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55篇
  免费   1059篇
  国内免费   1330篇
测绘学   587篇
大气科学   476篇
地球物理   778篇
地质学   2478篇
海洋学   697篇
天文学   39篇
综合类   307篇
自然地理   482篇
  2024年   26篇
  2023年   73篇
  2022年   249篇
  2021年   281篇
  2020年   183篇
  2019年   275篇
  2018年   211篇
  2017年   224篇
  2016年   209篇
  2015年   249篇
  2014年   231篇
  2013年   353篇
  2012年   323篇
  2011年   306篇
  2010年   316篇
  2009年   312篇
  2008年   323篇
  2007年   322篇
  2006年   302篇
  2005年   274篇
  2004年   193篇
  2003年   127篇
  2002年   145篇
  2001年   118篇
  2000年   75篇
  1999年   52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6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2篇
  1979年   2篇
  1976年   1篇
  1974年   1篇
  1973年   2篇
  1965年   1篇
  1957年   2篇
  1954年   6篇
  1949年   1篇
  1944年   2篇
  1937年   4篇
  1934年   1篇
  1933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41.
正Objective Located at the interface of terrestrial and marine ecosystems,mangroves are particularly sensitive to environmental changes.They provide a sedimentary sink for organic carbon,whereby core samples could provide detailed records of mangrove evolution.Human induced,rapid environmental changes in recent years require a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the mangrove ecosystems evolution in the past,by reconstructing the past mangrove  相似文献   
142.
龙首矿是金川矿区最早发现并开发利用的老矿山,经过50余年的开采,资源储备不断减少,近些年在主矿体的深边部和近断层区域开展了大量的勘探工作,找到了些隐伏盲矿体。2015年,在1 280~1 220水平23~25行巷道施工过程中,揭露到的岩石破碎,蚀变强烈,结合前期一些找矿经验,认为该区域具有存在矿体的可能性。通过运用坑探、钻探手段,在该区域内找到了接触交代型硫化镍特富矿体1个,矿体呈透镜状产出,走向约290°,倾向近乎直立,长约60~65 m,宽约9 m,延深约20 m,这一发现为龙首矿增加了硫化镍特富矿矿石量28 259 t。新发现的矿体附近岩石破碎,通过后期研究,为一断层的延伸区域,该区域岩石蚀变强烈,部分围岩可见草绿色、软、泥状,为超基性岩的绿泥石化。通过1 280~1 220水平23~25行巷道施工证明,构造+蚀变(通道+物源)是矿区成矿的必要条件,也是我们在主矿体附近找特富矿工作的一个重要思路。  相似文献   
143.
油气储层中构造裂缝发育与有限应变状态关系密切,为了探索有限应变分析与构造裂缝预测的新技术方法,此次研究设计完成了一组单侧挤压收敛模型的物理模拟实验,并引入粒子图像测速(PIV,Particle Image Velocimetry)技术对实验过程进行了定量化分析。实验模型在垂向上为含粘性层的多层结构,实验结果形成了一个肉眼可见的箱状褶皱。通过PIV技术可以获取实验模型变形演化过程中各阶段的位移场数据,计算出各阶段的增量应变,实现从初始状态到褶皱形成之后整个变形过程的有限应变分析,探讨构造裂缝成因机制和分布规律,进行定量化裂缝预测。挤压变形过程初期,应变分布范围很广,有限应变较弱(约4%~8%),在挤压方向上的线应变表现为弱压应变,在垂向上的线应变表现为弱张应变,这种现象是褶皱和断层产生前平行层缩短和层增厚的纯剪变形结果,也是区域型张裂缝和剪裂缝形成的主要机制。褶皱和断层即将发育之时至发育之后,应变局限在断层发育的剪切带及附近区域,有限应变表现为较强(达20%)的剪切应变和剪切张应变,是断层面附近简单剪切变形作用的结果,也是局部型剪裂缝和张剪裂缝形成的主要机制。  相似文献   
144.
