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31篇
  免费   608篇
  国内免费   888篇
测绘学   335篇
大气科学   317篇
地球物理   419篇
地质学   1610篇
海洋学   538篇
天文学   39篇
综合类   212篇
自然地理   357篇
  2024年   19篇
  2023年   64篇
  2022年   168篇
  2021年   209篇
  2020年   150篇
  2019年   203篇
  2018年   133篇
  2017年   146篇
  2016年   138篇
  2015年   170篇
  2014年   146篇
  2013年   208篇
  2012年   240篇
  2011年   226篇
  2010年   236篇
  2009年   208篇
  2008年   174篇
  2007年   201篇
  2006年   169篇
  2005年   152篇
  2004年   146篇
  2003年   72篇
  2002年   67篇
  2001年   60篇
  2000年   47篇
  1999年   25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2篇
  197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基于遗传算法的冻土路基融沉可靠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祁长青  吴青柏  施斌  唐朝生 《岩土力学》2006,27(8):1429-1432
在冻土路基融沉变形极限状态方程的基础上,从可靠度指标的几何涵义出发,提出了基于遗传算法的冻土路基融沉可靠度指标和失效概率的计算方法。该法是一种全局优化算法,能有效克服传统搜索算法易陷入局部极小值的缺点,不需要对功能函数进行直接转换,避免了功能函数比较复杂时所带来的求解困难,特别适合求解非线性规划问题。以青藏铁路冻土路基的具体实例,验证了本方法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992.
从岭南园林与地理环境的关系入手对岭南园林进行了相关的研究和探讨,分析了岭南园林形成的地理背景、岭南园林的地域特征及岭南园林的时空发展特征,得出地理环境对岭南园林的形成与发展变迁起决定性作用的结论.提出当代岭南园林应以地方文化为底蕴,以可持续发展观为指导进行因地制宜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993.
临沧锗矿床的微量元素地球化学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ICP-MS测定了临沧锗矿中51个含矿煤、5个无矿煤、9个硅质岩样品的微量元素含量,并与基底二云母花岗岩进行对比,探讨了含矿煤与无矿煤的微量元素地球化学及其与锗超常富集的关系,得出几点认识: a 含矿煤、无矿煤和硅质岩中的大多数微量元素来自基底的二云母花岗岩; b 热水携带了成矿所必需的锗; c Nb可作为锗矿化的指示元素   相似文献   
994.
中国砂质新成土的系统分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土壤的诊断层和诊断特性为依据,以土壤发生学作指导,阐述了我国砂质新成土的系统分类。砂质新成土是新成土纲中具有砂质沉积物岩性的土壤,相当于我国过去土壤分类中的"风砂土",是指风成砂性母质上发育的土壤,其形成过程可以划分为:流沙上的成土阶段、半固定沙上的成土阶段和固定沙上的成土阶段;具有细土累积、结皮形成和有机质聚集三个成土特点。砂质新成土的控制层段的深度标准规定为1~2m。砂质新成土亚纲可以划分为:寒冻砂质新成土、潮湿砂质新成土、干旱砂质新成土、干润砂质新成土和湿润砂质新成土等5个土类,在土类之下,又可主要根据是否偏离中心概念、是否具有附加过程的特征和是否具有母质残留的特征,进一步划分为永冻寒冻砂质新成土等22个亚类,并列有检索系统。最后,以砂质新成土的土类为单元,论述了其土壤分布、特征及其改造利用方向。  相似文献   
995.
广西一次飑线大风天气的成因和预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农孟松  翟丽萍  屈梅芳  赖珍权  梁维亮  祁丽燕 《气象》2014,40(12):1491-1499
本文利用常规探测资料、多普勒天气雷达资料、自动站观测资料等对2013年3月27-28日发生在广西的一次飑线大风天气过程进行跟踪及监测预警,对其大尺度环流背景、雷达回波特征以及灾害性大风形成原因进行了较为详细的分析与研究。结果表明:此次飑线过程是由高空冷槽与地面高压后部形势所引起的;假相当位温、T-logp图等分析表明广西上空具有较好的热力、动力条件;地面辐合线触发初始对流活动;发展成熟的飑线地面气压场上存在雷暴高压、飑前低压和飑后低压等中尺度特征;飑线大风等灾害性天气出现在地面高压前侧气压梯度大值区和飑线的断裂处;雷达图像上中层径向辐合、反射率因子核心和中层风速大值区逐渐降低以及垂直风廓线图中低层风的转变等特征信息对地面大风天气临近预警有较好的指示意义;降水粒子的拖曳作用和飑线的快速移动都对地面大风的产生及增幅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996.
