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07篇
  免费   806篇
  国内免费   1091篇
测绘学   415篇
大气科学   371篇
地球物理   514篇
地质学   2065篇
海洋学   412篇
天文学   38篇
综合类   202篇
自然地理   387篇
  2024年   20篇
  2023年   88篇
  2022年   181篇
  2021年   210篇
  2020年   170篇
  2019年   190篇
  2018年   192篇
  2017年   145篇
  2016年   171篇
  2015年   197篇
  2014年   192篇
  2013年   237篇
  2012年   302篇
  2011年   266篇
  2010年   243篇
  2009年   247篇
  2008年   210篇
  2007年   218篇
  2006年   212篇
  2005年   169篇
  2004年   141篇
  2003年   91篇
  2002年   74篇
  2001年   71篇
  2000年   58篇
  1999年   31篇
  1998年   19篇
  1997年   16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4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1979年   1篇
  1954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91.
宁志杰 《地质与勘探》2021,57(3):614-620
沉降现象在各地区普遍发生,地面沉降量预测越来越受到重视。本文通过结合灰色(GM(1,1))预测模型和支持向量机(SVM)模型各自的优点,建立灰色支持向量机(GM(1,1)-SVM)残差修正模型,在突出时间序列发展趋势影响的同时降低序列中异常值的消极作用。以某高层建筑的18次地面沉降量数据为实例,检验GM(1,1)-SVM模型的预测效果。结果表明:相对单一的GM(1,1)沉降量预测模型,GM(1,1)-SVM模型相对误差小,预测精度高,对地面沉降量预测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92.
青藏高原雨季降水的水汽条件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利用1961—2017年青藏高原109站降水量资料、NCEP全球逐月再分析资料,讨论了雨季期间高原的水汽输送特征。结果表明:高原雨季降水呈显著的年际变化特征,高原雨季降水主模态为南北反向型和全区一致型。气候态高原雨季的水汽输送路径为来自阿拉伯海的偏西风水汽输送,在孟加拉湾附近分为三支水汽输送气流:一支向北输送,自高原南缘输入;一支在南海附近转为偏南风水汽输送,自东南侧输入高原;一支受高原大地形的阻挡作用,转为偏西风水汽输送。在全区一致型降水偏多年,高原主体呈现北部弱辐合、南部辐散的分布形态;在全区一致型降水偏少年,来自阿拉伯海偏南水汽输送在25° N附近转为偏东水汽输送,在高原南缘形成较强的水汽辐合中心。雨季期间高原各边界的水汽收支情况表现为西、南、东边界以水汽输入为主,北边界为水汽输出,南边界水汽输入量最大,西边界次之。  相似文献   
993.
白莹  罗平  徐旺林  王珊  龚骥遥 《沉积学报》2021,39(4):873-885
北京西郊下苇甸地区下寒武统昌平组底部含燧石角砾白云岩之上发育的一套豹斑灰岩,实为发育在高能环境下的凝块石灰岩,宏观形态上可包括斑状凝块石、带状凝块石和网状凝块石3种,其成因多与厚微生物席相关,且分别具有不同的微观结构。露头实测和镜下观察结果表明凝块石的初始沉积组分受控于沉积大/微环境,且三者的互动决定了凝块石的最终沉积特征。该套沉积成因的凝块石,其白云质凝块不局限于潜穴,且潜穴内部见大量保存完好微生物结构和疑似球状原生白云石,因此这种白云质凝块很可能与微生物白云石化密切相关,并以此区别于局限于生物遗迹位置,且内部充填物为粉细晶白云石的成岩成因的豹斑灰岩。  相似文献   
994.
新疆伊宁地区北部处在伊犁盆地铀成矿区内,分布有苏鲁铀矿床、新城子、南台子、干沟、皮里青、克山奇5个铀矿点和众多放射性异常点带。文章在对前人资料收集及整理的基础上,通过铀成矿条件分析,认为区内铀成矿与大地构造环境、地层、水文地质条件、铀源相关。在综合分析苏鲁矿床成矿地质条件、地球物理异常特征的基础上,建立了砂岩型铀矿物理-数学预测模型,结合野外地质工作成果,对该区进行了成矿远景区预测,筛选了铀矿远景区1片,为研究区下一步铀矿找矿工作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95.
