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12篇
  免费   261篇
  国内免费   331篇
测绘学   210篇
大气科学   310篇
地球物理   325篇
地质学   706篇
海洋学   170篇
天文学   62篇
综合类   149篇
自然地理   172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29篇
  2022年   70篇
  2021年   85篇
  2020年   62篇
  2019年   67篇
  2018年   90篇
  2017年   81篇
  2016年   83篇
  2015年   77篇
  2014年   82篇
  2013年   96篇
  2012年   79篇
  2011年   83篇
  2010年   78篇
  2009年   64篇
  2008年   65篇
  2007年   63篇
  2006年   65篇
  2005年   60篇
  2004年   44篇
  2003年   34篇
  2002年   52篇
  2001年   50篇
  2000年   46篇
  1999年   83篇
  1998年   68篇
  1997年   76篇
  1996年   51篇
  1995年   30篇
  1994年   25篇
  1993年   38篇
  1992年   28篇
  1991年   24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14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10篇
  1986年   9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7年   1篇
  195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31.
2005年AREM模式汛期试验结果评估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公颖  张兵  廖移山  李俊 《气象》2007,33(1):87-93
AREM2.3模式2005年在中国气象局武汉暴雨研究所汛期试验过程中计算稳定,计算了该模式降水预报的分区域(长江中下游、华南、华北、东北、西南、湖北省)汛期(6、7、8三个月)TS评分,全国范围汛期漏报率、空报率、预报偏差,及各区域年内重要降水过程预报和实况的对比及TS评分,计算该模式形势场预报的平均误差、均方根误差、倾向相关系数、误差标准差,并与持续性预报(将前一天的分析场当作前一天对当天的预报场,以此类推)对比,以此对模式预报效果进行分析、评估,并做出总结,为模式的进一步开发和应用提供参考。分析结果表明:AREM2.3模式在2005年汛期试验期问48小时内预报稳定;对于长江中下游、华北、华南、东北、西南、湖北省以至全国范围均有较好的预报水平,但总体上对于强降水中心位置的预报情况不是很好;模式对于高空形势场也具有较好的预报能力,对500hPa位势高度的预报好于对500hPa温度的预报。  相似文献   
132.
冬季东亚中纬度西风急流对我国气候的影响   总被引:26,自引:1,他引:26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1957—2001年欧洲中期数值天气预报中心再分析资料及地面台站观测资料,分析了冬季东亚西风急流与我国气候的关系。首先定义了冬季东亚西风急流强度指数(区域30°~35°N,127.5°~155°E冬季200 hPa纬向风u200平均值的标准化值)和切变指数(区域15°~25°N,100°~115°E与区域30°~40°N,100°~115°E的平均u200之差的标准化值),这两个指数能较好地反映冬季东亚西风急流的强度变化和位置的南北移动,二者相关系数为-0.48,通过99%信度检验。西风急流强度与亚洲和西太平洋大范围的大气环流有密切关系,而西风急流位置移动则与印度洋、中东太平洋的大气环流有密切关系,并分析了冬季急流强度指数和切变指数与我国温度和降水的关系。结果表明:当西风急流强度偏强时,西风急流位置偏北,此时在急流入口区左侧由于气流辐合造成低层气压上升,在出口区左侧则由于气流发生强烈辐散,引起低层气压下降,所以西伯利亚地区上空从对流层低层到中层高度值升高,北太平洋高度值降低,东西向气压差加大的形势,同时东亚大槽偏强,海陆气压差加大和东亚大槽偏强,导致冬季风强度偏强,引起我国从北到南的陆面降温,同时30°~40°N低层有下沉气流,使得华北、华中和长江中下游地区降水偏少;当西风急流强度偏弱时,西风急流位置偏南,整个东亚地区存在南风异常,东亚冬季风较弱,在25°N附近有上升气流,此时华南和内蒙古、华北降水偏多,内蒙古地表温度偏高。  相似文献   
133.
