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0篇
  免费   108篇
  国内免费   178篇
测绘学   19篇
大气科学   185篇
地球物理   109篇
地质学   301篇
海洋学   81篇
天文学   58篇
综合类   53篇
自然地理   50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29篇
  2021年   37篇
  2020年   24篇
  2019年   28篇
  2018年   40篇
  2017年   29篇
  2016年   47篇
  2015年   31篇
  2014年   33篇
  2013年   36篇
  2012年   27篇
  2011年   43篇
  2010年   26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31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20篇
  2000年   22篇
  1999年   28篇
  1998年   26篇
  1997年   27篇
  1996年   28篇
  1995年   15篇
  1994年   14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2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1篇
  1975年   1篇
  1974年   1篇
  1973年   1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31.
面向河套区域农业的气象地理信息系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河套区域农业气象服务需求,基于GIS技术成果,提出区域农业的气象地理信息系统设计构想,运用WEBGIS技术和B/S结构,完成该气象地理信息系统服务内容的设计,实现对区域农业气象服务的多源气象数据的采集、编辑、存储、分析、可视化查询,为区域农业发展提供多方位的高效信息服务。  相似文献   
132.
研究丹江口水库在完成高水位蓄水期间浮游植物群落的时空动态特征可为丹江口水库的水质保护与生态系统结构优化及健康管理提供一定科学依据。本研究基于2018—2020年的水库浮游植物监测数据,结合同期水库水体的理化参数,分析了丹江口水库浮游植物在不同年度、季度及空间的变化特征,以及影响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变化的主要环境因子。结果显示该区域共检测出浮游植物7个门类,其中蓝藻门、硅藻门、绿藻门、隐藻门为优势类群。2018—2020年浮游植物年均密度分别为1.96×106、2.55×106和5.07×106 cells/L,呈现出逐年增高趋势。浮游植物季度密度表现为秋季>夏季>春季>冬季,在夏秋季节蓝藻门和绿藻门占优势,春冬季节硅藻门和隐藻门占优势,同时硅藻门在四季中均占据生长优势。空间上库区浮游植物密度明显高于支流,且汉江库区浮游植物密度高于丹江库区,其中蓝藻门和绿藻门主要在库区大量出现,而支流则以硅藻门和隐藻门为主。RDA分析显示,影响丹江口水库浮游植物的主要环境因子是水温,其次为化学需氧量、氨氮和总磷。在不同季节和...  相似文献   
133.
由于自然和人为因素的影响,三峡水库鱼类资源一直在发生变化,为掌握三峡水库蓄水后典型支流香溪河鱼类群落的现状及历史变化,于2020年7月—2021年4月使用多网目复合刺网和地笼对香溪河鱼类群落进行实地采样,并结合历史数据进行比较分析。研究期间共采集到鱼类55种,隶属于7目14科,鲤科鱼类种类数最多,以杂食性鱼类和湖泊定居性鱼类为主,优势种为贝氏?(Hemiculter bleekeri)、短颌鲚(Coilia bratchygnahus)、似鳊(Pseudobrama simoni)和翘嘴鲌(Culter alburnus),其相对重要性指数(IRI)分别为5502、3828、2567和1109。鱼类物种多样性指数在春季最高,夏季最低。刺网单位捕捞努力量渔获个体数和单位捕捞努力量渔获量在夏季最高,冬季最低。与三峡水库蓄水前相比,香溪河鱼类中长江上游特有鱼类减少4种,外来鱼类增加3种。湖泊定居性种类持续增加,喜流水性种类减少,鱼类优势种发生较大变动。2020—2021年香溪河鱼类组成与1987年的相似性指数为0.29,与2012—2013年的相似性指数为0.53,反映三峡水库蓄水前后香溪河...  相似文献   
134.
基于考虑区域地震动衰减关系、场地效应及震中破裂等多因素的烈度快速评估模型,结合震害预测方法,研发了一套震害预测系统,并以2017年8月9日精河MS6.6地震的震害预测为例,将对其的预测结果与当前主流系统进行对比。结果表明,采用ShakeMap_CNST系统能对地震的影响范围和烈度进行更为准确的估计,在人员伤亡、受灾人口估计、紧急安置人数及经济损失评估等方面,相对于其他系统,本系统的结果与现场调查的结果更为接近。  相似文献   
135.
It is well-known that the responses of a structure are different when subjected to a static load or a sudden step load. The dynamic amplification factor (DAF), which is defined as the ratio of the amplitude of the vibratory response to the static response, is normally used to depict the dynamic effect. For a single-degree-of-freedom system (SDOF) subjected to a sudden dynamic load, the maximum value of DAF is 2. Many design guidelines therefore use 2 as an upper bound to consider the dynamic effect. For a civil engineering structure, which is normally a multiple-degrees-of-freedom (MDOF) system, the DAF may exceed 2 in certain circumstances. The adoption of 2 as the upper bond as suggested by the design guidelines therefore may lead to unsafe structural design. Very limited studies systematically investigate the DAF of a MDOF system. This study theoretically investigates the DAF of a MDOF system when it is subjected to a step load based on the fundamental theory of structural dynamics. The condition on which the DAF may exceed 2 is defined. Two numerical examples and one experimental study of a cable-stayed bridge subjected to sudden cable loss are presented to illustrate the problem.  相似文献   
136.
