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89篇
  免费   420篇
  国内免费   546篇
测绘学   280篇
大气科学   286篇
地球物理   337篇
地质学   1092篇
海洋学   303篇
天文学   47篇
综合类   191篇
自然地理   219篇
  2024年   15篇
  2023年   29篇
  2022年   114篇
  2021年   173篇
  2020年   107篇
  2019年   132篇
  2018年   133篇
  2017年   136篇
  2016年   114篇
  2015年   113篇
  2014年   138篇
  2013年   128篇
  2012年   139篇
  2011年   143篇
  2010年   133篇
  2009年   97篇
  2008年   104篇
  2007年   134篇
  2006年   78篇
  2005年   64篇
  2004年   54篇
  2003年   38篇
  2002年   68篇
  2001年   86篇
  2000年   55篇
  1999年   47篇
  1998年   38篇
  1997年   21篇
  1996年   21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17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3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6年   2篇
  1958年   1篇
  195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41.
苏皖地块构造演化、苏鲁造山带形成及其耦合的盆地发育   总被引:34,自引:2,他引:34  
郯庐断裂带一度是古特提斯洋域中的转换断层,其东的苏皖地块和胶辽克拉通分别是曾经独立于扬子克拉通和华北克拉通之外的构造单元。苏皖地块原属中朝构造域,因中元古代时苏鲁洋的张开而向南漂移,震旦纪起归入华南构造域。受北东东-近东西向的江南断裂和江绍断裂右行走滑活动控制,苏皖地块及怀玉地块在石炭纪末-三叠纪时脱离华南构造域,成为古特提斯洋域中的中间地块。中国东部地区东亚燕山期山系的形成受两个地球动力学系统制约:一是苏鲁洋的消减及闭合后苏皖地块与胶辽克拉通的碰撞,二是江南断裂和江绍断裂的先剪后压,苏皖地块与拼合了的扬子-华北克拉通间发生斜向会聚和剪切造山,怀玉地块仰冲超叠在苏皖地块上。分5个阶段(印支期消减,早-中侏罗世斜向会聚,晚侏罗-早白垩世消减,早白垩世碰撞和燕山造山带坍塌)叙述了中生代造山作用的表现和特点,探讨了与各阶段造山作用耦合的盆地类型和时空分布。因燕山造山带的坍塌而燕山运动构建的“盆”“山”关系解脱,中国东部第三纪的伸展盆地直接叠加在燕山造山带的坍塌裂谷上。  相似文献   
42.
柯东胜  许时耕 《气象学报》1997,55(4):506-511
对1961—1990年(部分资料到1994年)期间在南沙海域的观测资料,进行了统计分析,其结果表明:在ENSO发生的当年,南沙海域的海平面气压呈正距平,年降水量明显偏少,热带气旋活动的日数一般偏少;在历次ENSO过程中,南沙海域的总云量与SOI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该项工作有助于了解ENSO对南沙海域天气气候的综合影响和提高天气预报的质量  相似文献   
43.
沙地果树节水渗灌技术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7,自引:4,他引:7  
荔克让  刘新民 《中国沙漠》1997,17(4):447-452
果树渗灌是灌溉水通过特殊的透性材料持续缓慢地渗入并浸润土壤,借助土壤毛管水运动原理向果树根系供水。干旱地区沙地渗灌能有效地减少地表蒸发、避免无效渗漏造成的水分损失,提高灌溉水利用率,从而达到节水的目的。在沙地果园采用节水渗灌技术,比传统的大水漫灌和沟灌方式分别节水83.1%和63.1%。  相似文献   
44.
提出用VS-Ⅱ型强碱性阴离子交换纤维定量富集、硫脲解脱,流动注射在线分离富集—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地质样品中痕量金银的分析方法。该方法检出限低,金为1.4μg/mL,银为0.35μg/mL,相对标准偏差均小于2%,采样频率为120次/h,用于地质样品中痕量金银的直接测定,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45.
黄渤海大风的客观相似预报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以MICAPS资料为基础,海平面气压资料为指标,设计了一种通过计算相似系数查找相似形势,制作黄、渤海地区24h大风的客观预报方法,并建立了包括109个大风历史个例资料库。试验结果表明,风速预报的平均误差在20%以下,满足大风预报业务的要求。相似法具有不需依赖国外资料及计算简单迅速的特点,它不仅是现在日常业务的一个补充,更重要的是,它是一种可以在战争等非常情况下使用的预报方法。  相似文献   
46.
