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267篇
  免费   3338篇
  国内免费   4448篇
测绘学   2617篇
大气科学   2482篇
地球物理   3778篇
地质学   9228篇
海洋学   3183篇
天文学   517篇
综合类   1209篇
自然地理   2039篇
  2024年   87篇
  2023年   290篇
  2022年   725篇
  2021年   898篇
  2020年   761篇
  2019年   843篇
  2018年   1141篇
  2017年   1037篇
  2016年   956篇
  2015年   972篇
  2014年   908篇
  2013年   1150篇
  2012年   1763篇
  2011年   1505篇
  2010年   1207篇
  2009年   1146篇
  2008年   1206篇
  2007年   1072篇
  2006年   1200篇
  2005年   1626篇
  2004年   1488篇
  2003年   1036篇
  2002年   618篇
  2001年   499篇
  2000年   347篇
  1999年   152篇
  1998年   53篇
  1997年   48篇
  1996年   30篇
  1995年   22篇
  1994年   20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21篇
  1991年   18篇
  1990年   15篇
  1989年   9篇
  1987年   18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10篇
  1984年   13篇
  1983年   14篇
  1982年   7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9篇
  1978年   4篇
  1976年   6篇
  1975年   6篇
  1965年   4篇
  1957年   5篇
  1954年   1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31.
波浪经过网衣的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依据波浪理论,分析了波浪经过网衣后的流体特性和边界条件,研究了网衣的波浪水动力、波浪透射系数与网衣尺度、特征参数、波浪参数等的关系。设计预加张力放射系泊法进行网衣构件水槽波浪试验。试验构件由10种PE网衣和HDPE框架装配而成,试验工况是规则波,周期为0·8—2·0s,波高为50—250mm。结果表明,作用在网衣上的水平波浪力变化规律与波浪基本一致,呈现周期性和不对称性变化;波浪力变化曲线呈现司托克斯二阶波形状,波峰较陡,波谷较平坦,和波面图相似;网衣水平波浪力周期峰值大约与波高的2·6次方、波长的0·8次方成比例,与网衣宽度l线性相关;随着特征参数d/a增大,网衣波浪力呈线性增加变化,透射系数减少,网衣消浪能力主要集中在网衣水表层。同时设计多层网衣组合的柔性浮式防波堤波浪试验,其消浪能力除了与网衣尺寸、特征参数等相关以外,还与网衣间隔距离有一定的关系。水槽试验时波浪最小透射系数下降到71%左右,从经济、实用角度表明,可用网衣来制作能防护渔业设施的柔性浮式防波堤。  相似文献   
132.
南沙群岛西南陆架区条尾鲱鲤资源状况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梓荣 《台湾海峡》2006,25(2):273-278
根据2003年南沙群岛西南陆架区春秋两季调查资料,分析南沙群岛西南陆架区条尾鲱鲤的资源现状.结果表明,渔获率有明显的季节变动,秋季(1.76kg/h)高于春季(0.08kg/h),春季密集分布于91~100m水深,秋季密集分布于71~80m水深.其群体组成也有季节差异,春季的平均体长、平均体重大于秋季,春季优势体长组为101~110mm,秋季优势体长组为91~100mm,渔获中不足1龄鱼占多数,其资源密度及现存资源量分别为12.02kg/km^2 和880.82t,现存资源量只有原始资源量的54.92%,该鱼种资源已接近衰退状态.文中并讨论合理利用该资源的措施.  相似文献   
133.
海岸带开发与保护是我国保持海岸带可持续发展所急需解决的问题。以莱州湾为示范区 ,利用 GIS技术建立海岸带空间要素分析查询系统 ,旨在为实施海岸带的综合管理构建一个高技术支撑的信息分析系统  相似文献   
134.
海洋木栖真菌抗菌活性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从福建厦门海沧、集美及漳州浮宫等地采集到的红树林等海洋潮间带的各种腐木样品中分离得到176株海洋木栖真菌,对其进行抗菌活性检测.其结果表明共有96株海洋木栖真菌对大肠杆菌、枯草杆菌及白色假丝酵母中的一种或多种拮抗指示菌具有抑制作用,占供测菌株总数的54.5%.在这些活性菌株中,红树源菌株拮抗比例为30.2%,非红树源菌株拮抗比例为69.8%.具有抗菌活性的菌株主要分布于15个属中,包括木霉Trichoderma、青霉Penicillium、拟青霉Paecilomyces和一些不产孢的分类群.某些稀有真菌如盘多毛孢Pestalotia、茎点霉Phoma也具有一定的抗菌活性.  相似文献   
135.
