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9篇
  免费   38篇
  国内免费   54篇
测绘学   20篇
大气科学   26篇
地球物理   48篇
地质学   114篇
海洋学   58篇
天文学   5篇
综合类   33篇
自然地理   1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17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4 毫秒
81.
SOILSCOURRESISTANCEANDARRANGEMENTOFSOILANDWATERCONSERVATIONSYSTEMINTHECONTIGUOUSAREAOFSHANXI,SHAANXIANDINNERMONGOLIA1JIANGDi...  相似文献   
82.
大陆岩石圈深部过程的多元同位素制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新华 《地球学报》1997,18(Z1):1-2
本文简述了在大陆动力学新的研究框架中大陆岩石圈深部过程研究的重要意义,主要方法和技术途径,以及作为研究实例的中国东部大陆岩石圈演化的主要特征。本文强调了多元同位素示踪理论与地质学和地球物理学相结合的多维制约研究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相似文献   
83.
提出了一种新的圈闭地质评价的方法,试图从控制油气成藏的主要因素及其相互关系出发,动、静态相结合,针对具体地质情况,建立不同层次结构的概念模型和数学模型,以对圈闭进行客观的地质评价。  相似文献   
84.
CCD阵列相机的几何标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了一种CCD阵列相机几何标定的多级处理方法。根据几何成像原理,该方法把相机内外部参数分开求解;而在内部参数标定过程中,又把各内部参数的标定分阶段进行。这种标定方法是建立在严格的几何约束关系之上的,它克服了传统的整体参数标定方法中各未知参数的相关性影响,从而保证了标定结果的数据一致性和精度。实验验证了本文方法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85.
绿岩套和蛇绿岩套的区分标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综合绿岩、蛇绿岩的有关概念、地质环境、岩石学、地球化学特征,论述蛇绿岩和绿岩之间的异同。 目前由于太古宙和显生宙地质构造研究的进展,使人们对绿岩套和蛇绿岩套的特征及其相互之间的异同性、联系性和形成环境越来越感兴趣。同时,在不同地区的地质构造研究中,对上述两种岩套在概念上和成因上存在混淆。本文将讨论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86.
历史天气图数字化与数据检索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新华 《气象》2002,28(3):46-49
为了实现历史天气图的机器浏览与检索分析,采用先进的图形数字化技术,对原纸张型历史天气图进行数字化处理及检索应用。  相似文献   
87.
地图编辑既要承担责任编辑工作,又要承担地图设计任务。运用丰富的实例,详细论述了地图编辑作为地图作者的具体工作环节,以及所具备的素质和能力。  相似文献   
88.
辽西肖家营子钼(铁)矿床Re-Os年龄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肖家营子矿床是一个与中—基性侵入岩有关的夕卡岩型钼(铁)矿床,也是中国北方目前已知钼品位最高的矿床。钼、铁矿体主要呈脉状、透镜状、似层状赋存于夕卡岩体中。本文利用Re-Os同位素定年方法对主要矿化体中6件辉钼矿样品进行了成矿时代研究,获得等辉钼矿Re-Os同位素等时线年龄为(165.5±4.6)Ma,成矿年龄属于中侏罗世晚期,与燕山运动的中间幕时间一致,是燕山内陆造山作用的产物。该Re-Os定年结果限定了与钼矿床形成密切相关的细粒似斑状闪长岩的成岩年龄应该在180~160Ma间,这不但为华北北缘燕辽钼矿带的研究提供了新的重要证据,而且对深入研究燕山运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9.
通过对海州-大悟地区含磷地层岩性特征、地层层序、形成时代、岩相古地理环境等方面的分析研究,认为本区磷矿层位和相关成矿条件可与鄂西陡山沱期磷矿对比。大别山北部也具备一定的成磷条件。预测沭阳滥洪-华冲、霍山驼岭-金寨、广济牛头山-黄梅塔儿畈、应山-广水为4个找矿远景乐观的地区。  相似文献   
90.
In situ zircon U–Pb ages and Hf isotopic compositions and whole rock geochemical and Sr–Nd–Pb isotopic data are presented for the Zijinshan alkaline intrusive complex from the Shanxi Province, western North China Craton. Salic rocks dominate the complex with the monzonite occurring in the outermost and pseudoleucite phonolitic breccia in the center. The intrusion took place 127 Ma ago with the earliest emplacement of monzonite and the termination of cryptoexplosive pseudoleucite phonolitic breccia. All rocks from this complex show LREE enrichment and HFSE depletion and exhibit enriched to depleted Sr–Nd isotopic features. The presence of inherited zircons and enriched Hf isotopic compositions in zircon rims, along with the enriched whole rock Sr–Nd isotopic compositions, indicate that the monzonite was formed through the mixing of lithospheric mantle-derived magma with lower crust-derived melts. The diopside syenite and nepheline-bearing diopside syenite are more depleted than the monzonite in terms of the Sr and Nd isotopes, together with their very high concentrations of LILE, we proposed that they originated from a mixed mantle source of enriched lithospheric mantle and depleted asthenosphere. The nepheline syenite has very low concentrations of MgO, Ni, Cr, suggesting that the magma underwent significant crystal fractionation. The most depleted Sr and Nd isotopic compositions ((87Sr/86Sr)i = 0.7036–0.7042, εNd(t) = − 0.2–0.3) among all rock types indicate a great contribution of asthenosphere to the nepheline syenite. The Zijinshan complex and its related crust-mantle interaction occurred in an extensional environment which resulted in continuously asthenospheric upwelling. Such an extensional environment might have been developed during the post-orogenic stage of the Late Paleozoic amalgamation of North China Craton with Mongolian continents and subsequent Mongol–Okhotsk ocean closur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