了矿区地质钻孔数据库,构建了矿区的多个三维可视化地质实体模型和块体模型,并利用距离幂次反比法和普通克吕格法2种品位估值方法分别进行了资源量估算,并与传统的地质块段法的计算结果进行了对比,对比结果显示结算结果是准确可靠的。  相似文献   
1000.
空间直线拟合的无迭代算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郭际明  向巍  尹洪斌 《测绘通报》2011,(2):24-25,34
在对核电工程中一些大型构件的实际测量的数据处理过程中,经常会遇到空间直线拟合的问题.结合ObjectARX技术,提出一种拟合空间直线的无迭代算法,并在实际运用中取得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