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1篇
  免费   42篇
  国内免费   64篇
测绘学   33篇
大气科学   106篇
地球物理   39篇
地质学   76篇
海洋学   17篇
综合类   16篇
自然地理   30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24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25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37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5篇
  199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01.
粗差的存在会造成数字高程模型(DEM)空间上的严重扭曲,有时能导致DEM及其产品严重失真,甚至完全不能使用.因而有关DEM的粗差诊断问题已愈来愈引起人们的关注.本文在对现有的基于点方式的DEM粗差探测算法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一种基于不同大小窗口的移动曲面拟合法探测DEM粗差的一种方法(简称YXY算法),并通过蒙特卡洛仿真试验来验证该算法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202.
为探讨不同气温指标对城市夏季供电量的影响,对2002--2004年6—9月天津市区逐日供电量、日最大负荷、日最小负荷与02、08、14时和20时,日平均、日最高和日最低气温共7种气温指标的相关性进行综合统计分析,并对相关系数作假设检验。结果表明:平均气温与夏季逐日供电量、日最大负荷相关性最好,02时气温与最小负荷的相关性最高。日平均气温和02时气温是影响城市夏季供电量的主要气象要素。  相似文献   
203.
山东地区冰雹云的闪电活动特征   总被引:15,自引:6,他引:9  
利用山东电力部门提供的雷电定位资料,对10次冰雹过程的地闪活动特征进行了分析。通过分析发现,雹暴中正地闪占总地闪的比例平均为57.39%,远高于当地正地闪比例的气候特征值13.48%。地面降雹区基本出现在正地闪密集(活跃)区或邻近区域。在雹云快速发展阶段,地闪频数存在明显的“跃增”;在减弱消散阶段,地闪频数显著减少,但正地闪比例有所提高。负地闪频数峰值的出现通常提前于降雹0~20 min,正地闪频数峰值的出现一般滞后于降雹发生时间。整个降雹阶段对应于正地闪的活跃阶段。另外,结合对卫星观测的总闪电资料分析,发现冰雹云的云闪与地闪的比值远高于一般的雷雨过程,其云闪密度也远高于雷雨过程。以上这些特征对于冰雹的识别和对冰雹的超短时预报具有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204.
大气探测高技术及应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大气探测技术是支撑大气科学,特别是大气物理和大气环境学科发展的重要基础,其主要任务是发展新的探测和试验手段、原理和方法,为认识大气运动以及大气中各种物理、化学、生物过程的基本规律及其与周围环境的相互作用提供技术手段和方法。除了充分利用国内外已有的成熟技术和产品对大气科学发展提供支持外,大气探测还存在一系列科学与技术问题需要研究和开发,这也是大气探测科学与高技术的前沿。本文从强对流和降水探测技术、雷电探测技术、云特性探测技术、臭氧和气溶胶等大气成分探测技术、地基GPS观测反演大气和海洋参数、大气与环境综合探测平台六个方面综述近五年来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在地面大气探测高技术研发、实验观测及相关研究领域所取得的一些主要进展,并对未来发展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205.
The age of the Yukiang (Yujiang) Formation has been shrouded in controversy for more than 75 years. New investigation at the Liujing section, Hengxian County, Guangxi, has revealed a conodont sequence assignable to two Early Devonian conodont zonations: the Eognathodus kindlei?–Polygnathus pireneae Zone and the Polygnathus nothoperbonus Zone from oldest to youngest. The Gaoling and Mahuangling members of the Nahkaoling (Nagaoling) Formation and the overlying Xiayiling Member and lower part of the Shizhou Member of the Yukiang Formation are proven to belong to the Pragian Eognathodus kindlei?–Polygnathus pireneae Zone. The co-occurrence of Polygnathus pireneae and Pol. sokolovi in the lower part of the Shizhou Member demonstrates that this interval can be approximately correlated with the uppermost part of the Polygnathus pireneae Zone. However, precise level identification of the Pragian–Emsian Boundary (PEB) in the Liujing section remains dfficult due to the scarcity of suitable limestone samples for conodont analysis from the middle and upper parts of the Shizhou Member. The Daliancun and Liujing members of the Yukiang Formation and the lower part of the overlying Moding Formation are assigned to the Polygnathus nothoperbonus Zone with the nominal species of this biozone ranging from the bottom of the Daliancun Member to the lower part of the Moding Formation.  相似文献   
206.
