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10篇
地球物理   1篇
地质学   33篇
  2024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1.
塔里木盆地西南部同由路克剖面海相白垩系古地磁结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塔里木盆地西南部阿克陶县同由路克剖面海相白垩系18个采点样品进行的古地磁和岩石磁学研究表明, 白垩系下统的携磁矿物以赤铁矿为主, 含磁铁矿; 上统地层以磁铁矿、钛磁铁矿和赤铁矿、针铁矿为组合特征. 逐步热退磁和主向量分析显示样品为单一磁组分或二磁组分, 高温稳定性组分具正、反极性, 并通过了极性检验、倒转检验和一致性检验. 白垩系下统平均磁化方向D = 27.0°, I = 42.0°, α95 = 6.5°; 磁极位置φ = 190.3°, λ = 63.1°, dp = 4.9°, dm = 8.0°; 白垩系上统平均磁化方向D = 29.1°, I = 39.4°, α95 = 11.2°; 磁极位置φ = 190.9°, λ = 60.3°, dp = 8.0°, dm = 13.4°. 塔西南早白垩世海相地层的磁倾角比塔里木北部陆相地层同时代的磁倾角高约10.0°±7.8°. 与塔西南早白垩世火山岩相比, 塔西南海相早白垩世红层磁倾角偏低了8.1°±8.9°. 虽然这些古地磁数据的置信区间较大, 海相白垩系古纬度仍趋向于陆相红层和火山岩相的古纬度之间.  相似文献   
22.
塔里木盆地奥陶系牙形石带及沉积层序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通过对塔里木盆地西部柯坪、巴楚及东部却尔却克奥陶系露头剖面及盆地覆盖区钻井岩心的大量牙形石样品分析,分别建立了塔里木盆地中西部及东部地区奥陶系牙形石带序列。盆地中西部地区牙形石带共计22个,由老到新分别为Variabiloconusaff.bassleri带、Rossodusmanitouensis-Cordylodusrotundatus-Chosonodinaherfurthi组合带、Scolopodusquadraplicatus带、Glyptoconusfloweri带、Tripodusproteus/Paltodusdeltifer带、Glyptoconusunicostatus带、Serratognathusdiversus/Paroistodusproteus带、Serratognathoideschuxianensis-Scolopoduseuspinus-Erraticodontarimensis组合带、Aurilobodusleptosomatus-Loxodusdissectus组合带、Amorphognathusvariabilis带、Eoplacognathussuecicus带、Pygodusserrus带、Pygodusanserinus带、Eoplacognathusjianyeensis/Baltoniodusva-riabilis带、Eoplacognathuselongatus带、Baltoniodusalobatus带、Belodinacompressa/Periodongrandis带、Phrag-modusundatus带、Belodinaconfluens带、Yaoxianognathusneimengguensis带、Yaoxianognathusyaoxianensis带和Aphelognathuspyramidalis带;盆地东部地区下奥陶统属于深水盆地相,其特有的牙形石带主要有5个,由老到新分别为Cordyloduslindstromi带、Cordylodusangulatus带、Prioniodusgilberti带、Paroistodusproteus带和Prionio-duselegans带。同时初步建立了塔里木盆地奥陶系三级层序地层格架,并探讨了上述牙形石带与盆地奥陶系主要构造单元岩石地层单位以及全盆地可对比的6个三级层序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23.
塔里木盆地瓦基里塔格辉长岩^40Ar—^39Ar年龄及其意义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4  
瓦基里塔格位于新疆塔里木盆地塔中构造带 (即中央隆起) 的西部, 巴楚县城南东约40km 。这里发育一套轻微变质的碎屑岩哑地层, 其中有基性-超基性岩体侵入。对在此采集的2 块辉长岩样品进行Ar-Ar定年, 获得的坪年龄分别为825.0±2.0Ma 和837.3±2.0Ma, 相应的等时年龄为821.4±8.0Ma和833.3±15.3Ma。这是首次获得的塔里木盆地腹地较可靠的前寒武纪同位素年龄数据, 为塔里木盆地的构造类型、基底性质、组成和时代等地质问题的正确认识, 提供了一份重要的基础资料, 对于该地区的油气勘探部署也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4.
长期以来 ,塔里木盆地石炭系卡拉沙依组存在多种划分方案。根据巴楚组的原始定义及井下化石特征 ,结合前人研究成果及对卡拉沙依组的习惯用法 ,厘定了卡拉沙依组 ,将底界放在生屑灰岩段与中泥岩段之间 ,顶界放在顶灰岩段与含灰岩段之间 ,厘定后的卡拉沙依组自上而下可进一步划分为“含灰岩段、砂泥岩段、上泥岩段、标准灰岩段、中泥岩段”五段。塔中 4 0 1井卡拉沙依组发育全 ,岩性段划分清楚 ,生物发育 ,地层时代确定 ,被指定为卡拉沙依组次层型。  相似文献   
25.
新疆库鲁克塔格地区奥陶系赛力克达坂组的划分和对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疆库鲁克塔格地区赛力克达坂组的地层界线和定义应予以保留,赛力克达坂组上部不宜划归乌里格孜塔格组。赛力克达坂组之底对比Nemagraptusgracilis带底或Pygodusanserinus带之底,或庙坡组之底,而不是对比萨尔干组下部或Pterograptuselegans带,或达瑞威尔阶上部。赛力克达坂组上部对比坎岭组上部,前者之顶对比后者之顶,而不是对比坎岭组内部;乌里格孜塔格组之底对比其浪组之底。  相似文献   
26.
