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5篇
  免费   208篇
  国内免费   219篇
测绘学   44篇
大气科学   110篇
地球物理   180篇
地质学   460篇
海洋学   75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33篇
自然地理   79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41篇
  2021年   58篇
  2020年   35篇
  2019年   38篇
  2018年   34篇
  2017年   21篇
  2016年   30篇
  2015年   39篇
  2014年   51篇
  2013年   65篇
  2012年   58篇
  2011年   42篇
  2010年   48篇
  2009年   61篇
  2008年   58篇
  2007年   54篇
  2006年   54篇
  2005年   36篇
  2004年   38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24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4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2年   1篇
  197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37 毫秒
21.
大河坝石墨矿是川北米仓山南缘石墨矿带新发现的大型显晶质石墨矿床。研究了该矿床的地质特征和矿石主量、微量及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结果表明:含矿岩层为副变质岩,矿区石墨矿体原岩沉积于缺氧的还原环境,原岩为一套含碳质黏土质细—粉砂岩及含碳质泥灰岩组合。微量元素特征指示矿体原岩由近海陆源碎屑物沉积形成,沉积水体主要为盐度较低的、混合不均匀的淡水—半咸水。矿石ΣREE平均值为150×10-6,与泥灰岩相近;δCe值平均为0.91,呈弱负异常,δEu值平均为0.67,呈负异常,具滨海潮坪相沉积特征。含矿岩石δ13C值为-21.4‰~-19.0‰,平均为-19.86‰,表明成矿碳质来源主要为有机碳,并混合了部分无机碳。矿床成因类型为沉积变质型,其变质作用可能包括多次区域变质作用并叠加了混合岩化作用。  相似文献   
22.
基于生态经济学中的外部性原理,结合湿地生态系统的准公共物品属性、外部经济性、外部不经济性以及代际外部性等属性,分析湿地退化的成因.结果表明:湿地萎缩加剧、生态服务功能衰退主要是由于人类缺乏对湿地功能与效益的正确认识,以及不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导致的成本外溢现象,从事湿地保护的正外部性行为未得到应有的补偿,负外部性行为未付出应有的代价,并提出应建立因地制宜的多元化生态补偿机制.  相似文献   
23.
24.
25.
苏丹Muglad 盆地油气资源丰富,是重要的油气探区。盆地中南部西斜坡位于Kaikang坳陷西部斜坡带,是Muglad盆地重要的勘探区之一。研究区在构造转型时期遭受严重剥蚀,目前残余地层厚度约为5 000 m。受区域构造活动的影响,研究区的沉积储层发育演化与构造演化密切相关。随着构造圈闭勘探进入中后期,寻找新的勘探领域和目标已成为当务之急。因此,岩性地层圈闭勘探已成为研究区目标转换的重要途径。目前,对Muglad盆地中南部西斜坡层序地层结构等基本问题的认识还不够系统,制约了研究区油气勘探的进程。综合利用岩心、测井及地震等资料,运用层序地层学原理,在苏丹Muglad盆地中南部西斜坡层序地层格架划分的基础上,重点对沉积层序演化特征及其控制因素进行了分析。同时,探讨了有利生储盖组合,并预测和评价了有利地层圈闭。主要成果及认识如下:(1)Muglad盆地经历了3次裂谷断陷活动及其后裂谷期的3次热沉降坳陷活动,形成了6个二级层序;在二级层序格架内将白垩系Abu Gabra组至古近系Adok组划分为13个三级层序,每个层序的充填和演化都受区域构造控制。(2)研究区地层发育经历了三期断-坳作用,各阶段盆地均保持了其构造背景下的沉积特征,不同阶段构造控沉积作用差异明显。通过对Muglad盆地中南部西斜坡岩心、测井、地震及古水流分析,认为研究区在断陷期主要发育湖泊及辫状河三角洲沉积体系,坳陷期主要发育辫状河及三角洲等沉积体系。由于湖盆多期次的扩张与收缩,沉积体系在时空分布上具有继承性和差异性。(3)根据Muglud盆地中南部西斜坡白垩系-古近系烃源岩、储层和盖层形成的先后顺序及其空间组合关系,研究区可识别划分出四套生储盖组合。它们的成藏方式不同,主要包括两种类型的生储盖组合,即下生上储型和自生自储型。研究区以发育地层剥蚀不整合圈闭以及地层超覆不整合圈闭为主。研究区西部SQ5层序顶界面为区域剥蚀不整合面,与下伏地层形成剥蚀不整合三角区域,为有利的地层剥蚀不整合圈闭发育区。研究区西北部SQ4上超于不整合面之上,形成超覆不整合三角区域,为有利的地层超覆不整合圈闭发育区。  相似文献   
26.
