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92篇
  免费   1148篇
  国内免费   1710篇
测绘学   814篇
大气科学   860篇
地球物理   1112篇
地质学   3347篇
海洋学   890篇
天文学   182篇
综合类   378篇
自然地理   767篇
  2024年   44篇
  2023年   121篇
  2022年   285篇
  2021年   363篇
  2020年   321篇
  2019年   339篇
  2018年   339篇
  2017年   360篇
  2016年   330篇
  2015年   363篇
  2014年   358篇
  2013年   417篇
  2012年   495篇
  2011年   510篇
  2010年   468篇
  2009年   454篇
  2008年   467篇
  2007年   429篇
  2006年   422篇
  2005年   360篇
  2004年   235篇
  2003年   178篇
  2002年   167篇
  2001年   137篇
  2000年   127篇
  1999年   70篇
  1998年   29篇
  1997年   24篇
  1996年   17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16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3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3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5篇
  1977年   3篇
  1976年   2篇
  1975年   2篇
  1974年   2篇
  1957年   2篇
  195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83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3 毫秒
941.
IINTRODUCTIONInthepast,thesedimenttransportisconsideredinmostengineeringproblemsbecauseofitssignificanteffectonreservoir,navigation,floo'dingcontrolandstabilityofcoastallines(Xuetal.,1992;Heetal.,1997).Inrecentyears,impactsofsedimentontheecologicalhabitatshavebeennotedbymanyenvironmentalists(Klaus,1997).Itseemsthattheconceptofsedimenthazardsorsedimentimpactsmustbeextendedandtheenvironmentalorecologicalimpactmustbeincludedinanycomprehensiveassessment.Forexample,thelarge-scaleconstructiono…  相似文献   
942.
The site amplifications for three stations, Libin (LIBI), Baisha (BASH) and Yulong (YULG) situated respectively in the southern, middle and northern parts of Lijiang Valley, are obtained by analyzing the S-wave soil/bedrock and microtremor horizontal/vertical spectral ratios. The data are digital recordings for the aftershocks of the Lijiang MS=7.0 earthquake on February 3, 1996. In the frequency range of 1~4 Hz, the S-wave soil/bedrock spectral ratio of E-W component for LIBI is the largest and amounts to 4.5. The microtremor soil N-S/vertical (V) spectral ratio is approximate to 1, E-W/V is about 4.5 and the same with above soil/bedrock spectral ratio. It is shown that the vertical and N-S components of microtremor have not been amplified by the soil and the spectral ratios for BASH and YULG are further evaluated. They have similar characteristics with that of LIBI. In above frequency range, both N-S/V ratios are approximate to 1, while the E-W/V ratio is about 6 for BASH, 4.5 for YULG. Lijiang Valley is characterized by the trans-valley directional site response.  相似文献   
943.
La Cueva del Llano is a volcanic tube of Pleistocene age on Fuerteventura Island, in the Canary Islands. Part of it is infilled with sediments of external origin. These deposits are exceptional in stratigraphic complexity and thickness compared with other known tube infillings, and they comprise nine stratigraphic units deposited in five phases. In Phase I, which has not been dated, sedimentation of cinder from a nearby cone occurred. Phase II began ca. 16,830 ± 900 14C yr B.P., whereas phase IV dates to 9280 ± 370 14C yr B.P. The interpretation of sedimentary features shows that phases III and V correspond to a dry climate, similar to the present one, whereas the climate was much wetter during phases II and IV. This paleoclimatic sequence agrees with those suggested by the study of deposits formed in other sedimentary environments, not only in Fuerteventura but on other islands of the Canary group and the Sud-Maroc region.  相似文献   
944.
目的:分析国医大师刘尚义教授治疗阴虚证的用药规律。方法:收集2018年1月1日至2023年1月1日刘教授门诊治疗阴虚证的医案,应用古今医案云平台V2.1分析中医诊断、西医诊断、中医证型、治则治法、用药频次等。结果:纳入6300则医案,阴虚证多见于50~59、40~49、60~69岁3个年龄段;中医证候出现频次排名前3位的中医诊断为肺积、肠蕈、乳岩;西医诊断出现频次排名前3位的疾病为肺癌、肠癌、乳腺癌;中医证型出现频次排名前3位的为肝肾阴虚证、阴虚毒热证、阴虚燥热证;治则治法排名前3位的依次为补益肝肾、养阴清热解毒、滋润润燥;使用频次>480次排名前10位的中药分别是醋莪术、醋鳖甲、冬凌草、山茱萸、葎草、酒黄精、猫爪草、百合、炒芥子、醋龟甲; 通过对中药药对关联分析,药物同现频次>1880次的药对共20组,3味药核心组合8组,得到4个新处方。结论:通过挖掘分析得出刘教授治疗阴虚证的核心药物、治则治法及临证思路,总结出“补益肝肾”的核心治疗法则。  相似文献   
945.
互花米草(Spartina alterniflora)为美国大西洋沿岸的本地种,在环太平洋沿岸被认为是入侵物种。互花米草作为本地种,被誉为“生态系统工程师”;作为外来物种,其入侵特性亦引起相关领域的高度关注。为加深对互花米草相关研究的认知,探索未来研究重点方向,文章基于文献计量学方法,以Web of Science数据...  相似文献   
946.
