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83篇
  免费   229篇
  国内免费   316篇
测绘学   76篇
大气科学   306篇
地球物理   294篇
地质学   514篇
海洋学   144篇
天文学   73篇
综合类   143篇
自然地理   178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20篇
  2022年   56篇
  2021年   63篇
  2020年   53篇
  2019年   67篇
  2018年   77篇
  2017年   65篇
  2016年   67篇
  2015年   87篇
  2014年   87篇
  2013年   86篇
  2012年   93篇
  2011年   90篇
  2010年   80篇
  2009年   67篇
  2008年   68篇
  2007年   58篇
  2006年   47篇
  2005年   29篇
  2004年   25篇
  2003年   24篇
  2002年   27篇
  2001年   28篇
  2000年   25篇
  1999年   32篇
  1998年   33篇
  1997年   41篇
  1996年   26篇
  1995年   33篇
  1994年   34篇
  1993年   28篇
  1992年   26篇
  1991年   21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15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3篇
  1979年   2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曲延军 《内陆地震》1995,9(4):363-368
从模糊数学和灰色系统理论两个不同角度来分析地震事件,把模糊数学的表达方式用于灰色灾变预测GM(1,1)中,建立了地震预测的模糊灰色模型。用此模型讨论了南北天山四个区(带)的震级序列,在等维情况下,对比了模糊灰色方法与单纯灰色方法的优劣,讨论了影响预测结果的因素,最后给出了不同目标震级下各区(带)的预测值。  相似文献   
72.
天水地区大地电磁测量及深部电性结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天水地区的大地电磁测量结果表明,在43km左右的深度上普遍存在高导层,这可能是壳幔过渡带的反映。岩石圈厚度大约95-110km。在天水太京附近可能存在一条大型近东西向地壳-岩石圈构造带,在秦安以北的叶堡和陇城附近可能也存在一条近南北向的大型地壳-岩石圈构造带,它们都是不同构造单元的分界线。1654年天水8级大震可能与深部热异常引起的热应力有关。  相似文献   
73.
The sound-producing mechanism of booming sand has long been a pending problem in the blown sand physics. Based on the earlier researches, the authors collected some silent sand samples from Teng- ger Desert, Australian Desert, Kuwait Desert, beaches of Hainan Island and Japanese coast as well as the soundless booming sand samples from the Mingsha Mountain in Dunhuang to make washing ex- periments. In the meantime the chemical corrosion experiment of glass micro-spheres, surface coating experiment and SEM examination were also conducted.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at the sound production of booming sand seems to have nothing to do with the presence of SiO2 gel on the surface of sand grains and unrelated to the surface chemical composition of sand grains but is related to the resonance cavities formed by porous (pit-like) physical structure resulting from a number of factors such as wind erosion, water erosion, chemical corrosion and SiO2 gel deposition, etc. Its resonance mechanism is similar to that of Hemholz resonance cavity. Under the action of external forces, nu- merous spherical and sand grains with smooth surface and porous surface are set in motion and rub with each other to produce extremely weak vibration sound and then become audible sound by human ears through the magnification of surface cavity resonance. However the booming sands may lose their resonance mechanism and become silent sand due to the damping action caused by the invasion of finer particles such as dust and clay into surface holes of sand grains. Therefore, clearing away fine pollutants on the quartz grain surface is an effective way to make silent sand emit audible sound.  相似文献   
74.
焉耆盆地中生界层序地层和沉积体系分析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利用层序地层学原理和方法,建立了焉耆盆地中生界层序地层格架,将其划分为4个层序,继而分析了各个层序的地层特征、层序演化及各个体系域的沉积体系展布。研究表明,焉耆盆地中生代存在南北两大物源体系,盆地总体上以河流-湖泊沼泽相的浅水沉积为主,湖泊水体深度不大且分布范围有限;层序Ⅲ的水进体系域是湖盆发育的鼎盛时期,构成了本区良好的盖层;通过层序构成分析,探讨了隐蔽圈闭发育的有利层位及区带。  相似文献   
75.