Abstract

The new Swedish guidelines for the estimation of design floods for dams and spillways are presented, with emphasis on high-hazard dams. The method is based on a set of regional design precipitation sequences, rescaled for basin area, season and elevation above sea level, and a full hydrological model. A reservoir operation strategy is also a fundamental component of the guidelines. The most critical combination of flood generating factors is searched by systematically inserting the design precipitation sequence into a ten year climatological record, where the initial snowpack has been replaced by a statistical 30-year snowpack. The new guidelines are applicable to single reservoir systems as well as more complex hydroelectric schemes, and cover snowmelt floods, rain floods and combinations of the two. In order to study the probabilities of the computed floods and to avoid regional inconsistencies, extensive comparisons with observed floods and frequency analyses have been carried out.  相似文献   
27.
我国几次大震及若干次中强地震前,观测到震中周围地电阻率具有三个阶段的异常变化。异常各阶段具有明显不同的形态和规律。本文重点系统地分析研究了地电短临异常的特征和规律。初步探讨地电异常与孕震过程的联系。根据观测资料分析对比,提出有效地电短临异常的观测条件,即要求台址地下介质电性分层特性ρ_2/ρ_1《1及地电观测资料无年变化为最佳。  相似文献   
28.
新疆东准噶尔北部扎河坝富碱花岗质岩石分布于乌伦古大断裂与额尔齐斯-玛因鄂博大断裂之间。富碱花岗岩类有石英碱性正长岩、碱性长石花岗岩、石英二长斑岩及碱性长石正长岩等岩石类型。在详细的显微镜观察基础上,全岩分析和电子探针分析结果表明,富碱花岗质岩中的矿物组合是碱性长石 石英 钠铁闪石 霓辉石,以出现高硅、富碱、贫铝、低钙、低镁、高铁、高锰、贫水为特征。铁钛氧化物温度计估算出的富碱花岗岩体结晶温度在650℃~755℃之间,氧逸度为10-17.17Pa~10-14.39Pa,结合钠铁闪石的特征,碱性岩浆演化后期存在着明显的水-岩作用,扎河坝富碱花岗质岩石形成于低压、高氧逸度、中高温环境,反映了相对开放、浅成的形成环境。  相似文献   
29.
通过对尕斯库勒砂西区块N1-N^12油藏Ⅺ、Ⅹ-Ⅸ、Ⅷ-Ⅵ、Ⅴ-Ⅰ油层组段沉积相特征、沉积体系展布及演化规律的综合分析,认为砂西区块N1-N^12油藏从下向上发育滨浅湖亚相、辫状河三角洲前缘.滨浅湖亚相、辫状河三角洲平原一前缘亚相,整体为一套反旋回沉积.在此基础上分析了砂西区块N1-N^12油藏沉积相与油气分布的关系.结果表明,分布于Ⅷ-Ⅵ油层组的辫状河三角洲分流河道及构造高部位的河口坝、远砂坝微相砂体为该地区的主要储集体,Ⅴ-Ⅰ油层组发育的泛滥平原微相泥岩为该区的区域性盖层.  相似文献   
30.
柳沟峡花岗质片麻岩是在鱼儿红幅1∶5万区调过程中从北大河岩群变质杂体中解体出的古花岗质侵入体。通过对其进行单矿物锆石U-Pb法年龄测定,获得了(1463±74)Ma和(623±138)Ma两组年龄值。结合区调成果认为(1463±74)Ma代表古花岗质侵入体上侵就位时代,(623±138)Ma代表后期叠加的变形变质热事件时代。两组年龄的获得为北祁连山早期大陆裂解及碰撞造山作用的确定提供了直接证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