塔里木盆地阿克1井二叠纪孢粉地层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阿克 1井是塔里木盆地西南坳陷喀什凹陷乌恰构造带阿克莫木背斜北高点的第一口预探井 ,该井中二叠统比尤列提群 (P2 by)钻厚 2 5 5 .5 0 m(395 4— 4 2 0 9.5 0 m,未钻穿 ) ,为灰褐、灰、深灰色泥岩、粉砂质泥岩与同色灰质泥岩近等厚互层 ,偶夹薄层浅灰、灰色泥灰岩、泥晶含泥灰岩及灰色泥质粉砂岩、粉砂岩 ,产大量孢粉化石 ,可建立Florinites- Protohaploxypinus- Vittatina组合 ,地质时代为中二叠世。该井二叠纪地层的钻揭 ,具有非常重要的地质意义 ,不但完善了该地层小区的地层层序 ,而且丰富了二叠纪的孢粉化石资料 ,填补了该区二叠纪古生物研究的空白 ,还改变了对该区生油条件的评价 ,提高了对该区的含油气远景评价等级。  相似文献   
27.
塔里木盆地西北缘的库尔干出露一套中生代含煤磨拉石建造,三叠系克拉玛依组底部砾岩中的硅岩砾石中发现大量放射虫化石,包括Albaillella paradoxa Deflandre,Albaillella sp.cf. Albaillella paradoxa Deflandre,Albaillella sp.,Latentifistula sp.,Latentifistulidae gen.et sp.indet.,Follicucullus sp.aff.Follicucullus bipartitus Caridroitet De Wever,Follicucullus sp.和Spumellaria gen.et sp.indet.等。其中至少可以划分出两个化石组合:一个是以Albaillella paradoxaAlbaillella sp.cf. Albaillella paradoxa为代表的早石炭世早期放射虫组合,另一个是以Follicucullus sp.和Follicucullus sp.aff.Follicucullus bipartitus为代表的中 晚二叠世放射虫化石组合。这说明库尔干地区的三叠系沉积有早石炭世早期和中 晚二叠世的硅岩物源,它们可能来自南天山碰撞造山带的蛇绿混杂岩。  相似文献   
28.
塔里木盆地西部奥陶系内部不整合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塔里木盆地西部柯坪地区奥陶系内部存在两期主要不整合。其一,位于下奥陶统蓬莱坝组与鹰山组之间,为平行不整合。该不整合在柯坪县北水泥厂剖面上缺失牙形石Glyptoconus floweri带和Tripodus proteus—Paltodus deltifer带,有大至相当于5.5Ma的地层缺失量;在乌什县鹰山北坡剖面上缺失了牙形石Glyptoconus quadraplicatus带、Glyptoconus floweri带和Tripodus proteus/Paltodus deltifer带,有相当于约7.2Ma的地层缺失量。其二,存在于上奥陶统铁热克阿瓦提组与下伏地层之间,主要为平行不整合,局部为角度不整合。古生物研究表明其间的地层缺失量变化相当大,在柯坪大湾沟、大湾沟东以及羊吉坎剖面上,不整合之下地层为印干组,地层缺失量比较少,时间间隔为1~2Ma;在阿克苏四石厂剖面和柯坪铁热克阿瓦提剖面,其下伏地层为其浪组,缺失了印干组和其浪组的上部,其时间间隔相当于约5Ma;在伽师三间房剖面,下伏地层为吐木休克组或一间房组,缺失地层的时间间隔约为15Ma;西克尔地区地层缺失量最大,铁热克阿瓦提组直接覆于中奥陶统鹰山组之上,缺失地层的时间间隔超过了20Ma。  相似文献   
29.
塔西南地区南天山山前和昆仑山山前广泛出露的古近系卡拉塔尔组为新一轮海进的标志.较干早炎热气候背景下的碳酸盐岩沉积与古河流携带陆源碎屑的注入共同作用的结果形成了包括介壳灰岩、生屑灰岩、鲕粒灰岩等碳酸盐岩,钙质-粉砂质泥岩、钙质砂岩和石膏岩在内各种岩石类型,并在不同沉积环境形成了不同的岩石组合,构建了从陆相冲积扇到海相浅海...  相似文献   
30.
柯东1号构造是塔里木盆地西南坳陷昆仑山前发育的断鼻型圈闭,钻探kd1井白垩系获高产工业油气流.原油地球化学特征表明,其为高含蜡中质成熟原油,甾烷中C27、C28、C29甾烷呈反“L”型分布,以C29甾烷含量高为特征,萜烷类C29、C30重排霍烷、C30未知萜烷、C24四环萜烷、Ts含量相对较高.生物标志物特征表明,该原油来源于二叠系烃源岩.据原油成熟度分析认为,该原油高分子量芳烃和低分子量的轻烃是烃源岩分别在成熟阶段与高-过熟阶段产物.因此,kd1井白垩系原油是二叠系烃源岩成熟期、高熟期两期充注的混合原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