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1篇
  免费   22篇
  国内免费   10篇
测绘学   15篇
大气科学   15篇
地球物理   22篇
地质学   46篇
海洋学   10篇
天文学   5篇
综合类   11篇
自然地理   9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4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4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2篇
  196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根据露头、岩心及测井等资料,对比研究了宁县—合水地区长6、长7、长8储层裂缝发育特征的差异性,并讨论其开发意义。宁县—合水地区长6、长7、长8储层均发育构造裂缝和成岩裂缝两种成因类型,但各储层的裂缝产状、裂缝规模(纵向高度及平面长度)及裂缝发育程度存在较大差别。长6储层主要发育近东西向和近南北向两组裂缝,长7储层北东东—南西西向裂缝最为发育,其次为近东西向和近南北向,长8储层北东东—南西西向裂缝最为发育,其次为近东西向裂缝和北西西—南东东向;各储层均以发育高角度构造裂缝为主,但长6储层还发育一定数量中低角度泥岩滑脱裂缝,比例相对较大;在裂缝规模和裂缝发育程度上,长7储层裂缝最为发育,规模相对较小,长8储层裂缝发育程度最差,但具有较大的裂缝规模,长6储层裂缝发育程度和规模介于以上两者之间。由于长6、长7、长8储层裂缝发育特征的差异性,在现今地应力场作用下不同层位、不同产状裂缝开启能力会存在差异,因此在进行注水开发时,要根据各储层裂缝的发育情况,准确计算不同层位裂缝开启压力值,进而确定合理的注水参数,避免注水压力过大造成裂缝大规模开启。此外,通过计算长6、长7、长8储层脆性指数可知,长7储层脆性相对较大,且天然裂缝最为发育,适合采取体积压裂进行储层改造。  相似文献   
112.
Based on our previous work, the influence of annealing conditions on impurity species in in-situ arsenic (As)-doped Hg1-xCdxTe (x≈ 0.3) grown by molecular beam epitaxy has been systematically investigated by modulated photoluminescence spectra. The results show that (i) the doped-As acting as undesirable shallow/deep levels in as-grown can be optimized under proper annealing conditions and the physical mechanism of the disadvantage of high activation temperature, commonly assumed to be more favourable for As activation, has been discussed as compared with the reports in the As-implanted HgCdTe epilayers (x≈ 0.39), (ii) the density of V_textrmHg has an evident effect on the determination of bandgap (or composition) of epilayers and the excessive introduction of VHg will lead to a short-wavelength shift of epilayers, and (iii) the V_textrmHg prefers forming the VHg-AsHg complex when the inactivated-As (AsHg or related) coexists in a certain density, which makes it difficult to annihilate VHg in As-doped epilayers. As a result, the bandedge electronic structures of epilayers under different conditions have been drawn as a brief guideline for preparing extrinsic p-type epilayers or related devices.  相似文献   
113.
本文是研究边缘海和活动边缘褶皱建造地区岛弧的深部构造与表面构造的地质问题。由于岩浆运移,故这里最为充分地呈现了可视为具有部分熔融区域的软流圈。预计在构造活动地区软流圈较厚。在岛弧之间盆地内以现代的拉斑玄武岩为特征。异常地幔直接伸至地壳。深水盆地地区的软流圈埋深由30km(Пapece-Beлa盆地)到60-80km。拉斑玄武岩的年龄为由中新世到第三纪,以至到晚白垩纪,在构造活动地区,以及岛弧,边缘海、年青的山脉—褶皱建造地带热流值高,而在太平洋深水盆地和大陆地盾地区则热流值低,故表明其内力作用的机制是不相同的。含软流圈在内的上地幔过程取决于过渡带中的内力作用。过渡带中软流圈的形成是以低密度物质为先决条件的,同时导致体积的增大,过剩体积的出现促使岩石圈上升和拉伸,形成边缘海和岛弧区的深水盆地。拉斑玄武岩沿断裂溢出,软流圈隆起的过程伴随着强烈的矿化作用。山间岛弧之间的盆地和岛弧背部的构造过程与通过大洋中脊的过程相似,在大洋中脊处发现具有锌、铜和铁的硫化物沉积层的热液现象。例如在北纬13°和21°附近的东太平洋轴部地区的胡安德福卡中脊。所以,在过渡带地区古老的古裂谷构造可能是有用矿产的远景地区。  相似文献   
114.
