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862篇
  免费   1524篇
  国内免费   1574篇
测绘学   1036篇
大气科学   1042篇
地球物理   2543篇
地质学   4846篇
海洋学   796篇
天文学   394篇
综合类   486篇
自然地理   817篇
  2024年   35篇
  2023年   86篇
  2022年   223篇
  2021年   310篇
  2020年   233篇
  2019年   262篇
  2018年   670篇
  2017年   598篇
  2016年   474篇
  2015年   412篇
  2014年   375篇
  2013年   458篇
  2012年   968篇
  2011年   770篇
  2010年   482篇
  2009年   448篇
  2008年   456篇
  2007年   436篇
  2006年   432篇
  2005年   1102篇
  2004年   1093篇
  2003年   806篇
  2002年   310篇
  2001年   181篇
  2000年   125篇
  1999年   44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24篇
  1996年   16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18篇
  1989年   5篇
  1987年   4篇
  1985年   3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3篇
  1976年   4篇
  1975年   4篇
  1965年   3篇
  1961年   2篇
  1959年   2篇
  1957年   2篇
  1955年   2篇
  1954年   4篇
  1951年   2篇
  194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51.
Solid-phase microextraction (SPME) is a simple, sensitive and less destructive method for the determination of dimethylsulfide (DMS) in seawater. Combined with detection by 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 (GC-MS), the method had sufficient sensitivity (minimum detectable concentration of DMS was 0.05 nM), and practical levels of reproducibility (relative standard deviation ≤7%) and linearity (r 2 > 0.995) over a wide concentration range (0.5 to 910 nM). The protocol developed was applied to a Sagami Bay water sample to determine concentrations of DMS and DMSP, and in situ DMSP-lyase activity.  相似文献   
52.
Eddy Shedding from the Kuroshio Bend at Luzon Strait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6  
TOPEX/POSEDIENT-ERS satellite altimeter data along with the mean state from the Parallel Ocean Climate Model result have been used to investigate the variation of Kuroshio intrusion and eddy shedding at Luzon Strait during 1992–2001. The Kuroshio penetrates into the South China Sea and forms a bend. The Kuroshio bend varies with time, periodically shedding anticyclonic eddies. Criteria of eddy shedding are identified: 1) When the shedding event occurs, there are usually two centers of high Sea Surface Height (SSH) together with negative geostrophic vorticity in the Kuroshio Bend (KB) area. 2) Between the two centers of high SSH there usually exists positive geostrophic vorticity. These criteria have been used to determine the eddy shedding times and locations. The most frequent eddy shedding intervals are 70, 80 and 90 days. In both the winter and summer monsoon period, the most frequent locations are 119.5°E and 120°E, which means that the seasonal variation of eddy shedding location is unclear.  相似文献   
53.
In this paper we analyze seismic regime and earthquake depth distribution and correlation of seismicity and mud volcanism in the Azerbaijan and the Caspian Sea region. For the present region we have calculated accurate source locations, seismic activity, earthquake repetition and released earthquake energy parameters. It is shown that the active tectonic processes in the region are concentrated within the thick sedimentary cover that we consider as a general source of contemporary stress and a main structural element responsible for the origin of regional earthquakes. The correlation of seismicity and mud volcanism is of paragenetic character.  相似文献   
54.
广西地区文蛤的遗传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13,自引:3,他引:13  
以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PD)研究广西的山口、北海、犀牛角、东兴的文蛤种群的遗传多样性。结果表明,在筛选的60个引物中,23个呈阳性反应,其中10个引物可产生105条稳定、清晰的带。山口、北海、犀牛角、东兴的文蛤种群的遗传多样性指数分别为0.1995,0.2039,0.1773,0.1936;多态位点比例分别为86.32%,90.63%,81.05%,88.00%,4个种群间的遗传距离在0.050~0.070之间,相邻种群的遗传差距较小。除犀牛角种群以外,其它3个种群的遗传变异水平较高。  相似文献   
55.
