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8篇
  免费   45篇
  国内免费   55篇
测绘学   6篇
大气科学   77篇
地球物理   25篇
地质学   101篇
海洋学   26篇
综合类   12篇
自然地理   31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24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20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0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高阳  潘华  汪素云 《地震学报》2014,36(4):698-710
介绍了模拟地震动时程的随机有限断层法及近年来对该方法的改进,改进后的随机有限断层法适合模拟中强地震;比较了不同场地方位角的中强地震近场地震动时程与平均伪加速度反应谱(PSA);定量分析了中强地震近场地震动模拟结果的参数敏感性. 结果表明:不同场地方位角的中强地震近场PSA在短周期部分差别较大;应力降是模型中最重要的参数,其对反应谱短周期部分影响最大;几何扩散系数对PSA的整体影响也较为明显. 将随机有限断层法应用到工程安全性评价工作中时,应当重点关注对反应谱短周期部分影响较大的应力降和该区域的几何扩散系数,同时要调查该区域优势场地方位角的分布,更加合理地控制中强地震近场强震动的模拟.   相似文献   
102.
高阳 《地下水》2019,(1):253-254
大洼灌区是以稻田为主的灌区,农业用水以水稻为主。为预测水稻耗水量,须分析育苗期、稻田期和生长期耗水量等定额。采用水稻生态肥控节水灌溉技术和节能灌溉技术,使灌区水稻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分别提高10%~15%和15%~20%。可以提高水分利用效率和肥料利用率,减少深层渗漏,降低土壤酸化和地下水污染的风险,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农业良性循环,实现精准化和产业化经营。对保证粮食安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03.
重庆夏季旱涝的欧亚环流特征分析   总被引:18,自引:5,他引:13  
计算了重庆地区夏季区域降水指数.采用相关、合成、奇异值分解等多种技术方法分析了重庆地区夏季旱涝的同期夏季和前期冬季欧亚环流特征,在此基础上定义了关键区环流指数.并分析了其对重庆地区夏季降水预报的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104.
东秦岭是我国重要的金属矿床成矿区域,尤其分布着占我国钼储量一半以上的东秦岭钼成矿带(张正伟等,2001a).近些年来,大量资料报道了东秦岭钼成矿带及其中重要的钼矿床的矿床特征及矿床成因(郭保健等,2006;黄典豪等,1987;李诺等,2009;李永峰等,2003,2006;叶会寿等,2006;周珂等,2009).  相似文献   
105.
吴娟  陈学忠  刘文平  吴伟  高阳  罗超  邓宾  周政 《地球科学》2022,47(2):518-531
流体活动及压力演化对于页岩气的富集或改造具有重要指示意义.以川南五峰组?龙马溪组页岩为研究对象,基于岩心和显微岩相学观察、流体包裹体分析测试、盆地数值模拟等方法,研究流体活动及压力演化过程.结果表明:川南五峰组?龙马溪组页岩脉体充填的矿物主要为方解石及部分石英,脉体矿物中捕获了丰富的有机包裹体,见到发黄色、蓝色荧光的气...  相似文献   
106.
张传庆  高阳  刘宁  周辉  冯夏庭 《岩土力学》2018,39(7):2626-2631
深埋隧洞工程越来越多,但相关工程经验积累不足,设计和计算方法远未成熟,深埋隧洞工程设计和施工安全控制需要大量现场监测和测试数据的支撑,而现有的监测和测试设计方法均针对浅埋工程的特点提出,在深埋隧洞施工过程中应用时遭遇到极大挑战。为此,首先依据现场揭露现象和多种先进观测技术获得的成果,分析了深埋硬岩隧洞施工期围岩的开挖力学响应特征和运行期衬砌的力学响应特征,剖析了现今主流观测方法存在的问题,提出了6条关于深埋隧洞典型断面监测和测试设计的建议,为促进此类工程相关设计方法的完善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7.
