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877篇
  免费   4702篇
  国内免费   6274篇
测绘学   3359篇
大气科学   2578篇
地球物理   4942篇
地质学   12634篇
海洋学   3944篇
天文学   526篇
综合类   1427篇
自然地理   2443篇
  2024年   107篇
  2023年   392篇
  2022年   957篇
  2021年   1134篇
  2020年   941篇
  2019年   1114篇
  2018年   1508篇
  2017年   1341篇
  2016年   1176篇
  2015年   1346篇
  2014年   1234篇
  2013年   1488篇
  2012年   2194篇
  2011年   1947篇
  2010年   1588篇
  2009年   1519篇
  2008年   1587篇
  2007年   1476篇
  2006年   1416篇
  2005年   1980篇
  2004年   1649篇
  2003年   1219篇
  2002年   754篇
  2001年   626篇
  2000年   482篇
  1999年   190篇
  1998年   70篇
  1997年   79篇
  1996年   52篇
  1995年   20篇
  1994年   16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22篇
  1991年   14篇
  1990年   29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16篇
  1986年   9篇
  1985年   19篇
  1984年   16篇
  1983年   9篇
  1982年   8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5篇
  1979年   11篇
  1975年   4篇
  1965年   5篇
  1957年   6篇
  1954年   1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991.
本文解释热剩磁和粘滞剩磁的阻挡过程。较慢冷却伴随较低的阻挡温度。一组同一的磁颗粒,其实验室解阻温度不一定等于其磁化成分的阻挡温度。冷却速率不同,重排剩磁量会不同,两者的关系与磁畴状态有关。距烘烤体不同距离采集磁颗粒分布相同的围岩样品,在一定场合下,根据其剩磁-实验室解阻温度谱所示的重排剩磁量的差别,可讨论冷却速度及模型。本文列举苏格兰某些围岩的不同重排剩磁量,讨论有关问题。  相似文献   
992.
贝勒库都克锡矿带是我国新发现北方地区第一条独立锡矿带.由与S型黑云母花岗岩有关的石英脉型锡矿及与A型花岗岩伴生的锡矿床和砂锡矿组成其成矿系列。成矿时代属海西晚期。准噶尔与野马泉两地块相撞焊接.于碰撞褶皱带形成区域造山期花岗岩.热量聚集熔化产生改造型含矿花岗岩株,局部拉张产生含矿A型花岗岩,二者经碱质交代-酸性淋滤成矿作用,使锡活化迁移集中富集而形成有关锡矿床。  相似文献   
993.
994.
The ability of turbulent nuées ardentes (surges) to transport coarse pyroclasts has been questioned on the basis that settling velocities of coarse fragments in the deposits are much too high for them to have been supported by turbulence in a dilute gas suspension. A computer model is used to evaluate the settling velocity of pyroclasts in suspensions of varying concentration and temperature. Since suspension of grains in low-concentration surges occurs if the shear velocity exceeds the settling velocity, the shear velocities related to the 16th and 84th percentiles, and the mean of the grain-size distribution are compared in surge deposits of the Vulsini, with the shear velocity necessary to move the coarsest grain on the bed surface (the Shields criterion).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settling velocities do not vary significantly in gaseous suspensions having volume concentrations lower than 15%, and that an increase in concentration to 25% is not sufficient to decrease the settling velocity of the coarser fraction, if it represents flow shear velocity. It is shown that the settling velocity of the mean grain size (M z ) best depicts the shear velocity of a dilute turbulent suspension. Applying the results to the May 1902 paroxysmal nuées ardentes of Mount Pelée shows that the estimated mean velocities are well within the observed velocities, and sufficient to support all the clasts in dilute, turbulent suspensions.  相似文献   
995.
本文探讨了应用多时相Landsat Mss图像进行森林动态监测的方法。研究了差值图像法、比值植被指数差值法、归一化植被指数差值法、多时相主分量分析法(垂直植被指数法)和分类比较法对提取森林动态变化信息的作用。结果表明,3种植被指数法都能较好地提取植被动态信息,可用于森林面积消长的动态监测。  相似文献   
996.
THERIVERCHANNELADJUSTMENTASINFLUENCEDBYTHEFLOODPLAINGEOECOSYSTEM:ANEXAMPLEFROMTHEHONGSHANRESERVOIR¥XUJiongxin;SHIChangxing(Pr...  相似文献   
997.
磁纬20°以下地区哨声多台宽带定向观测及其初步结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武汉大学哨声组与日本名古屋大学空电研究所合作于1988年1月在我国南方进行了哨声多台宽带定向测量。利用近两年研制的宽带数字化频率追踪定向分析系统,首次获得了磁纬20°以下地区哨声波出口区与偏振状态的实验结果。初步分析发现,在湛江附近(磁纬约10°N)存在一个比较稳定的哨声路径出口区,三台同时接收到的哨声大多从这同一出口区透射出来;有时存在两个出口区,一个仍位于湛江附近,另一个位于桂林和武昌之间;沿两条不同路径传播的同源哨声具有几乎相同的色散。本文所做的非导管射线追踪计算能比较满意地解释定向实验结果。另外,此次观测中还发现一些新的有意义的现象,如记录到近百例两跳、三跳及五跳回波等,这在低纬地区是非常少见的。  相似文献   
998.
本文讨论了行星际磁场B2分量变化时内磁层和中低纬度电离层的响应.指出B2变化引起的磁层大尺度对流电场的变化在一定条件下有可能透入内磁层,并沿磁力线映射到中低纬度电离层,在那里产生电场和电流体系,从而使Sq电流体系发生畸变,并在地面磁场中反映出来.数值计算表明,当△B2<0时,Sq电流体系的焦点向东和向高纬移动,地面磁场会观测到数伽马的变化.这就为中低纬地磁观测诊断磁层和太阳风状态提供了一种可能性.此外,本文还用上述物理过程解释了赤道地区一些高空物理现象,如B2倒转时电离层漂移速度的变化,赤道磁场异常以及赤道q型偶现E层的消失等等.  相似文献   
999.
本文将根据地震数据识别地层结构问题归结为分布参数系统的最优化问题,利用脉冲变分原理给出了一个新的算法,此算法与文献[4]中算法相比较,计算效率要高。  相似文献   
1000.
本文根据1975-1984年期间发生的多个小地震的P波初动方向数据,推断了青、甘、川、滇地区平均主应力轴的方向。结果表明,该地区压应力轴(P轴)和张应力轴(T轴)方向皆水平,但其方位由北到南呈现规则转动的趋势,即主压应力轴在北部青甘地区大致取NE-SW方向,到中部川西北地区转为近E-W方向,再到南部云南地区转为NNW-SSE或近N-S方向。形成应力轴方向这样特定分布图象的原因,可用印度板块向北对青藏高原的推挤和缅甸中源地震带地区下沉物质对云南地区的拖曳作用来解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