讨论了在基于能量法确定地球重力场模型的过程中,利用最小二乘方法由沿轨扰动位数据解算位系数时法方程的特性,在该问题中,法方程只与卫星轨道有关。基于这一特点,阐明了最小二乘解算结果与是否使用参考重力场模型是无关的。在此基础上,根据不同的噪声水平,模拟了4种不同精度的沿轨扰动位观测值。分别进行了重力场模型恢复并分析了其恢复精度。结果表明,在现有加速度计校准水平下,能量法恢复重力场模型难以达到动力法的精度,用于时变研究尚存在一定的困难。  相似文献   
115.
泰安市乡镇水利站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的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曹文凯  禹海峰 《地下水》1998,20(4):183-184
本文通过对泰安市乡镇水利站的调查,找出了存在问题,并提出了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116.
利用雷达回波探测强降水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手段。采用 5 34 6 3测站 (呼市 )的探测资料与天气图相结合对以呼和浩特市为中心的一次强降水过程进行分析 ,得到了一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17.
在雅鲁藏布江-噶尔河一线以南,中印、中不、中锡和中尼边境以北的我国境内喜马拉雅地区,广泛出露着第三纪花岗岩类。它们以中-小型的岩体为主,零星断续地大致沿着喜马拉雅山系的总走向分布,构成一条范围广阔延伸千余公里的喜马拉雅第三纪花岗岩带。根据岩体的地质特征和岩石类型又可将该岩带分为二个带:高喜马拉雅电气石白云母花岗岩带和藏南低分水岭片麻状二云母花岗岩带。  相似文献   
118.
王军  林旭  刘飞禹  潘涛  符洪涛 《岩土力学》2014,35(Z1):113-120
筋材与土体接触面的相互作用较为复杂,它是加筋土工程设计中的关键所在。为了研究筋土界面的作用机制,采用福建标准砂与玻璃纤维土工格栅进行了一系列室内大型直剪试验,较为系统地分析了格栅横肋与纵肋及格栅几何尺寸对于筋土界面强度特性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格栅的横肋与纵肋在界面强度中均发挥了较大的作用,两者表现为不同的作用机制,当剪切位移较小时格栅横肋的被动阻力和纵肋的摩阻力起到共同承担荷载的作用;随着剪切位移的增大,横肋的被动阻力进一步提升,纵肋发挥了较为显著的提高筋材刚度的框架作用。因此,格栅的纵横肋需要按合理比例搭配才能发挥出较大的筋土界面强度。  相似文献   
119.
热亚矮星以其独特的性质受到人们日益关注.它们是年老椭圆星系中良好的紫外源,系统地研究热亚矮星的观测特征和形成机制可以帮助我们理解恒星演化、椭圆星系中"紫外超"现象的起源和球状星团的动力学演化.热亚矮星的形成模型主要包括单星模型和双星模型.双星模型包含三种渠道:公共包层抛射渠道、稳定的洛希瓣物质交流渠道和双氦白矮星并合渠道.该文系统地总结了热亚矮星的观测特征,并简要介绍了它们的形成机制.  相似文献   
120.
夸克物质与夸克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强子结构研究的进展使人们认识到了亚核子--夸克--的存在,随后,实验和理论上关于夸克之间作用渐近自由性质的发现使学者们明确地提出了"夸克物质"的概念.理论上预言的这种物质是否真的存在将在很大程度上检验目前基本强作用的理论.夸克星就是夸克物质的可能存在形式之一,相关研究也是人们探索超核密度物质状态的重要途径,该文简述脉冲星、中子星及夸克星的研究历史,总结了近年来夸克物质与夸克星研究的重要成果,指出了夸克星与一般中子星的异同以及若干夸克星候选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