In GIS field, great varieties of information from different domains are involved in order to solve ac- tual problems. But usually spatial information is stored in diverse spatial databases, manipulated by different GIS platforms. Semantic heterogeneity is caused due to the distinctions of conception explanations among various GIS implements. It will result in the information obtaining and understanding gaps for spatial data sharing and usage. An ontology-based model for spatial information semantic interoperability is put forward after the comprehensive review of progress in ontology theory, methodology and application research in GIS domain.  相似文献   
134.
本文提出一种基于小面元相对配准的正射影像快速更新方法,该方法不涉及常规摄影测量的处理方法,而是直接利用新获取的卫星遥感影像和原始正射影像进行高精度小面元相对配准,然后将卫星遥感影像纠正到原始正射影像参考坐标系,进而实现正射影像的快速更新。  相似文献   
135.
日降水量空间插值方法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反距离权重法和普通克里格方法对26°~34°N, 103°~115°E范围内2004年逐日降水量进行空间插值试验分析, 分辨率为1 km×1 km。采用交叉检验方法和准确率方法对两种方法插值的总体效果及不同等级的降水插值效果进行综合对比。结果表明:两种方法插值效果近似, 插值结果与实测值相关系数分别为0.83和0.82。但对日雨量较大的情况, 两种方法插值效果均有所降低, 相关系数为0.66和0.67。两种方法的实测值与插值结果的相关系数在不同季节非常接近, 并且均以春季最大, 其次为冬、秋季, 夏季相关系数最小; 通过采用平均误差、平均绝对误差和均方根3个指标衡量及不同等级雨量的插值准确率统计比较, 普通克里格方法插值效果略好于反距离权重法。  相似文献   
136.
本文阐述了航测法成图制作1:1万地形数据工作过程中,采用全数字摄影测量工作站对地物进行室内判调“先内后外”的作业方法,并通过对获取的成果与常规方法的对比,证明此法在实际生产中具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7.
无边界游程编码及其矢栅直接相互转换算法   总被引:22,自引:4,他引:18  
本文提出了无边界游程(NBRL)编码的栅格压缩格式及其与矢量格式之间直接相互转换的算法。无边界游程编码具有无矩形边框限制的特点,可随意扩展而无须改变整体参数,特别适合范围不同的两个栅格的各种组合运算。提出的提取多边形算法,可直接在游程上作标记,而不必先还原成非压缩格式,从而节省了内存,提高了速度。  相似文献   
138.
陆相断陷湖盆T-R旋回沉积层序与研究实例   总被引:23,自引:2,他引:21  
陆相断陷湖盆的沉降机理、湖盆形态等均有别于其它类型的沉积盆地,因此,沉积层序的内部构成及层序边界发育特征也不同。在这种湖盆中,不适合于直接套用“Vail学派”的被动大陆边缘型盆地的层序地层学模式,但其基本原理仍可应用。以东濮断陷盆地为例,分析了盆内构造-沉积旋回之内的湖进-湖退(T-R)旋回沉积层序,这种层序由湖进体系域(LTS)与湖退体系域(LRST)组成。LRST中发育有各种不同类型的储集砂体。由于断陷湖盆的边缘坡度陡峭,以及湖平面升降幅度有限,因此,叠加于构造-沉积族目之上的更高频T-R旋回层序缺乏I型层序边界,控制T-R旋回发育的主要因素是区内构造(断层)的幕式活动,而更高频的T-R旋回的形成则与米兰柯维奇气候旋回相关联。  相似文献   
139.
凹凸棒石粘土吸附铀的性能研究及应用   总被引:34,自引:2,他引:32  
本文研究了凹凸棒石粘土吸铀的酸度,吸附速率、肿附反应热焓吸附容量等性能,确定了吸附铀的最佳条件,并采用动态法片处理了含铀废水,效果良好,钱的去除率在99.95%以上,排放液中的铀的残余浓度达到国家规定的0.05mg/L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140.
钻进过程孔内动态参数同步采集系统的研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介绍了钻进过程孔内参数采集系统的组成原理,性能指标与特点,试验情况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