海洋细菌抑菌活性菌株的筛选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6  
从不同海区的海洋底质,生物样,水样中分离到480株海洋细菌,其中包括150株芽孢细菌和108株粪大肠杆菌,利用纸片法对其抑菌活性进行检测,结果表明:117株海洋细菌具有抑菌活性,占总分离菌株的24.4%;一般细菌,芽孢细菌,粪大肠杆菌的抑菌活性菌株分别占各供测菌株的17.1%,27.3%,35.2%;抑菌活性菌株的比例与样品来源密切相关,且各类海洋细菌的抗菌谱有很大的不同。  相似文献   
136.
GIS支持下的长江口拦门沙泥沙冲淤定量计算   总被引:23,自引:4,他引:23  
依据1842~1997年10幅不同年代的长江口海图资料,利用地理信息系统和数字化仪进行处理,建立不同时期的长江口水下数字高程模型,以此作为基础资料,实现了从横剖面、深泓线纵剖面、平面变化等不同角度对长江口拦门沙地区滩槽演变、岸线侵蚀、沙岛形成与变迁等进行研究.通过计算河槽容积,实现了对不同时段泥沙冲淤量的计算.结果表明,155a来拦门沙总的趋势是不断淤积,但不同时期淤积速度大不一样,个别时期甚至会发生一定程度的冲刷,这主要与动力条件的波动有关.1842~1997年,共淤积泥沙38.10亿t,平均每年淤积0.246亿t,约占长江来沙的5%,年均淤厚为1.1cm泥沙淤积部位主要在九段沙、横沙及横沙东滩、崇明东滩三处.发生冲刷的范围较小,仅占总面积的21.4%,主要在北槽,北港上段和南槽局部也有轻微的冲刷发生.  相似文献   
137.
三亚湾浮游动物数量分布及群落特征的季节变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三亚湾2005年春、夏、秋和冬季航次的调查资料,分析了这4个季度的浮游动物的种类组成、优势种、群落结构、丰度和生物量的时空变化。经过鉴定共有终生性浮游动物125种,阶段性浮游动物17种,其中毛颚类幼虫和短尾溞状幼虫是各个季度都出现的优势种。三亚湾的浮游动物可以分为河口类群、暖水沿岸类群和广布暖水外海类群。全年浮游动物平均丰度为95.91ind·m-3,浮游动物平均生物量为69.22mg·m-3;浮游动物丰度的季节分布是夏>秋>春>冬,平均生物量的季节分布是秋>夏>春>冬,总体上一般是夏秋季高于冬春季。冬季浮游动物丰度与浮游植物细胞总密度之间没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138.
Solid-phase microextraction (SPME) is a simple, sensitive and less destructive method for the determination of dimethylsulfide (DMS) in seawater. Combined with detection by 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 (GC-MS), the method had sufficient sensitivity (minimum detectable concentration of DMS was 0.05 nM), and practical levels of reproducibility (relative standard deviation ≤7%) and linearity (r 2 > 0.995) over a wide concentration range (0.5 to 910 nM). The protocol developed was applied to a Sagami Bay water sample to determine concentrations of DMS and DMSP, and in situ DMSP-lyase activity.  相似文献   
139.
Eddy Shedding from the Kuroshio Bend at Luzon Strait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6  
TOPEX/POSEDIENT-ERS satellite altimeter data along with the mean state from the Parallel Ocean Climate Model result have been used to investigate the variation of Kuroshio intrusion and eddy shedding at Luzon Strait during 1992–2001. The Kuroshio penetrates into the South China Sea and forms a bend. The Kuroshio bend varies with time, periodically shedding anticyclonic eddies. Criteria of eddy shedding are identified: 1) When the shedding event occurs, there are usually two centers of high Sea Surface Height (SSH) together with negative geostrophic vorticity in the Kuroshio Bend (KB) area. 2) Between the two centers of high SSH there usually exists positive geostrophic vorticity. These criteria have been used to determine the eddy shedding times and locations. The most frequent eddy shedding intervals are 70, 80 and 90 days. In both the winter and summer monsoon period, the most frequent locations are 119.5°E and 120°E, which means that the seasonal variation of eddy shedding location is unclear.  相似文献   
140.
1997年8月、1998年2~3月和1998年8月,调查分析了台湾海峡微微型浮游植物的时空分布(平面、垂直、总日和季节)及其调控机制。结果表明,微微型浮游植物丰度的平面分布不均匀,各类群具有不同的密集区,并存在明显的地理差异,垂直分布存在6种模式,以标准单峰和弱单峰为主,分布类型的多样化是由于微微型浮游植物固有的垂直分布模式和研究海域复杂的地形及水动力(如跃层等)条件相互作用的结果,微微型浮游植物的丰度存在明显的随时间变化现象;在季节变化方面,各类群存在较为明显的差异,温度是影响台湾海峡微微型浮游植物平面分布的重要因子,而光辐照度、温盐跃层是影响垂直分布的重要因子,微微型浮游植物不同类群在时空分布上存在“位移”现象,此与不同类群对温度敏感性不同、对光的利用能力不同以及生存空间的互补性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