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4篇
  免费   42篇
  国内免费   36篇
测绘学   2篇
大气科学   5篇
地球物理   31篇
地质学   136篇
海洋学   9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14篇
自然地理   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4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01.
广泛分布于拉萨地块南部的林子宗群火山岩被普遍认为是新特提斯洋北向俯冲消减结束并由同碰撞向后碰撞构造背景转化过程中的岩浆作用产物,记录了从新特提斯洋俯冲结束到印度-欧亚大陆碰撞-后碰撞的丰富信息。本文对采集于拉萨地块西部亚热地区的林子宗群火山岩样品进行了年代学和岩石地球化学研究,结果显示:林子宗群火山岩为一套钾玄质系列的流纹岩,该岩石具有高硅(w(SiO_2)=73.90%~74.03%)、高钾(w(K_2O)=6.15%~6.28%)、高钾钠比(w(K_2O)/w(Na_2O)=2.14~2.65),富集K、Rb、Th、U、Hf等元素,亏损Nb、Ta、P、Ti、Sr等元素,具有明显的Eu负异常;林子宗群火山岩样品LA-ICP-MS锆石U-Pb年龄为50.1 Ma±0.3 Ma—51.3Ma±0.4Ma之间;结合前人研究,笔者认为亚热地区林子宗群火山岩为形成于印度-欧亚大陆同碰撞背景下的大陆地壳部分熔融的产物。  相似文献   
202.
目的:通过相位对比Micro-CT研究小鼠在体内耳微小结构,并探讨该技术对在体内耳微小结构的显示能力。方法:成年小鼠,麻醉后处死;应用基于传播的相位对比Micro-CT扫描小鼠双侧内耳;重建CT数据,像素点大小9μm;进行图像重组,得到像素点尺寸不同的CT图像。结果:在像素点大小为9μm的CT图像上,可清晰观察耳蜗蜗轴、骨螺旋板、椭圆囊斑、球囊斑等微小结构;像素点大小为36μm的图像仍可显示以上目标结构;像素点大小为54μm的图像上,各微小结构边缘不太清晰,只可显示其轮廓;像素点大小为72μm的图像上,椭圆囊斑和球囊斑已不可见。结论:基于传播的相位对比Micro-CT对小鼠在体内耳微小结构成像具有明显优势,且在像素点尺寸不大于36μm的条件下,相位对比Micro-CT可较为清晰地显示在体小鼠内耳微小结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