冈底斯斑岩铜矿(化)带:西藏第二条“玉龙”铜矿带?   总被引:98,自引:20,他引:98  
曲晓明  侯增谦  黄卫 《矿床地质》2001,20(4):355-366
通过广泛的野外地质调查和岩石地球化学,矿床学,Re-Os同位素,硫、铅同位素的综合研究,首次比较系统地论述了雅鲁藏布江北侧冈底斯斑岩型铜矿带含矿斑岩的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和矿床的蚀变矿化特征,查明了矿化时代和成矿物质来源,阐明了该带铜 (钼、金) 多金属成矿作用与冈底斯碰撞造山带发展演化的关系.并通过与玉龙斑岩铜矿带的简要对比,指出位于雅鲁藏布江北侧的冈底斯斑岩铜矿带完全有可能成为西藏的第二条“玉龙” 铜矿带,具有形成世界级铜矿带的巨大潜力.研究表明,冈底斯斑岩铜矿带含矿斑岩属钾玄岩至高钾钙碱性岩系.地球化学上以富集大离子不相容元素 Rb、Ba、Th、Sr,亏损高场强元素Nb、Ta和重稀土元素 Yb为特点;稀土元素则为轻、重稀土分馏明显的平滑右倾型式. 矿床具有自斑岩体向外由钾化→绢英岩化→青盘岩化的蚀变分带;矿化以岩浆期后阶段形成的脉状、网脉状和细脉浸染状矿体为主,矿石矿物组合简单.含矿斑岩和硫化物具有一致的硫、铅同位素组成,硫同位素具幔源特征,铅同位素显示造山带铅特点.由南木矿区5个辉钼矿样品得出了t=(14.6±0.20)Ma的Re-Os等时线年龄,说明成矿时代与斑岩体的侵入时代 (20~14 Ma) 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76.
帕米尔东北缘及塔里木盆地西北部弧形构造的扩展特征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归纳了帕米尔东北缘弧形构造的基本特征 ,分析了塔里木盆地西北部EW向逆断裂背斜带与NNW向隐伏走滑断裂之间的关系。通过塔里木盆地与西南天山和帕米尔东北缘变形特征的对比 ,认为塔里木盆地西北部的变形样式与帕米尔东北缘的弧形构造类似 ,弧形构造具有由帕米尔东北缘向塔里木盆地扩展的特征 ,这种构造是帕米尔向北挤入运动所特有的变形样式  相似文献   
77.
新疆7级强震前的围空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讨论了新疆40年代以来所发生的8次7级强震前的围空现象。结果表明,除1974年巴里坤7.1级地震因资料不全外,7级强震前均出现明显的围空现象。研究发现,这种围空一般都经历了三个过程,时间通常为10—20年。最后分析讨论了7级强震前围空的特征以及判别指标。这将为今后确定强震危险区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8.
阐述相对点位中误差的概念及其在工程测量中的作用,介绍相对点位中误差及相对误差椭园计算方法,以示例说明点位中误差和相对点位中误差的意义和作用。  相似文献   
79.
大别地区不同类型岩石的超高压结晶实验及其岩石学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晓春  曲玮 《矿物学报》1995,15(3):305-311
在3.5GPa、1200℃条件下对取自大别地区的不同类型岩石进行了重结晶实验,并采用偏光显微镜、X射线粉晶衍射和电子探针对实验产物的结晶特点、矿物组成及矿物成分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①石榴橄缆岩的岩石成因与共生的榴辉岩相同;②榴辉岩的重结晶经历了从单斜辉石岩、石榴辉石岩到榴辉岩的过程;③超高压片麻岩主要由石榴子石、绿辉石、多硅白云母和柯石英组成,不含斜长石、黑云母和绿帘石等常规矿物;④柯石英和文石  相似文献   
80.
石膏热学性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差示扫描1热仪测定石膏(CaSO_4·2H2O)的脱水活化能;用红外光谱仪研究掺入微量Eu ̄(3+),Mn ̄(2+),Pb ̄(2+)后,在不同温度煅烧下产物的红外光谱图,并测定其热发光性质;对石膏以及掺杂后的热学性质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