模拟扰动条件下太湖表层沉积物磷行为的研究   总被引:83,自引:8,他引:75  
利用恒温震荡器构筑的模拟扰动环境,研究了太湖水-沉积物界的磷释放和吸附行为。结果表明:表层沉积物的磷酸盐释放作用在模拟扰动条件下并不十分明显,在低强度的扰动条件下未观察到释放现象,模拟高强度扰动后,出现一个相对较强的释放过程,最大释放时沉积物上覆水浓度约为低强度扰动时的3倍,最大释放时间(Tmax)可能受磷酸盐形态分布的不同而有所差异,相比较而言,磷酸盐的吸附作用表现得十分明显迅速,沉积物上覆水磷酸盐浓度在0.5h后分别0229mg/L和l0.215mg/L下降为0.05mg/L和0.013mg/L,可以看出当上覆水磷酸盐浓度较高时,吸附作用的强度远大于释放作用,在25℃,模拟中等强度(100rpm)的模拟扰动条件下,当初始磷酸盐浓度为1.01mg/L时,梅梁湾和五里湖的表层沉积物吸附容量分别为每克千重吸附0.04mg和0.050mg磷酸盐,这种较高的吸附能力对浅水湖泊的磷酸盐缓冲作用能起到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947.
要长江流域近150a间发生的1870、1931、1935、1954与1998年特大洪水灾害损失严重;长江洪水是我国的心腹之患.1990年以来,长江大洪水高频发生,达6次.长江洪水的发生,除湖泊蓄洪功能减弱等因素外,与全球变暖有关.20世纪90年代为近千年中全球最暖的年代,水循环加快,长江中下游夏季降水量为近120a最多的十年,高出1961-1990平均值112mm;而降雨集中和大暴雨降水事件的增加是洪水增加的主要原因.区域气候模式模拟在CO2倍增时,长江流域温度升高2.2℃,夏季降水增加10%-20%,气溶胶的增加可能使此值降低一些.考虑气候变暖可能促进潜在蒸发增加9%-15%的假定情景,计算在降水增加10%,蒸发增加9%条件下,最大洪峰流量在大通站将会达到8.4×104 m3/s左右,己超过1998年洪峰流量;汉口站7.9×104 m3/s,超过有记录以来所有的洪峰流量;而在宜昌站高达6.94×104 m3/s,超过自有实测记录以来的除1896年和1981年以外所有的洪峰流量.假定情景的最高值出现在降水增加20%,蒸发增加15%时,大通站流量将达到9.45×104 m3/s,超过该站近百年最大值,1954年的9.26×104 m3/s;宜昌站将出现7.82×104 m3/s流量,超过1882年以来所有实测记录值,但比1870年据洪痕推算的10.5×104 m3/s仍有逊色.未来气候若继续变暖,降水量增加将给长江洪水防御带来巨大的压力.但上述估算是粗糙的,有一定的不确定性,需在以后的研究中进一步改进.  相似文献   
948.
秦年秀  姜彤  原峰 《湖泊科学》2003,15(Z1):138-146
利用M-K相关分析方法和大通站1950-2000年逐月径流资料,研究了长江下游干流径流的趋势变化.研究结果表明:1950s以来长江下游径流量呈增加趋势,1990s平均径流量(30415.3 m3/s)比所有其他年代平均径流都大,为近50a以来的最大值;就季节和月份而言,秋季径流明显减少;夏、冬两季径流量,增加的趋势明显,尤以冬季枯水季节径流增加最为突出.洪水、枯水季节径流增加明显,但以枯水季节径流增加占优势.冬季枯水径流的增加,可能在一定程度上能够缓解长江口生态环境的巨大压力.1990s径流量的增加与全球变暖、水循环加快、长江流域降水量增加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49.
海洋牧场作为修复海洋生态系统和实现渔业资源增殖的现代渔业模式,是促进海洋经济绿色发展、推动传统渔业转型升级和构筑海洋命运共同体中的重要一环。然而,在实际建设中存在多种制约现代海洋牧场高质量发展的因素。合理规划海洋牧场,充分发挥其生态、社会、经济效益,对海洋牧场持续发展至关重要。文章对南海区海洋牧场的建设、技术发展及政策管理现状进行了总结,并利用SWOT分析法对南海区海洋牧场的发展情况进行了综合分析,阐释了南海区海洋牧场发展存在的优势、劣势、机遇和挑战,并结合国内外海洋牧场建设的经验及发展趋势,提出了南海区海洋牧场产业发展的路径,以期为我国海洋牧场高质量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50.
前期风场控制的太湖北部湖湾水动力及对蓝藻水华影响   总被引:7,自引:6,他引:1  
为明确前期风场对太湖北部湖湾水动力及蓝藻水华分布的影响,对2008年9月梅梁湾及贡湖湾水文、水质及气象开展了同步观测,结果表明:受前期东北风影响,梅梁湾及贡湖湾表层、中层及底层湖流流向均顺风向自湾内流向湾外,两个湖湾均不存在补偿流.表层湖流对风场变化响应敏感,而中场及底层流场对风场变化响应存在显著滞时.在偏南风作用下,梅梁湾表层湖流能快速形成顺时针环流.在偏西风作用下,贡湖湾表层湖流流向虽未发生偏转,但是湖流流速显著减小并导致流速沿水体垂向呈递增分布.观测期间水动力强度对太湖北部湖区叶绿素a浓度垂向分层及蓝藻水华水平漂移均具有重要影响.在水动力滞缓水域,蓝藻水华易在水表发生漂移堆积.在水动力强度较大水域,强烈的垂向混合作用能使蓝藻沿水深方向混合均匀,降低水华暴发风险.相对于水动力条件,营养盐对叶绿素a浓度空间分布的影响较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