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3篇
地球物理   20篇
综合类   2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本文根据断裂力学的基本结论,地质学对断裂形成过程的认识以及一部分地震事实,讨论了张应力在地震断裂形成过程中的作用。本文认为:张应力在地震过程中起着十分积极的作用。这是对目前一般认为地震是由剪切破坏形成的观点的必要补充。  相似文献   
12.
龚鸿庆 《地震》1993,(2):1-9
本文提出了利用地震平均重现周期判别地震丛集和确定地震丛集等级的方法。进而研究了中国M_s≥7.0地震的丛集事件分布特征,得到丛集事件等级一频次分布式和时间分布式。在此基础上,本文对中国大陆强震丛集事件作了背景预测。结果认为:中国大陆自1988年11月起,在未来15年内,发生强震丛集事件的概率为83.3%,其最大可能的等级为D_T=Ⅲ级。  相似文献   
13.
本文研究了全球1900-1980年七级以上地震的时间间隔,发现两相邻地震的时间间隔与其出现频次之间存在有以下关系式:对于浅源地震有:lgN_(△T)=2.77-0.27·△T对于中、深源地震有:IgN_(△T)=2.12-0.16·△T为验证上述关系式的普遍意义,本文还给出了中国,日本等较小地区的统计结果.本文还讨论了上述公式的实际应用问题.  相似文献   
14.
京,津,唐地区地震的时间分布特征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龚鸿庆 《地震》1989,(2):21-24,57
本文研究了京、津、唐地区地震的时间分布特征,得到了该地区Ms≥5.0地震的时间间隔与其出现频次的关系式: lgN_(ΔT)=1.37-0.21△T 本文还讨论了上述关系式在地震预报中的应用问题。  相似文献   
15.
如众周知,水准标石的稳定性问题,是关系到短水准测量手段能否在地震预报中应用的关键性问题。我国自六十年代以来,试图应用短距离(400—1000米)水准测量来获得地壳垂直形变资料,以便应用于地震预报。为此,在华北平原地区相继建立了一部分形变台站,不久便  相似文献   
16.
关于新丰江水库地震的成因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丰江水库位于我国广东省境内,1959年10月建成蓄水,祠后,水库地区地震活动性随即有很大的增高,并于1962年3月19日发生了6.1级主震,震后不少研究者对这次水库地震进行了大量研究,先后发表了一系列专门报告。为进一步认识这次水库地震,本文利用这些报告所提供的资料,分析了新丰江水库地震前后的地震活动,波  相似文献   
17.
本文根据唐山地震后,在唐山赵各庄煤矿进行的断层水平活动的观测资料,对其结果进行了分析讨论。  相似文献   
18.
龚鸿庆 《中国地震》1989,5(1):64-70
本文研究了1900—1987年中国地震的时间分布特征,发现了两相邻地震的时间间隔与其频次之间存在以下关系式: 中国大陆M_s≥6.5地震:lgN_(△T)=2.14—0.29△T 中国大陆M_s≥7.0地震:lgN_(△T)=1.42—1.31lg△T 中国全境M_s≥7.0地震:lgN_(△T)=1.78—1.94lg△T 本文还讨论了上述关系式的应用问题,结果认为上述关系式可以用于地震的背景性预报上。  相似文献   
19.
本文讨论了板块边界地震,华北中强以上地震及其与邢台应力“窗口”效应的关系,认为,三者均反映了大范围区域动力的变化。这对地震预报是有一定意义的。  相似文献   
20.
本文对目前所采用的地震预报方法作了初步分析,针对其存在的缺陷,提出了运用近地表应力场特征预报地震的方法,并运用几次地震前的地下水位资料讨论了采用这种方法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