贵州铜仁松桃锰矿国家整装勘查区位于扬子地块东南缘的武陵山成矿带。著名的南华纪大塘坡早期(660-667 Ma)"大塘坡式"锰矿,形成于Rodinia超大陆裂解背景下的南华裂谷盆地。近年来,项目团队在该国家整装勘查区及黔渝湘毗邻区,通过长期的产学研协同攻关,厘清了锰矿大规模成矿作用的独特地质背景和构造古地理格架,发现了新的锰矿床类型——古天然气渗漏沉积型锰矿床,建立锰矿裂谷盆地古天然气渗漏成矿理论和深部隐伏矿找矿预测模型,圈定了若干找矿靶区。通过该整装勘查区的实践检验,累计投入各类勘查资金6亿多元,先后新发现了松桃西溪堡(普觉)、松桃道坨、松桃高地和松桃桃子坪四个隐伏超大型锰矿床。该整装勘查区新发现的超大型锰矿床数,占全球已发现超大型锰矿床总数约三分之一。新发现的锰矿资源量,超过了2011年全国锰矿保有资源量的总和,实现了我国有史以来锰矿找矿的最大突破,且锰矿找矿潜力依然巨大。使黔东成为中国锰矿资源最丰富的地区和新的世界级锰矿资源富集区。古天然气渗漏沉积型锰矿床成为中国最重要的锰矿床类型,是继传统的海相沉积型、沉积变质型锰矿床类型之后,全球最重要的三大锰矿床类型之一。  相似文献   
145.
昌宁-孟连结合带是西南三江地区重要的古特提斯结合带,本文报道该带牛井山蛇绿混杂岩带内的早古生代英云闪长岩的锆石U-Pb年龄和Hf同位素、全岩地球化学特征,探讨其岩石成因,揭示早古生代(原)特提斯演化过程和恢复古地理格局。利用LA-ICP-MS对英云闪长岩进行锆石U-Pb定年,获得~(206)Pb/~(238)U加权平均年龄为468±2Ma(MSWD=1.4,n=22),代表岩浆岩结晶时代。对锆石进行原位微区Hf同位素分析获得锆石ε_(Hf)(t)=+1.6~+2.8。牛井山英云闪长岩具有高的SiO_2(61.6%~67.16%),Al_2O_3(15.4%~17.64%),Na_2O(2.93%~3.25%)含量,高的Na_2O/K_2O(3.9~5.4)比值。微量元素具有高Sr(469×10~(-6)~533×10~(-6)),低Yb(0.66×10~(-6)~1.22×10~(-6))和Y(8.5×10~(-6)~16.3×10~(-6)),Eu正异常(1.01~1.37)的特征。此外,在同等SiO 2条件下,还具有相对高的Mg~#和MgO(Mg~#=50~51,MgO=2.84%~3.58%)。这些特征表明英云闪长岩具有高镁埃达克岩的性质。岩石成因研究表明牛井山高镁埃达克岩很可能是俯冲洋壳加上部分大洋沉积物部分熔融并与上覆地幔橄榄岩反应的产物。早古生代洋壳俯冲成因的埃达克岩的发现证明昌宁-孟连特提斯洋演化历史可追溯至约468Ma。昌宁-孟连结合带早古生代岩浆作用与龙木错-双湖结合带早古生代洋壳残片的时代一致、构造属性相似,我们认为昌宁-孟连结合带与木错-双湖结合带可对比,它们代表了一个统一的古生代特提斯大洋残余。  相似文献   
146.