软土预压工程中,初始和诱发各向异性对软土力学性质的影响十分显著,而现有研究缺乏对初始和诱发各向异性的统一研究方法。采用离散单元法,以颗粒长宽比作为定量评价指标,构建真实形态的颗粒模型,生成5组不同沉积角的初始各向异性试样,并进行竖直和水平两方向加载的双轴模拟实验,研究了初始各向异性和诱发各向异性对软土力学特性影响;在细观层面,以颗粒为对象研究了颗粒接触形式和转动角度的变化规律,以接触为对象研究了配位数和接触法向各向异性的发展趋势,在此基础上探究抗剪强度指标与各向异性关系。结果表明:初始和诱发各向异性共同影响试样力学性质,当加载方向和软土沉积方向垂直时,土体有最大的峰值强度。颗粒接触形式中面面接触的比例随加载的进行逐渐增大,并影响着试样初始模量和抗剪强度,配位数和接触法向各向异性受颗粒接触形式的影响有不同的演化规律,并在加载后期趋于稳定;同时,初始各向异性试样相较各向同性试样有更大的黏聚力,诱发各向异性主要影响试样内摩擦角,进而影响试样抗剪强度。  相似文献   
996.
王腾飞  赵志杰  赵兴达  王蒙 《探矿工程》2021,48(S1):101-105
对于司家营铁矿岩层结构完整、岩石可钻性高的特点,施工中深孔岩心钻探勘查,控制钻孔弯曲度超差属于钻探技术难题,更是确保钻孔质量的关键,自2009年施工至今已施工中深孔30个左右,其中三分之二的钻孔因孔斜超差严重均被降级使用,使得地质技术人员头痛,更让钻探技术人员棘手。在钻探施工过程中,曾因个别钻孔发生孔内事故,采取螺杆造斜和下偏心楔子造斜绕过事故钻具均未成功。地层岩石完整且硬,钻孔纠斜、造斜无法实现,解决中深孔钻孔弯曲超差,严重成为该矿区亟待解决的技术难题,解决不好就严重影响该矿区“攻深找盲”目标的实现;2018年该矿区深部续作设计钻孔孔深1500 m,为避免类似影响钻孔质量现象发生,在采取常规的钻孔防斜技术措施以外,采用“S75 mm半周期自修正防弯钻具(XBZX)”试验解决司家营铁矿中深孔弯曲超差严重技术难题;通过同勘探线2015年施工钻孔比较,取得了一定效果,为解决司家营铁矿中深孔钻孔弯曲超差严重技术难题提供了技术保障,为同类型矿区施工中深孔防止钻孔弯曲超差提供实践经验和施工技术。  相似文献   
997.
基于紧密堆积理论的低密度固井水泥浆设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合理的颗粒级配是提高固井水泥环内部密实度、早期力学强度和界面胶结能力的关键。基于此,本文从几种典型的连续颗粒级配的紧密堆积理论中优选出DFE进行固井水泥浆体系设计,并通过大量实验首次确定了适宜G级油井水泥基深水固井水泥浆体系设计的n值最优范围:0.33~0.40。结合激光粒度分析仪实测结果,在粒径≤3.38 μm、3.38~70.70 μm、≥70.70 μm三个范围内依次采用纳米CaCO3(nano CaCO3,以下简称“NC”)、G级油井水泥和漂珠,并按DFE(n=0.33~0.40)体积分布曲线进行混配。在此基础上,提出一种密度为1.50 g/cm3的低成本低温早强三元固相级配水泥浆体系,并与漂珠二元固相水泥浆体系和NC二元固相水泥浆体系的性能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该三元体系水泥石的抗压强度、抗折强度和二界面胶结强度相比于漂珠二元体系和NC二元体系分别提高了7%~21.1%、13.4%~51.9%和41.4%~122.2%。三元体系的固井水泥石在垂向上的最大密度差为0.022 g/cm3。基于DFE设计的三元体系具有良好的流变性、稳定性和力学性能。DFE对于多元固井水泥浆体系的设计和应用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在保证低密度的前提下能够有效地提高固井水泥石的早期强度和综合性能。  相似文献   
998.
