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5篇
  免费   39篇
  国内免费   32篇
测绘学   28篇
大气科学   12篇
地球物理   8篇
地质学   135篇
海洋学   33篇
综合类   34篇
自然地理   1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4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16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15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14篇
  1979年   3篇
  1978年   1篇
  1964年   1篇
  1960年   1篇
  194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31.
南极洲按地形特征和地质构造可分成东南极和西南极两大部分。东南极是一个前寒武纪克拉通地盾,一侧以横贯南极山的年轻造山带为界,其地壳厚度超过401里,在横贯南极山的克拉通一侧的地表由切割的断块高原所组成。西南极则由较年轻的陆壳地块组成,厚30公里以上,以深海槽为界。前寒武纪地盾陆地边界——东南极巨大块体推测下伏有前寒武纪变质岩类,根据冰碛砾石推断,该变质岩呈锒边状出露于西经15°和东经145°之间的陆地上。岩石变质程度主要为麻粒岩相,表明属高温并相对无水条件下形成,还见到有一些紫苏花岗岩体散布于整个周边地区。  相似文献   
132.
关于前寒武纪地壳演化最近讨论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到底大陆壳由来自地幔源岩的熔融产生年轻硅铝质,还是先前存在的硅铝层经过活动的再活化作用(再造作用)而成,研究采自北拉布拉多年龄约为2800Ma的两组石英-长石质片麻岩后,同意这种解释。即:北大西洋克拉通的晚太古宙大陆壳的形成和稳定化应包括“新硅铝层”的发生和原先存在地壳的“再造”。在北拉布拉多的希布伦(Hebron)和纳芝瓦克(Nachvak)峡湾之间的岩层中,有  相似文献   
133.
西澳大利亚中央伊尔冈地块所采集花岗岩石的详细Rb-Sr和Pb-Pb全岩同位素研究已用于制定太古宙地壳部分演化的成因模式。在以迪马尔斯-埃文斯顿(DiemalsEvanston)为中心的约4000km~2的地层上进行了研究。花岗岩岩层是复杂的,并包括片麻岩和多种多样变形的(块状到眼状结构)花岗岩侵入体。这些花岗岩体既侵入在花岗岩—片麻岩中,又侵入在绿岩岩层中。在广泛的浅  相似文献   
134.
本文为前寒武系一寒武系界限工作组自1972年至1981年国际地质对比计划(IGCP)项目第29项的工作小结。关于作者意见中的界限位置于1981年一季度已得出轮廓。所附两图示全球范围内该项目研究的区域以及选定的关键剖面内前寒武系一寒武系界限位置所考虑到的暂时结论。这方面在巴黎(1974)和剑桥(1978)工作组会议中也有了大体轮廓。最后,文中讨抡了古杯纲化石带、托马特(Tommotian)小壳化石、遗迹化石和三叶虫的地层价值,并注意到今后几年内应继续考虑下述主要问题: (1)全球界限剖面和界限点的位置和有代表性的地区,可能在亚洲。 (2)洲际对比。 (3)古生物学研究。  相似文献   
135.
河南省气象军干校老战友50周年联谊会,于2001年国庆节前夕在郑州召开.  相似文献   
136.
从煤炭开采引起的沉陷灾害出发,针对传统监测评价方法的薄弱环节,提出了光学遥感、雷达遥感干涉测量技术(InSAR)等先进遥感技术解决该问题的途径和对策,最后就先进遥感技术在沉陷灾害监测和评价中的应用前景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37.
从煤炭开采引起的沉陷灾害出发,针对传统监测评价方法的薄弱环节,提出了光学遥感、雷达遥感干涉测量技术(InSAR)等先进遥感技术解决该问题的途径和对策,最后就先进遥感技术在沉陷灾害监测和评价中的应用前景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38.
这里译出了《前寒武纪研究》45卷(1989)刊载的元古宙地球化学专辑的摘要部分,共21篇,全部为IGCP第217项“元古宙地球化学”在1987年6月于瑞典召开隆德(Lund)会议的研究成果。众所周知,在地球化学上以及热力和地球动力上,元古宙代表了从仍然主要为高深莫测的太古宙早期向着显生宙那个已建成完好对流的和板块构造格架的过渡时期。为此该专辑主要收集了一些有关陆壳发展的研究实例。地球化学及其特有的同位素化学方面就是为了探讨老地壳和岩浆源的来自地幔源物质的相关作用,提出元古宙地球动力特征的问题以及从元古宙角度考虑某些共同的岩浆、沉积学和变质成岩过程等目的服务的。情况是这样,元古宙特有的现象和岩石组合如奥长环斑花岗岩、斜长岩和A型花岗岩类大带均隐约呈现于其背景中。再者,由于这次会议是在斯堪的那维亚半岛召开的,因此有关波罗的地盾的资料占有相当多的篇幅。因为全部是摘要译文,难免有词不达意之处,读者如有兴趣,可参阅全文。  相似文献   
139.
14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