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17篇
  免费   589篇
  国内免费   1078篇
测绘学   800篇
大气科学   406篇
地球物理   419篇
地质学   1806篇
海洋学   513篇
天文学   26篇
综合类   237篇
自然地理   377篇
  2024年   41篇
  2023年   62篇
  2022年   179篇
  2021年   229篇
  2020年   156篇
  2019年   213篇
  2018年   190篇
  2017年   169篇
  2016年   196篇
  2015年   224篇
  2014年   215篇
  2013年   251篇
  2012年   246篇
  2011年   269篇
  2010年   269篇
  2009年   229篇
  2008年   247篇
  2007年   233篇
  2006年   254篇
  2005年   162篇
  2004年   120篇
  2003年   107篇
  2002年   88篇
  2001年   99篇
  2000年   74篇
  1999年   3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88年   3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2年   1篇
  1979年   1篇
  1957年   2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991.
简要介绍了准地转(→Q)矢量分析方法,并用NCEP 1°×1°格点资料计算了(→Q)矢量、(→Q)矢量散度场及(→Q)矢量锋生函数等物理量.从(→Q)矢量流场、(→Q)矢量散度场水平和垂直分布,及(→Q)矢量锋生函数场分布等方面,对2005年5月5日福建前后两次飑线天气过程进行了分析.其结果表明(→Q)矢量分析方法对强对流天气的预报具有指示作用.  相似文献   
992.
杭州湾的三维水流数值模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建立了一个基于σ变换和内外模式分裂技术三维水流数学模型,采用有限节点法(平面)和变步长差分法(σ向)对方程进行了离散;通过风生流和环岛水流两个理论模式对所建模型进行了校验,并将该模型应用到杭州湾的三维水流数值模拟中,效果良好,所建模型垂向分辨率高,简单实用,可应用于河口,海岸,湖泊等大范围水域的水流数值计算。  相似文献   
993.
龚文平  SHEN Jian  陈斌 《台湾海峡》2007,26(3):301-313
本文通过一维水力学运动方程及连续性方程,得出一个反映泻湖水位变化的二阶非线性有阻尼的强迫振动方程,采用龙格-库特四步格式进行求解,并以海南陵水新村港为例,计算了泻湖水位及潮汐汊道的断面流速.研究结果表明:(1)一维水力学方程可容易地求得泻湖-潮汐汊道体系中泻湖内的水位及汊道的断面流速,计算简单快捷.(2)一维水力学方程可分析潮汐汊道体系中的一些基本现象.如潮汐汊道对潮波的"过滤器"特征;由于泻湖-潮汐汊道体系的阻尼系数较大所导致的潮波自外向泻湖传播时衰减剧烈;径流对泻湖水位及汊道流速产生有利于落潮优势的影响;风可使泻湖水位抬升或下降等.(3)无论是否考虑泻湖与潮汐汊道面积随水位的变化,一维水力学方程都具有相当大的缺陷.由于其不能反映泻湖内地形的空间变化,也不能解决漫滩与归槽等过程,在外海潮波无次生波的情况下,它本身不能产生次生潮波,因而不能正确地反映潮汐汊道体系的涨落潮历时与流速不对称,从而不能分析泥沙的净输运及潮汐汊道的稳定性问题.(4)新村港泻湖-潮汐汊道体系中潮汐汊道的断面面积大小对整个体系的稳定性及演变趋势起着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994.
两种海洋单胞藻浓缩与保存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研究了小球藻和球等鞭金藻分别用明矾和石灰水浓缩以及两种藻的浓缩液在常温(20 ±1℃)、低温(0—4℃)﹑冷冻(-30±1℃)三种温度条件下保存的结果,并对浓缩保存前后藻液的饵料效果进行了对比试验。 结果表明:(1)小球藻的浓缩以80±5ppm的明矾液及4%的石灰水效果最好;(2)球等鞭金藻的浓缩以100±10ppm的明矾液及6%的石灰水效果最好; (3)保存方法以加入保护剂甘油并置于-30℃ 冰箱中效果最好,小球藻和球等鞭金藻的存活率分别为95%和93%;(4)低温保存前后藻的脂肪酸分析结果表明高度不饱和脂肪酸(HUFA)的含量变化不明显;(5)用浓缩保存藻投喂中国对虾和轮虫的效果与普通藻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995.
建立了一种简便快捷的甘露糖醛酸C-5差向异构酶活性的测定方法。研究发现相同分子质量的聚甘露糖醛酸和聚古罗糖醛酸与苯酚硫酸试剂反应后显色程度不同,以此可以用来测定β-D-甘露糖醛酸/α-L-古罗糖醛酸(M/G)值的变化,从而计算甘露糖醛酸C-5差向异构酶的活性。利用本方法测定了已知结构的褐藻胶片断的M/G比,其结果与传统的1H-NMR测定值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996.