青岛近海浒苔光谱特征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针对从2008年以来,每年夏季我国黄海南部暴发大面积的浒苔(Enteromorpha)灾害,对海洋环境及经济造成不利影响的状况,为了进一步研究浒苔特性,为利用遥感手段监测浒苔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通过实地测量不同条件下浒苔的光谱反射率曲线,定性分析了浒苔的光谱特征。结果表明,浒苔的基本光谱特征表现为在蓝光波段和红光波段形成反射谷,在绿光波段形成反射峰,而在近红外波段反射率明显增大,形成高反射峰。因此将红光波段和近红外波段作为敏感波段,利用NDVI(归一化植被指数)提取遥感图像上的浒苔信息,可取得较好效果,有利于浒苔监测。  相似文献   
999.
以大连海洋大学农业部北方海水增养殖重点实验室培育的已明确年龄(1龄、2龄、3龄)的仿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为实验材料,采用原位压片法对仿刺参棘、体壁、触手、管足、纵肌、呼吸树、肠7种组织标本进行骨片形态学观察和SPSS统计分析,获得了不同年龄、组织仿刺参中各类型骨片的相对比例。结果表明,原位压片法得到的骨片较Na Cl O法结构损坏较小,且能观察到骨片在组织中的分布。仿刺参各组织中存在桌形体、扣形体、杆状体、花纹状体、复合盘状骨片和长孔状体6种主要骨片类型。体壁中主要骨片类型为扣形体和桌形体;棘和触手中主要骨片类型为扣形体、桌形体和杆状体;管足中主要骨片类型为特有的复合盘状骨片、扣形体和桌形体;呼吸树和肠中主要骨片类型为花纹状体;纵肌不含任何类型骨片。不同组织间相同类型骨片的形态结构一致,无组织间特异性。通过对不同年龄仿刺参各组织的骨片比较分析发现,不同年龄仿刺参相同组织中骨片比例存在差异,例如,1龄、2龄、3龄仿刺参触手中桌形体骨片的相对比例分别为11.55%±2.69%、20.76%±2.34%、3.75%±0.72%,2龄仿刺参触手中桌形体骨片的相对比例显著高于1龄、3龄仿刺参触手中桌形体骨片比例(P0.05);1龄、2龄、3龄仿刺参棘中扣形体相对比例分别为92.55%±1.98%、65.45%±1.79%、88.36%±3.08%,2龄仿刺参棘中扣形体相对比例显著低于1龄和3龄仿刺参棘中扣形体骨片比例(P0.05)。本研究为仿刺参的基础生物学研究提供资料,为仿刺参的年龄鉴别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00.
膜内5cm地温稳定通过10-12℃即可播种为棉花适宜播种温度指标,找出地膜内5cm地温与气温的定量关系并进行地温预报,同时确定对应的日平均气温的稳定界限指标值,就成为开展棉花适宜播种期预报的关键所在。以石河子绿洲覆膜栽培棉区为研究对象,分析了2008-2014年棉区春播期膜内5cm地温、气温的变化趋势以及气温与覆膜内、外地温的关系,并建立了膜内5cm地温预报模型。结果表明:近年来石河子棉区春播期内气温和膜内外5cm地温变化趋势一致,均有所上升,且膜内5cm地温显著高于膜外地温和日平均气温。棉田覆膜内外5cm地温与气温之间显著相关(P≤0.01),石河子棉田覆膜内5 cm地温稳定通过10-12℃时,对应的日平均气温界限范围为6.3-8.2℃;利用逐日气温建立膜内5cm地温预报模型,回代检验绝对误差平均为1.01℃,2014和2015年预报检验绝对误差分别为0.5、0.7℃。预报模型可为更好地开展棉花播种期气象服务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