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118篇
  免费   1403篇
  国内免费   2140篇
测绘学   795篇
大气科学   1044篇
地球物理   1319篇
地质学   3983篇
海洋学   1048篇
天文学   192篇
综合类   459篇
自然地理   821篇
  2024年   41篇
  2023年   142篇
  2022年   432篇
  2021年   469篇
  2020年   369篇
  2019年   444篇
  2018年   396篇
  2017年   405篇
  2016年   377篇
  2015年   435篇
  2014年   382篇
  2013年   523篇
  2012年   519篇
  2011年   500篇
  2010年   482篇
  2009年   437篇
  2008年   425篇
  2007年   401篇
  2006年   361篇
  2005年   290篇
  2004年   222篇
  2003年   165篇
  2002年   185篇
  2001年   169篇
  2000年   172篇
  1999年   141篇
  1998年   114篇
  1997年   89篇
  1996年   89篇
  1995年   73篇
  1994年   59篇
  1993年   59篇
  1992年   60篇
  1991年   39篇
  1990年   40篇
  1989年   26篇
  1988年   20篇
  1987年   18篇
  1986年   15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11篇
  1983年   13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6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8篇
  1978年   4篇
  1977年   8篇
  1976年   3篇
  195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6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0 毫秒
101.
陕西小秦岭华阳川韧性剪切带的特征 及其区域构造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陕西小秦岭华阳川韧性剪切带发育在新太古界太华群之中,野外调研和显微构造观察结果表明,该韧性剪切带是由构造片岩、眼球状片麻岩组成的深层次韧性剪切带,具有逆冲兼左行走滑的斜冲特征。对韧性剪切带构造片岩黑云母进行^40Ar/^39Ar同位素定年,获得坪年龄为419M±0.6Ma,反等时线年龄为417Ma±0.8Ma。认为华阳川韧性剪切带及其相应的小秦岭区域主导构造变形是发生于419Ma左右的秦岭加里东事件的结果。  相似文献   
102.
为查明马家街群发生接触变质作用的时代及其构造背景,对出露于黑龙江省东部桦南隆起的美作花岗岩体进行了锆石LA-ICP-MS U-Pb定年研究.结果显示:锆石具有清晰的生长振荡环带,其Th/U比值为0.12~1.04,属于典型的岩浆成因锆石;获得的206Pb/238U加权平均年龄为(259.0±3.6) Ma(n=14,MSWD=5.9),代表了岩体结晶年龄.美作岩体与佳木斯地块南部的青山、楚山和柴河岩体形成时代一致,其轻稀土富集、重稀土亏损型式和Eu负异常以及明显的Nb、Ta、Sr、Ti亏损的特点显示为壳源成因的火山弧花岗岩;它们的形成可能与晚古生代古亚洲洋的消减作用有关,该期花岗岩的就位导致马家街群发生了接触变质作用.美作花岗岩体形成时代的厘定,不仅限定了马家街群的变质时代为晚二叠世,同时为进一步探讨佳木斯地块晚古生代构造演化提供了新证据.  相似文献   
103.
通过向一体式膜生物反应器中分别投加聚合铝和粉煤灰改变料液性质,来预防膜污染和提高膜生物反应器对总磷的去除效率,并通过X射线衍射和红外光谱实验分析活性污泥性质的变化,利用扫描电镜分析中空纤维膜表观结构的变化情况,探讨防治膜污染的机理.实验结果表明:聚合铝的投加改变了活性污泥的性质和生物膜的表观结构,可有效地减缓膜污染,且除磷效率达85%以上;而投加粉煤灰并没有明显效果.  相似文献   
104.
鄂尔多斯盆地黄陵、东胜地区地温场对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鄂尔多斯盆地黄陵、东胜铀矿区分别处于盆地南部渭北隆起的北侧边缘和盆地北部伊盟隆起的东部,赋矿层位都是中侏罗统直罗组。盆地南、北铀矿区在现今地温场及古地温场都存在明显差异,南部现今大地热值及热演化程度明显高于北部。对于下侏罗统延安组和石炭—二叠系煤层,黄陵地区镜质体反射率都高于东胜地区。通过镜质体反射率资料得出同一埋深的一套地层经历的最大古地温和对应的古地温梯度也有南部高于北部的现象。由于早白垩世后期盆地普遍整体抬升使得现今地温相对古地温降低,南部黄陵地区抬升剥蚀量大于北部东胜地区,导致古、今地温差异也大于后者。盆地南部庆阳—富县一带局部构造热运动,导致南部异常地温场的形成,使得南部热演化程度高于北部。  相似文献   
105.