Ding  Yang  Bao  Xianwen  Zhou  Lingling  Bi  Congcong  Yao  Zhigang  Ma  Chao  Chu  Qinqin 《Ocean Dynamics》2020,70(6):803-825
Ocean Dynamics - The westward transversal current (TC) in the southern Yellow Sea entrance was investigated during winter 2007 using a numerical ocean model. The three-dimensional structures and...  相似文献   
137.
编者按     
<正>三峡工程举世瞩目,是长江流域大保护与流域水安全保障的关键性枢纽工程。自2003年三峡工程蓄水以来,在防洪、发电、航运、供水等方面产生了巨大的经济、社会及生态环境等综合效益。同时,水库建成后,重庆至宜昌600多km的自然河道变成了人为控制的大型河流型深水水库,不仅在库区形成了诸如消落带、干-支流往复交融的独特生境,而且由于下泄水流、泥沙、营养盐等水文及生物地球化学要素的时空变化,  相似文献   
138.
卫星估计降水量产品的优化处理及分区检验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徐晶  毕宝贵 《气象》2005,31(2):27-31
经检验发现,由国家卫星气象中心反演并投入业务使用的GMS-5卫星红外估计降水量产品性能在我国存在一定的区域差异。利用实测雨量对卫星估计降水量产品进行优化处理,结果显示优化后的卫星估计降水量在全国各气候分区都有不同程度的改善。  相似文献   
139.
为探明三角褐指藻(Phaeodactylum tricornutum)对抑食金球藻(Aureococcus anophagefferens)是否具有化感作用,本研究以三角褐指藻和抑食金球藻为实验材料,研究了抑食金球藻在单培养和共培养条件下的生长情况及三角褐指藻培养滤液对其生长和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三角褐指藻对抑食金球藻有明显的化感抑制作用。在单培养体系中,抑食金球藻的生长曲线可用逻辑斯谛增长模型拟合,随着起始密度的增加,环境容量(K)逐渐减小,而抑食金球藻的种群瞬间增长率(r)、进入拐点时间及稳定期细胞密度均较为接近;当三角褐指藻与抑食金球藻以不同起始密度比共同培养时,抑食金球藻的生长均受到了显著地抑制(P<0.05),但其抑制作用并未与三角褐指藻的密度呈明显的线性关系;滤液培养实验发现,10 mL和15 mL三角褐指藻培养滤液的加入可对抑食金球藻的生长产生显著影响(P<0.05),对其叶绿素荧光参数没有影响(P>0.05),25 mL和35 mL三角褐指藻培养滤液的加入可对抑食金球藻的生长和叶绿素荧光参数均产生显著的抑制作用(P<0.05),叶绿素荧光参数Fv/Fm、ΦPSⅡ、alpha的值降低,Ik的值增加,PSⅡ受到损害。  相似文献   
140.
福州市农田土壤养分空间变异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农田土壤养分空间分布特征及变异规律,分析地形因子对土壤养分空间分布的影响,对土壤养分的有效利用与管理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采用GIS和地统计学相结合的方法,揭示东南丘陵区福州市农田土壤养分(有机质、碱解氮、有效磷和速效钾)的空间分布特征和变异规律,并进一步探讨土壤养分含量与地形因子(地形起伏度、高程、地形湿度指数、沉积运输指数和坡度)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福州市农田有机质、碱解氮、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范围分别为1.10~89.5 g/kg、 1.00~461 mg/kg、0.300~298 mg/kg、和4.00~399 mg/kg,其变异系数范围为35.3%~99.0%,均属于中等变异水平;区域内耕地土壤养分存在明显的空间丰缺差异,大部分地区有机质和有效磷含量较为丰富,碱解氮含量处于中等偏上水平,速效钾含量相对较低;有机质、碱解氮、有效磷和速效钾的块金系数分别为32.0%、37.3%、50.0%和50.0%,均呈中等强度空间自相关,表明同时受到结构和随机因素控制;有机质和碱解氮空间自相关尺度较大,且在步长小于0.3 km时,各方向(0°、45°、90°和135°)变化平稳,为各向同性,而有效磷和速效钾变程较小,且各方向变化较复杂,为各向异性。这些结果表明,政府需加强施肥指导,保持氮肥施用量的同时,合理增加钾肥,适当降低有机肥和磷肥施用。此外,在后续调查采样时,样点布设要考虑密度和方向性,适当加密有效磷和速效钾的采样,而有机质和碱解氮采样可以在此基础上适当减少样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