本文对位于西拉木伦河蛇绿岩带东段的九井子蛇绿岩中辉长岩脉以及蛇绿岩的围岩开展了锆石U-Pb定年。结果表明辉长岩的形成时代为(274.7±1.7)Ma,MSWD=0.079,属于早二叠世晚期;结合前人地层、古生物、岩浆岩等方面的资料,表明内蒙古东南部早二叠世晚期还可能存在大洋盆地。与九井子蛇绿岩呈断层接触的粉砂岩碎屑锆石年龄大致构成4个峰值:2350~2700 Ma、1700~2100 Ma、370~470 Ma和250~290 Ma,通过与区域构造热事件的对比分析,表明其物源主要来自中朝古板块的北缘。粉砂岩中最小的锆石年龄为晚二叠世末—早三叠世初((249±4.7)Ma),该年龄与内蒙古东南部海相地层消失的时代、安加拉植物群和华夏植物群出现混生的时代、西伯利亚和中朝古板块古纬度曲线收敛的时代以及区域上与碰撞相关的岩浆岩形成时代大致相同,据此本文认为九井子蛇绿岩的构造侵位时代应为晚二叠世末—早三叠世初,同时也可能代表古亚洲洋的最终闭合时代。  相似文献   
147.
模式集合样本的代表性和观测信息的可靠性是制约数据同化效果的重要因素,而前者对海浪模式同化的影响尤为显著。由于海浪模式对初始场的敏感性较弱,来自大气的风输入源函数是海浪的重要能量输入,如何合理地对风输入进行扰动,构造海浪的集合模式运行,是实现和改进海浪模式集合Kalman滤波同化的关键问题。为了实现海浪模式集合运行,本文提出了风场的三种集合扰动方案,分别为:纯随机数、随机场和时间滞后的风场扰动方法。本研究利用2014年1月ECMWF全球风场,基于这三种风场扰动方法开展了集合海浪模式的集合运行实验,并统计分析了海浪特征要素(有效波高)和二维波数谱对风场扰动的响应。结果表明,随机场集合扰动方案所构造的风场集合效果最佳,所得海浪模拟结果的集合样本发散度适中,能够较为合理地反映背景误差的统计特征,可用于进一步的集合Kalman滤波海浪数据同化实验。  相似文献   
148.
Experimental study of enhanced in-situ micro-ecological remediation of petroleum contaminated loess soil was carried out in Zhongyuan oil production areas, and the enhanced in-situ micro-ecological remediation technique includes optimistic in-situ microbial communities, physical chemistry methods, alfalfa planting and regulation of soil environmental elements. Experiments showed that the oil content in the contaminated soil with oil content about 2 898.25 mg/kg can be reduced about 98.61% after in-situ micro-ecological remediation for 99 days, which demonstrated the effectiveness of in-situ micro-ecological remediation methods for petroleum contaminated soil in central plains of China, and explored the practical and feasible application of these methods.  相似文献   
149.
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社会和经济建设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伴随着近期明显的全球气候变化趋势,在过去30年的短暂时间里,沿海城市深圳从一个小渔村迅速发展成中国的第四大城市,也由此伴生出现了诸多海洋相关的环境和经济问题。文章对全球气候变化以及人类活动影响下深圳周边海域的气候与环境的变迁及其风险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包括建设海洋观测网络、宣传教育、将气候变化纳入环境评估体系、主动干预等。海洋环境的可持续性是保障深圳市经济健康发展的关键条件之一,相关的结论也为全球关键城市气候变化的风险评估和管理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150.
当今通信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已渗透到人类社会的各个领域,对社会发展产生巨大影响。在海洋领域,通信技术经历多次重大跨越,从最原始的旗语到现在的卫星移动通信,海陆之间的联系已经变得较为便利。但目前我国海陆即时通信技术还不够完善,给科考船的深远海作业带来诸多不便,轻则影响作业进度,重则造成巨额经济损失甚至人员伤亡。在卫星电话、电子邮件等通信方式存在信号不稳定、直观性差、即时性低等弊端的情况下,研究和开发较为成熟的海陆即时通信技术极为必要。文章探讨科考船在海上作业期间与陆地进行即时通信的方法和可行性,为今后这项技术的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