乌拉苔草光合速率日变化及日同化量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乌拉苔草沼泽是长白山沟谷湿地的重要类型 ,对其光合速率研究的结果表明 ,乌拉苔草光合速率日变化呈单峰曲线 ,最高峰出现在 1 0时 ,最大值是 1 8.0 7μmol(CO2 ) / (m2 ·s) ;与其该群落伴生的修氏苔草光合速率日变化出现“午休”现象。影响光合速率最大的环境因素是光量子通量密度和叶温 ,呈极显著的正相关 ,其他因素亦多呈正相关 ,环境因子综合影响了乌拉苔草的光合日进程。乌拉苔草光合作用的日总同化量为 1 896 0 1 .2 μmol(CO2 ) /m2 ,是光合能力较强的一种沼泽植物  相似文献   
47.
目前的滑坡预报模型只能利用一个关键监测点的监测数据,而不能同时利用多个监测点的监测信息,即只能处理一维时间序列问题.为了解决这个技术难题,本文将滑坡视为一个机动目标,将对滑坡的监测视为对机动目标的跟踪,提出了利用多传感器目标跟踪融合技术来处理滑坡多个点的监测数据的方法,分析了其可行性,并用实例说明了本文提出的方法在实际应用中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48.
As a result of global warming induced permafrost degradation in recent decades, thermokarst lakes in the Qinghai–Tibet plateau (QTP) have been regulating local hydrological and ecological processes. Simulations with coupled moisture–heat numerical models in the Beiluhe basin (located in the hinterland of permafrost regions on the QTP) have provided insights into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groundwater flow and the freeze–thaw process. A total of 30 modified SUTRA scenarios were established to examine the effects of hydrodynamic forces, permeability, and climate on thermokarst lakes.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hydrodynamic condition variables regulate the permafrost degradation around the lakes. In case groundwater recharges to the lake, a low–temperature groundwater flow stimulates the expansion of the surrounding thawing regions through thermal convection. The thawing rate of the permafrost underlying the lake intensifies when groundwater is discharged from the lake. Under different permeability conditions, spatiotemporal variations in the active layer thickness significantly influence the occurrence of an open talik at the lake bottom. A warmer and wetter climate will inevitably lead to a sharp decrease in the upper limit of the surrounding permafrost, with a continual decrease in the duration of open talik events. Overall, our results underscore that comprehensive consideration of the relevant hydrologic processes is critical for improving the understanding of environmental and ecological changes in cold environments.  相似文献   
49.
浅水地震勘探对于了解近海底地质构造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已被广泛用于油气开发、近岸工程等领域。表面多次波的存在干扰了有效波信息,影响了资料品质,造成解释假象,如何有效地压制多次波,已成为浅水地震勘探中的关键问题。表面多次波衰减方法(SRME)是一种去除海面相关多次波效果较好的技术方法,但是,一般认为SRME技术并不适合于浅水区域。分析了SRME去除多次波的基本原理,并将其应用于海洋高分辨率浅水区域多次波的去除。实际处理效果表明,使用SRME技术处理后的叠加剖面多次波去除效果明显,剖面基底清楚,断面清晰。通过对SRME技术应用于浅水区域的探讨,证实了SRME技术在海洋高分辨率地震勘探浅水区域应用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50.
西藏拿若铜(金)矿床隐爆角砾岩流体包裹体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轲 《地质与勘探》2016,52(5):815-825
隐爆角砾岩是西藏拿若矿床的重要组成部分,赋存厚大的铜矿体。笔者将隐爆角砾岩中流体分成两个主要期次,并对这两期流体开展包裹体研究。通过包裹体岩相学和显微测温认为:角砾中的石英(早期)包裹体形状均匀呈椭圆形,大小主要在2~5μm;胶结物中石英(晚期)包裹体形状可见椭圆状、长条状和近方形,大小主要在2~7μm。早期流体的包裹体可分为两个阶段,均一温度分别为早阶段280~368℃和晚阶段208~305℃,盐度分布为(4.65~12.73)%Na Cleq。晚期流体的包裹体同样可分为两个阶段,其均一温度分别为早阶段309~588℃和晚阶段232~335℃,盐度变化为(3.55~12.51)%Na Cleq,两个阶段的流体分别属于高温、中低盐度和中高温、中低盐度流体。L-V型包裹体激光拉曼分析显示:包裹体中气泡成分主要为气态H2O和少量CO2。拿若矿床至少经历两次隐爆作用,由晚期沸腾热液引起,并未成矿。成矿作用发生于隐爆角砾岩形成之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