利用地面地闪定位资料、多普勒天气雷达和常规气象资料, 分析了一次具有前部对流线和后部大范围层状云降水(LLTS)的典型中尺度对流系统(MCS)的闪电活动演变特征。整个MCS生命史中负地闪占主导地位, 正地闪则表现不活跃。观测得到MCS消散阶段云闪与地闪的比例为2∶1, 地闪主要分布在地面相对位温和对流不稳定能量均达到高值的区域; 负地闪主要密集地分布在大于40 dBZ的回波范围内; 正地闪则稀疏地分布在30~40 dBZ的回波范围内。在低于-40℃的温度区域内地闪分布较多, 而密集的地闪分布在温度梯度大的区域内。结合单多普勒雷达的水平风场反演, 发现地闪集中出现在气流表现为气旋性切变或水平风呈现切变的区域。该区域与MCS的强回波区相对应, 并且地闪易发生在上升气流达到最大并开始出现下沉气流的阶段。  相似文献   
207.
利用快电场变化脉冲定位进行云闪初始放电过程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高时间精度GPS同步的雷电快天线电场变化测量仪等设备,在2004年夏季对甘肃中川地区雷暴的闪电放电特征进行了7站同步观测.在此基础上,发展了一种基于到达时间差的快天线电场变化脉冲定位方法,对8月20日一次强雷暴过程的5次云闪初始阶段产牛的快天线电场变化脉冲进行了三维定佗分析.结果表明:基于辐射源到达不同测站的时间差,能够对云闪产生的辐射源进行较好的定位,闪电的放电区域与雷暴的不同发展阶段密切相关.在雷暴发展的比较旺盛阶段,闪电的放电区域相对较高,对应的离地高度为3.3-6.4 km(此时对应的雷达回波顶高约9 km,回波强度在35 dBz以卜的回波顶高约7 km);在雷暴处于减弱和消敞阶段,闪电的放电高度降低,所分析的该阶段的其中1个云闪对应的离地高度为1.1-3.0 km(此时对应的雷达回波顶高约6 km,回波强度在35 dBz以上的回波顶高约3 km).与雷达同波的对比分析发现,云闪初始阶段的辐射脉冲源位置与强回波区具有较好的空间一致性,辐射脉冲源位置分别与25-50 dBz的回波区域相对成.这不仅在一定程度上表明了定化结果的可靠性,而且说明利用快天线电场变化测量仪组网观测对闪电进行定位跟踪有可能反映雷暴强中心的发展变化过程,同时也表明了利用快天线电场变化测量仪组网观测在强对流的监测和预臀中有一定的应用潜力.另外,定位误差的模拟试验表明,当雷电距观测网络较近时,定位误差较小,雷电距观测网络中心越远,定位误差越大.5次云闪的实际定他误差对比表明,模拟试验的定位结果在很大程度上能够有效地反映实际定位误差.这说明了该定位系统对位于探测网络上空或附近的雷电可以进行云内放电过程的较好的三维定位.  相似文献   
208.
山西省大同市城区位于大同断陷盆地西北隅,东、西、北三面环山,中部为倾斜平原,其上发育有御河及十里河,主要有侵蚀-堆积河谷、剥蚀-堆积台原、侵蚀-堆积倾斜平原3种地貌类型,大同市城区主要位于剥蚀-堆积台原,组成台原的物质为中更新世的冲积-湖积物,岩土由不同粒度的卵石、砾砂、中细砂及黏性土互层组成,沉积韵律发育,为典型的河湖相沉积,厚度30 m~80 m.  相似文献   
209.
赵晓云  阎民正 《山西地震》2007,(4):23-30,33
文章详细介绍了前台用PowerBuilder7.0,后台数据库用Sybase Anywhere 6.0而开发的地震月报质量控制软件的过程。并通过实例进一步验证了该软件的优越性,对提高工作效率、地震数据录入的准确率及地震月报的质量有很强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210.
佛山一场大暴雨的强降水特征   总被引:5,自引:24,他引:5  
利用常规的观测资料、广东省自动站逐时资料以及广州多普勒雷达探测资料,对2005年6月5日佛山中部大暴雨进行天气动力学诊断分析。结果表明:对流层低层偏东气流与西南暖湿气流强烈辐合、负螺旋度增大是大暴雨的触发机制。大暴雨发生和持续在雷达速度图上表现为逆风区的出现,强度增强、范围扩大、移动缓慢,最终导致佛山市中部3 h降雨量超过100 mm的大暴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