通过对潮汐汊道稳定性与均衡断面面积定义的探讨,明确了O Brien等、Kreeke与Bruun对潮汐汊道稳定性定义的差异。通过不同方法求解一维水力学与连续方程,计算了海南陵水新村潮汐汊道的封闭曲线,并采用华南沿海A-P关系得出的均衡流速曲线及Soulsby临界流速曲线,计算了新村潮汐汊道的均衡断面面积,根据O Brien等与Kreeke的稳定性定义对新村潮汐汊道的稳定性进行了判别。结果表明,在大、小潮期用不同方法及不同的断面变化方式得出的稳定均衡断面面积(A2)在同样的均衡流速曲线下基本一致,而小潮期的稳定均衡断面面积要小于大潮期,最大流速处的断面面积(Acc)要大于大潮期。A2、Acc及饱满系数为0.8时对应的断面面积三者之间具有较大的差异。用封闭曲线求取潮汐汊道均衡断面面积并进行稳定性判断,在概念上有一定意义,可以作为潮汐汊道稳定性判断的一个依据,但通过求解一维水力学与连续方程以获取均衡断面面积则具有较大的局限性与不确定性。应通过中长期的野外观测、数值模拟与物理模型,以确定潮汐汊道的水动力特征以及地形演变规律,得出A-P关系进而求出均衡断面面积,并结合Bruun方法判定潮汐汊道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997.
半参数模型在求解GPS正常高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经典二次曲面拟合的方法与半参数模型为基础,在某一较小区域内,根据一定数量已知GPS点的高程异常来内插或推估该区域中任一点高程异常的过程中,引入在重力测量最小二乘配置函数模型中描述倾向参数的方法,提出半参数模型下的二次曲面拟合的方法。  相似文献   
998.
首先综述了射电望远镜指向误差校正的原理并对软件校准的两种方法进行了比较。其次阐述了利用软件校准的方法对云南天文台40m射电望远镜进行指向校正的过程,并给出其指向校正结果。结果是经过指向校正后该射电望远镜的指向精度达到观测要求。  相似文献   
999.
Headcut erosion is associated with major hydraulic changes induced by the gully head of concentrated flow. However, the variation in the hydraulic characteristics of the headcut erosion process is still not clear in the gully region of the Loess Plateau. A series of rainfall combined scouring experiments (flow discharges ranging from 3.6 to 7.2 m3 hr−1, with 0.8 mm min−1 rainfall intensity) were conducted on experimental plots to clarify the variation in the hydraulic parameters induced by gully head and erosion processes under different flow discharge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concentrated flows in the catchment area and gully bed were turbulent (Reynolds number ranging from 1,876 to 6,693) and transformed between supercritical and subcritical (Froude number ranging from 0.96 to 3.73). The hydraulic parameters, such as the flow velocity, Reynolds number, shear stress, stream power, Darcy–Weisbach friction factor, and unit stream power in the catchment area were 0.45–0.59 m s−1, 2086–6693, 1.96–5.33 Pa, 0.89–2.86 W m−2, 0.08–0.16, and 0.023–0.031 m s−1, respectively. When the concentrated flows dropped from the gully head, the hydraulic parameters in the gully bed decreased by 3.39–26.07%, 1.49–29.99%, 65.19–67.14%, 67.25–74.96%, 28.53–61.31%, and 67.82–77.14%, respectively, which contributed to the flow energy consumption at the gully head. As flow discharge increased, Reynolds number, shear stress, and stream power increased, while flow velocity, Froude number, unit stream power, and Darcy–Weisbach friction factor did not. The flow energy consumption at the gully head was 9.66–10.13, 13.25–13.74, 15.68–16.41, and 19.28–20.25 J s−1, respectively, under different flow discharges and accounted for 60.58–68.50% of the flow energy consumption of the experimental plots. Generally, the sediment discharges increased rapidly at the initial stage, then increased slowly, and finally reached a steady state condition, which showed a significant declining logarithmic trend with experimental duration (P<.01) and increased with increasing flow discharge. Accordingly, the flow energy consumption was significantly correlated with the sediment yield. These findings could improve our understanding of the hydraulic properties and flow energy characteristics of headcut erosion.  相似文献   
1000.
磷灰石裂变径迹作为一种低温热史重建的研究手段,现已用来约束断裂带的活动时限。但是,通过分析发现,在磷灰石裂变径迹——断裂带活动时限研究过程中仍然存在诸多制约因素,以致对研究结果造成比较大的干扰。其中,诸如矿物自身特征(如矿物成分、各向异性等)、实验操作及解译模型的选取,这都无疑增加了磷灰石热史重建的难度;岩石热导率、火山等构造活动、地层孔隙水含量等因素,更是造成了地温变化的多种解释;在目标断裂构造运动解译过程中,更是需要排除气候、周边断层构造活动的影响。最后以实验操纵、自然热冷却、周边断层构造运动因素为例,基于前人研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尽量消除上述影响因素关于断裂带研究的干扰,以提高解释的科学性、合理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