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74篇
  免费   403篇
  国内免费   529篇
测绘学   387篇
大气科学   305篇
地球物理   294篇
地质学   915篇
海洋学   279篇
天文学   15篇
综合类   125篇
自然地理   286篇
  2024年   15篇
  2023年   34篇
  2022年   115篇
  2021年   122篇
  2020年   96篇
  2019年   103篇
  2018年   79篇
  2017年   100篇
  2016年   80篇
  2015年   98篇
  2014年   105篇
  2013年   138篇
  2012年   151篇
  2011年   150篇
  2010年   118篇
  2009年   132篇
  2008年   149篇
  2007年   150篇
  2006年   124篇
  2005年   131篇
  2004年   82篇
  2003年   86篇
  2002年   59篇
  2001年   77篇
  2000年   45篇
  1999年   36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5年   1篇
  1964年   1篇
  1957年   1篇
  195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华北板块南缘栾川群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栾川群出露于东秦岭北部。在栾川群分布区域,古华北板块不同时代的地层往南逆冲,构成北秦岭的太华推覆体。栾川群存在于该推覆体内部的特定逆冲岩席之中,沿这一逆冲岩席追索,确定古华北板块南缘的栾川群是连续沉积的,而受后期推覆构造的改造,栾川群在推覆体前缘的分布是断续相连的。根据地层之间的接触关系、岩浆活动、沉积作用的研究,对栾川群的划分提出了新的看法,认为栾川群由三川组、南泥湖组、煤窑沟组及大红口组构成。栾川群形成于震旦纪晚期,由湖坪及潮下斜坡等滨浅海沉积物构成。栾川群的岩浆岩为具双众数特征的岩套,具典型的大陆裂谷岩浆岩特征。并认为中元古代以来,古华北板块南缘处于裂陷拉张环境。早期的裂陷形成了熊耳群、汝阳群、官道口群及竞坪群,晚期裂陷的过程形成了栾川群、陶湾群,其进一步发育导致以二郎坪群为代表的洋壳生成。  相似文献   
62.
嫩江断裂构造及其与地震活动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从卫片解译、钻孔资料、地球物理场特征等方面阐述了嫩江断裂的存在标志,同时对该断裂的性质、活动时代及其与地震的关系进行了讨论。认为沿该带分布的北西向及东西向断裂活动与地震关系密切,尤其是存在的地震围空区值得密切关注。  相似文献   
63.
措勤地区在泥盆纪浅海碳酸盐台地的背景基础上,在石炭纪—早二叠世发育了一套陆源碎屑为主的海相沉积,古地理呈北部以陆棚海为主、南部发育斜坡-深海相的特征。早石炭世永珠组陆棚浅海限于北部的甲龙到阿布勒一带,其南侧至格嘎一措勤一线发育较宽的斜坡相沉积,晚石炭世时发生海侵,并随着冰期气候的盛行在边缘斜坡海环境内沉积了多套冰海砾岩,随着冰期气候的结束和海退,早二叠世昂杰组陆棚海沉积范围向南扩展到格嘎-达雄南部,陆棚海地边缘发育了生物礁或生物滩。古地理演化反映了研究区在早石炭世受南北向拉张的构造背景下形成了不同于泥盆纪碳酸盐台地的陆棚海—斜坡—深海盆地的古地理格局,晚石炭世拉张达到鼎盛,其后的早二叠世主要发育了稳定陆棚海沉积。  相似文献   
64.
IntroductionItisdefinitelystipulatedintheLawofthePeople'sRepublicofChinaonProtectingagainstandMitigatingEarthquakeDisastersthattheseismicsafetyevaluationmustbemadeformajorprojects(includinglifelineprojects)and,accordingtotheresultsobtained,theseismicresistancerequirementsshouldbedetermined.Thenecessityofseismicsafetyevaluationhasbeenrecog-nizedgradually,butthetopicontheeffectofsafetyevaluationhasnotbeenreferredmuch.Gener-allyspeaking,althoughmostpeopleapprovethesocialeffectofsafetyevaluatio…  相似文献   
65.
女34断块水平井提高采收率开发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舍女寺油田女34断块是大港油区典型的低渗透块状砂岩断块油藏,由于储层严重的非均质性,注水开发见效快、水淹快,并且形成油藏次生底水,作为水平井技术改善低渗透油藏开发效果的先导试验区块,经过深入地质研究和可行性论证,又相继完钻2口水平井,同时进行注采井网调整,编制了水平井和直井采油、直井注水的混合外网调整方案,方案实施后,断块采油速度由0.6%提高到2.6%,采收率提高8个百分点,开发效果显改善,实践证明水半井技术是改善低渗透非均质断块油藏开发效果的有效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66.
通过对个旧锡矿阿西寨矿段地表基岩的地球化学勘查。发现其成矿元素的地球化学异常表现出明显的环状分带,并以测区内隐伏花岗岩凸起为中心,元素分带序列与元素本身的地球化学性质所决定的侧向迁移活动能力相符合。该现象再次证实个旧锡矿为花岗岩岩浆期后热液成矿,花岗岩是大多数成矿金属元素的物质来源,同时也是成矿热液活动的主要驱动营力。分析认为,阿西寨测区是一个相对较完整和独立的(凸起)成矿场,成矿热液活动以阿西寨凸起为中心。成矿热液活动体系受断裂导流影响,在以花岗岩凸起为中心的分带控制下,可能存在的工业矿体将在主干断裂附近和有利的构造岩性界面产出。  相似文献   
67.
一种基于模糊数算术运算的GIS数字产品质量的可靠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提出了一种基于三角形模糊数算术运算的可靠性分析方法,并给出了实例,可以较好地表达GIS数字产品的不确定性,而且计算也十分简单.  相似文献   
68.
地图数字化位置误差的协方差函数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针对数字化地图的精度 ,利用平稳随机过程的理论来估计位置数据的不确定性 ,提出了一套计算方法 ,主要内容包括运用平稳随机过程的各态历经性 ,对任意点坐标的X、Y按距离拟合求定其协方差 ,其特点是应用了统计估计原理 ,使得到的结果更为合理和简便。  相似文献   
69.
针对水文测站与上级机关距离较远的特点,设计采用目前发展迅速的Internet网络技术,实现对水文测站测验的远程计算机监视和遥控操作控制。文中介绍了系统的工作原理及软硬件设计方法,系统的建成为上级领导防汛决策提供了及时、可靠的信息和依据,对推进水文现代化建设具有较大作用。  相似文献   
70.
The dynamic characteristics and migration of a pyramid dune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The results of wind tunnel experiments and field observations show that when the intersection angle between airflow direction and dune crest (ridge) line is > 30°, a reverse vortex is formed. Because of the convergence of sand streams from the windward and lee slopes at the crest, sand accumulates in the crestal region, causing vertical growth. Nevertheless, studies also show that the common asymmetry of the two slopes of a dune may significantly influence the evolution of arms of a pyramid dune. The migration rates of pyramid dunes are mediated by the interplay of their arms moving transversely and the vertical growth in response to the variations in wind regimes. Comparing the effects of airflow transverse to a given arm with longitudinal airflow, it is indicated that the transverse airflow is more significant in controlling the arms of pyramid dunes. The whole body of the studied pyramid dune, particularly the upper quarter section, migrated SE direction during the monitoring period. The patterns of wind erosion and deposition change alternately with seasonal variations in wind directions. The W, NE and SE sides undergo constant erosion, deposition and both erosion and deposition, respectively. The results of long-term monitoring of a pyramid dune show that southerly winds, resulting from a local circulation, markedly affect the transverse migration of the whole pyramid dun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