包气带介质截留不同龄垃圾渗滤液中的有机污染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渗滤液场龄和包气带岩性两方面着手,研究了不同岩性包气带介质对不同场龄渗滤液中有机污染物的截留作用规律。结果表明:新渗滤液经过以细砂、亚粘土为介质的包气带后,细砂和亚粘土中有机物的质量分数分别从0.70%和0.87%增大至0.80%和1.00%以上,而老渗滤液使细砂和亚粘土中有机物的质量分数降至0.70%和0.50%以下。新渗滤液经过包气带后,包气带介质中有机物的含量增大,而老渗滤液使包气带介质中有机物的含量降低,亚粘土较细砂更容易受到渗滤液污染的影响。即渗滤液性质对包气带介质中有机物含量具有方向性的影响作用,而包气带介质亚粘土比细砂更容易放大这种作用效果。  相似文献   
106.
The global weather of today is growing significantly warmer; this is an indisputable fact. However, the scientific community has not yet reached consensus on the causes of global warming and its possible consequences.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causes of global warming and summarizes its results, which both involve a series of huge and complex system issues. Our top priority is to pinpoint the main reason and the interrelated links between causative factors by adopting a macro-approach, or comprehensive comparison analysis. Its physical mechanism was then determined and its digital model established after quantitative study. __________ Translated from Green Leaf, 2007, (8): 34–35 [译自: 绿叶]  相似文献   
107.
普光气田飞仙关组沉积相与层序地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普光气田飞仙关组属碳酸盐台地相,可细分为开阔台地、局限台地、蒸发台地和台盆等四个亚相.其中开阔台地相发育的鲕粒灰岩和生物碎屑灰岩为主要的储集层.该组地层可划分为2个Ⅲ级层序,界面平整,上下整合接触,在工区范围内展布较好.高位体系域沉积环境为高能鲕滩、介壳滩及生物礁,而海侵体系域初期则可形成处于蒸发环境的云坪.  相似文献   
108.
微生物对碳酸盐岩的风化作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微生物-矿物相互作用可以促进许多表生生物地球化学反应过程,是表生地球化学研究的重要内容。通过综合岩石表面的微生物类群及其地质作用,分析碳酸盐岩微生物风化的各种现象,特别是微观尺度上的各种形态,阐述碳酸盐岩的微生物风化机制与风化产物,笔者提出微生物对碳酸盐岩风化的4种途径:(1)通过微生物在岩石表面和缝隙中生长,导致岩石表层发生生物溶蚀、生物磨蚀和生物钻孔作用,加速岩石风化进程;(2)微生物群体形成的钻孔网络可以增强岩石化学溶蚀的有效表面积并导致其表面强度减弱而促进机械侵蚀作用,微生物对周围岩石颗粒胶结结构的破坏、疏松作用也会导致岩石矿物颗粒的分解;(3)微生物的持水作用,微生物分泌的有机酸以及微生物呼吸所释放的CO2对岩表水分的酸化过程亦加速岩石矿物的分解;(4)微生物生长过程中从岩石内摄取营养元素和产生复杂的有机配体,能促进矿物元素的释放。文中提出在开展微生物对碳酸盐岩风化过程和机理研究的基础上,有必要引入微生物生物技术来综合开发本地低品位含钾磷矿产资源,加速岩溶地区山地土壤的形成与演化。  相似文献   
109.
有限不等厚介质中主层褶皱的模拟实验及理论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叶柏龙  何绍勋 《地球科学》1993,18(2):159-167
  相似文献   
110.
任永健  张成信  孟庆伟 《地质学报》2022,96(7):2333-2347
本文通过岩石组合特征和区域对比,将张广才岭南部西蛤拉河子—大锅盔一带分布的浅变质地层重新厘定为杨木岗组。为了确定杨木岗组的形成时代和沉积物源,进行了碎屑锆石U- Pb年代学和微体古生物地层学研究。锆石大多数呈自形—半自形晶,显示典型振荡岩浆生长环带,暗示其岩浆成因。该地层中测得的两组碎屑锆石U- Pb产生多组谐和年龄,其中PM010- TW样品56个测点最小峰值(谐和)年龄为307 Ma,DB02- TW样品51个测点最小峰值(谐和)年龄为275 Ma;覆盖在杨木岗组之上的中生代二浪河组安山岩的定年结果为181. 1±0. 9 Ma,表明杨木岗组形成于早二叠世晚期。杨木岗组中获取疑源类化石组合出现了新元古代晚期—早寒武世和奥陶纪地层常见分子,结合碎屑锆石年龄结果,反映杨木岗组沉积时周围存在早古生代和中—新元古代地质体。碎屑沉积岩Al2O3/TiO2平均值为24. 44,稀土元素球粒陨石标准化曲线具有轻稀土富集、重稀土稳定和负Eu异常特征,结合碎屑锆石的年龄频数可以看出,确定杨木岗组的沉积物主要来源于沉积盆地周围的晚古生代早期中酸性火成岩,次要物源由沉积盆地周边的早古生代地质体和近地表的中—新元古代地质体提供。佳木斯地块为松嫩- 张广才岭地块上晚古生代地层的形成提供了部分物源,暗示佳木斯地块与松嫩- 张广才岭地块于早二叠世之前已完成拼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