为了在缺少雷达观测的地区开展对流临近预报,利用光流法和半拉格朗日外推法进行了卫星云图外推实验,同时利用无辐散约束改进光流矢量来避免云图辐散失真。(1) 光流法反演的风场能够准确反映出台风涡旋环流结构,采用半拉格朗日方案进行外推,可以保持云系的旋转特性,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精度,但随着外推时间的增加光流矢量中的噪声会导致云图辐散失真。(2) 无辐散约束减少了风矢量杂乱无序现象,弥补了缺失的光流,还能对风速进行平滑,使风速空间梯度更平滑。(3) 用改进后的风场进行外推,避免了云系辐散失真,在保持其形态不被破坏的同时,还能减少云团TBB虚假增长。(4) 检验表明改进后的外推预报方案,具有更小的平均绝对误差,MAE提高了4%,临界成功指数提升了9%。  相似文献   
997.
强震区岩体动力破坏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勇智  戚炜  门玉明  彭建兵 《岩土力学》2005,26(11):1841-1844
黄河黑山峡大柳树坝址区存在大范围的岩体破坏现象。在详细调查区域地质背景条件及区域地震动力作用基础之上,提出了地震动力作用与岩体破坏现象的内在联系,并通过动力模拟试验分析、证明了岩体破坏现象与历史上该地区发生的强烈地震有着密切关系。因此,在目前的工程地质条件下,一旦发生强度较大的地震活动,坝址区所遭受的破坏程度会更大,对拟建的水利工程设施将产生严重威胁。  相似文献   
998.
蔡鹏  岳雄  李笑瑜  艾慧丽  戚文杰  杨文杰 《北京测绘》2021,35(11):1484-1488
以有效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为目标,提出了一种循序渐进的无人机航测实践教学模式,分为基本能力实训和强化能力实训.基本能力的外业实训通过无人机地面站设置2D航线以获取垂直影像,内业实训利用数字摄影测量网格系统(Digital Photogrammetric Grid,DPGrid)软件生产数字高程模型(Digital Elevation Model,DEM)、数字正射影像(Digital Orthophoto Map,DOM)、数字线划地图(Digital Line Graphic,DLG),Pix4Dmapper软件生产数字地表模型(Digital Surface Model,DSM)、DOM,DPGrid软件分模块按步骤执行且人机交互多,更适合学生基本能力的实践教学;强化能力的外业实训通过无人机地面站设置3D航线以获取倾斜影像,内业实训通过Agisoft Metashape和ContextCapture软件进行倾斜影像处理,生产3D模型,ContextCapture软件的三维重建效果好,Agisoft Metashape软件的分模块按步骤执行过程详细,更适合学生强化能力的实践教学.  相似文献   
999.
以某市轨道交通1号线地铁站基坑观测数据为例,开展了小波及BP神经网络预测模型的研究。首先采用小波阈值去噪方式对纵向观测线实际观测数据进行去噪处理,依据信噪比最高以及均方根最小判别原则进行判别,实验表明,小波1层分解、软阈值方式、sym4小波基函数、rigrsure阈值原则、scal=sln为最佳组合方式。然后,给出基坑变形小波-BP神经网络组合预测模型。最后对小波去噪前后的数据进行BP神经网络预测模型预测处理并与小波变换神经网络预测模型预测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小波变换神经网络预测模型预测精度最高。  相似文献   
1000.
点注记作为地图信息传输的媒介之一,是地图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以往对点注记的自动化配置研究主要考虑注记的冲突问题,忽略了背景要素的空间分布与结构特征,而背景要素分布结构与点注记质量密切相关。本文以注记清晰性、指代明确性、配置均匀性和归属正确性规则为出发点,构建点注记质量与背景要素的相关性量化描述,提出一种改进的探测信息模型。模型顾及了要素拓扑关系、数据结构、视觉位置、行政区划所导致的探测信息量的差异性,以国家1∶100万基础地理信息数据为例,将研究结果与第一代模型以及Maplex进行对比验证分析。试验表明,本文模型能够进一步减少局部区域的探测信息量,有效规避了背景要素,提升了注记的清晰性与可读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