分析讨论了季风风应力、大陆坡地形及底摩擦在产生季风逆风流的必要条件和间接逆风流诊断判据中的作用;应用季风逆风流必要条件和间接逆风流诊断判据,解释冬季风和夏季风逆风流是如何产生的。结果表明:季风风应力是产生季风逆风流的主导因素;冬季风风应力、大陆坡地形及底摩擦三者联合作用导致表层海水在大陆坡上产生辐合生成高水位带和高动力高度带,在大陆被北侧产生NE向的冬季逆风流,南侧产生SW向顺风流;夏季风风应力、大陆坡地形及底摩擦三者联合作用导致表层海水在大陆坡上产生辐散生成低水位带和低动力高度带,在大陆被北侧产生SW向的夏季逆风流,南侧产生NE向的顺风流;冬季风盛行期间,风致经巴士海峡流入南海的黑潮水,将加速冬季逆风流的形成,加大冬季逆风流的强度;夏季风盛行期间,风应力的作用使巴上海峡以东的黑潮水不能进入南海,即使别的原因令巴上海峡以东的黑潮水流入南海,但高温、高盐的黑潮水对夏季逆风流具有阻扼作用。  相似文献   
56.
海洋作业渔船管理系统的设计与运行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渔政管理指挥系统建设项日中的业务软件部分渔船管理系统的设计方案进行了介绍。根据我国渔洋作业渔船的实际管理模式,提出了渔船管理系统设计方案。系统通过网络化的业务处理和管理流程,规范渔船建造、审批、登记以及捕捞许可证发放等管理业务,实现渔船控制指标的统一分配,以控制捕捞业发展规模和保护我国的渔业资源。系统以Microsoft VB6.0,Delphi6.0开发,在Window98/2000/XP环境下运行。通过运行试验,对系统运行环境进行了评估,为渔政管理信息化的建设、系统升级提供了经验和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57.
基于麦克斯韦理论的海底大地电磁探测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麦克斯韦理论为海底大地电磁探测技术奠定了坚实基础。大地电磁场的测量通常测取Ex,Ey,Hx,Hy,Hz。大地电磁仪的设计要点包括:高灵敏度、智能化、同步采集数据、锚系硬连接、承压密封和合理的下沉速度所观测的数据经计算机处理后,可获得被测海域的地球物理信息。  相似文献   
58.
遥感影像数据库的设计与实现,主要实现多源遥感影像数据的管理.通过调用GDAL库,实现多源遥感影像数据的读取,对影像数据进行分块,建立影像金字塔,实现影像数据和元数据入库,建立高效的索引机制;根据窗口显示范围,调取合理的金字塔层数据,并对数据进行缓冲和实施处理显示;最后,设计元数据的管理.最终实现影像数据和元数据信息的一体化管理.  相似文献   
59.
利用了SuperMap Objects组件,构建了C/S模式的河南理工大学校园导航系统,实现了信息查询、路径导航、办事指南、地图与数据编辑、数据输出、用户管理及三维虚拟校园导航等功能,并提供了与现有校园系统集成的接口.  相似文献   
60.
机载激光雷达平均树高提取研究   总被引:16,自引:3,他引:13  
为了研究机载激光雷达(LiDAR)树高提取技术,以山东省泰安市徂徕山林场为实验区,于2005年5月进行了机载LiDAR数据获取和外业测量.通过对LiDAR点云数据的分类处理,分别得到了试验区的地面点云子集、植被点云子集和高程归一化的植被点云子集.基于高程归一化的植被点云子集计算了上四分位数处的高度,与实地测量的数据进行了比较,并结合中国森林调查规程进行了实用性分析.结果表明:对于较低密度的点云数据,使用分位数法可以较好地进行林分平均高的估计;机载激光雷达技术对树高估计是可行的,精度都高于87%,总体平均精度为90.59%,其中阔叶树的精度高于针叶树.该试验精度可以满足中国二类森林调查规程中平均树高因子的一般商品林和生态公益林的精度要求,对国有商品林小班的调查精度要求(5%)存在一点差距,需要在国有商品林区进一步开展验证工作.对本试验区而言,已经可以满足其作为森林公园生态公益林的调查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