胡明明  周辉  张勇慧  张传庆  高阳  胡大伟  李震 《岩土力学》2018,39(11):4218-4225
针对常规沿空留巷技术在工作面回采速度和采空区作业危险性方面存在的局限性,提出了一种新型沿空留巷技术——宽断面预留墩柱沿空留巷技术,该技术的实施步骤为:首先掘进一条宽断面巷道,随后在巷道断面中心安设一排墩柱,墩柱的一侧为本工作面的运输巷,另一侧作为下一工作面的轨道巷,墩柱作为巷旁支护体使下一工作面的轨道巷保留下来以供使用。结果表明:在掘巷时设立墩柱能够维持宽断面巷道围岩的稳定,同时避免了传统沿空留巷在工作面后方作业,安全性得到了较大提高。在巷道掘进阶段,采用二次成巷技术和锚杆-墩柱联合支护技术可保证巷道的稳定;在留巷阶段,高强度的墩柱对沿空留巷顶板的切断和支撑有较好的控制效果,当墩柱间距为1.5 m时,切顶所需墩柱阻力为21.53 MPa,小于墩柱抗压强度(42 MPa),墩柱承载力满足沿空留巷要求,顶底板相对移近量为652 mm,墩柱压缩量最大值为164 mm,墩柱能起到一定让压作用,同时对顶板有较好的支撑,可以很好地适应沿空留巷顶板活动规律,现场应用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08.
利用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的短基线技术对汶川震前的地表形变进行面状监测。获取的是日本卫星L波段的ALOS PALSAR传感器拍摄的卫星数据。在Gamma软件处理下,将2007年6月至2008年5月的时隔320 d的6景数据,利用stacking技术得到汶川震中地区在震前一年内的变形速率。变形特征表明,沿着汶茂断裂带呈“凸”字形分布特征,断裂带处最大隆升值达24 cm,断层两侧出现下降的趋势,在绵虒镇附近达到最大沉降值22 cm。与前人用D-InSAR所做出的研究结果相比,二者具有很好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109.
吉木萨尔凹陷芦草沟组致密油储层沉积相分析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利用岩芯、薄片、录井和测井等资料,在识别各级次基面旋回界面类型及特征的基础上,将准噶尔盆地吉木萨尔凹陷芦草沟组划分为1个长期旋回,6个中期旋回,44个短期旋回,建立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对比格架。在总结地球化学、岩性、沉积构造、电性特征的基础上,综合分析古生物化石、测井等资料,以识别沉积相标志为主,进行单井、连井及平面沉积相分析。研究结果认为,吉木萨尔凹陷芦草沟组为咸化湖泊-三角洲沉积体系,岩性复杂多变,在机械、化学、生物等沉积作用共同影响下,形成由细粒碎屑岩、泥岩、碳酸盐岩构成的混积岩层。芦草沟组发育上、下两个致密油甜点体,上甜点体(SSC37-SSC42)为咸化湖相沉积,微相类型以滩坝为主;下甜点体(SSC6-SSC17)以三角洲前缘沉积为主,微相类型为席状砂、远砂坝等。利用开发试验区及水平井部署区的井多、井密的有利条件,对沉积相边界进行控制,从而实现平面微相的精细刻画,研究表明芦草沟组优质甜点以滩坝主体微相为主,主要集中发育在凹陷中心低隆起处。  相似文献   
110.
Genus Nassarius contains many subgenera, such as Zeuxis, Telasco, Niotha, Varicinassa, Plicarcularia, Nassarius s. str. and Reticunassa. On the basis of morp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shell and radula and sequences of mitochondrial cytochrome oxidase subunit I (COI) and 16S rRNA genes, Nassarius specimens collected from the South China Sea were identified and phylogenetically analyzed. Although Nassarius sp. and Nassarius (Varicinassa) variciferus were morphologically different in their shells, few variations were found among their radular teeth and sequences of mtCOI and mt16S RNA genes. Therefore, Nassarius sp. should be classified as N. (Varicinassa) variciferus. Nassarius (Zeuxis) sp. has only a subtle difference from Nassarius (Zeuxis) algidus on the shell, but it shows obvious differences in radular teeth and DNA sequence, indicating that they are two distinct species. Sequence divergence of mtCOI and mt16S RNA genes within Nassarius species was much lower than that between species, suggesting that these two genes are suitable for Nassarius species identification. Phylogenetic analysis (neighbor-joining and maximum parsimony) based on mtCOI and mt16S rRNA genes revealed the presence of two groups in genus Nassarius and a closest relationship between subgenera Zeuxis and Telasco. Species of subgenus Plicarcularia did not form a single clade. The molecular phylogeny was not congruent with the previous morphological phylogeny. The subgeneric divisions of genus Nassarius appear to be uncertain and unreliabl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