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3篇
  免费   71篇
  国内免费   101篇
测绘学   43篇
大气科学   67篇
地球物理   61篇
地质学   292篇
海洋学   47篇
天文学   10篇
综合类   21篇
自然地理   44篇
  2024年   4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29篇
  2007年   31篇
  2006年   24篇
  2005年   24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31篇
  2000年   30篇
  1999年   21篇
  1998年   24篇
  1997年   20篇
  1996年   26篇
  1995年   22篇
  1994年   18篇
  1993年   18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17篇
  1990年   15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3篇
  1976年   2篇
  1963年   4篇
  1959年   2篇
  1958年   2篇
  1955年   2篇
  195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81.
Resting cysts are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life cycle for many harmful algal bloom-forming dinoflagellates, and play vital roles in the recurrence and geographical spread of harmful algal blooms. Numerous factors have been suggested to regulate the formation of resting cysts, although only a few have been proven to be significant. Cyst formation can be induced by adverse environmental conditions such as drastic changes in temperature, light, salinity, and nutrient levels, and by biological interactions. In this study, we evaluated the ability of an artificial factor(fine sand particles) to enhance the formation of resting cysts. Fine sand particles were added to cultures of dinoflagellates that are known to produce cysts. The addition of fine sand particles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both the production rate and final yield of cysts in cultures of S crippsiella trochoidea, Biecheleria brevisulcata, and Levanderina fissa(= Gymnodinium fissum, Gyrodinium instriatum, Gyr odinium uncatenum). The largest increase in the final yield(107-fold) of cysts as a result of sand addition was in S. trochoidea. However, addition of fine sand particles did not induce cyst formation, or barely af fected cyst formation, in A kashiwo san guinea, Cochlodinium polykrikoides and Pheopolykrikos hartmannii, which are also known to be cyst-producing species. We speculated that addition of sand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the chances of cell collision, which triggered cyst formation. However, further research is required to test this idea. Importantly, our findings indicate that the addition of fine sand particles is a useful method to obtain a large quantity of cysts in a short time for laboratory studies or tests; for example, if a cyst viability test is being used to assess the eff ectiveness of ships' ballast water treatment.  相似文献   
582.
《海洋与湖沼》2019,50(6):1252-1262
多环马格里夫藻是一种世界性广泛分布的有毒有害藻华原因种。过去30多年里多环马格里夫藻藻华在许多国家频繁暴发且呈快速扩散趋势。过去的研究根据不同地理来源种群在核糖体大亚基基因序列的显著差别,将其分成4种不同核糖体型(ribotype),即东亚型、菲律宾型、美国/马来西亚型和地中海型。但是,不同核糖体型的种群在形态和超微结构上是否也存在可辨识差异尚未见深入研究。为此,本文对从中国青岛胶州湾、美国东海岸和马来西亚近海分离的三株多环马格里夫藻(中国株MPJZBC3、美国株CP1和马来西亚株MPCoKK23)的细胞表面形态和超微结构进行了比较研究,并进一步基于核糖体大亚基序列进行了分子系统学分析。结果首先证明了分离自胶州湾的多环马格里夫藻属于东亚核糖体型,而美国株和马来西亚株均属美国/马来西亚型(中国株与美国株及马来西亚株在1523个碱基的核糖体大亚基序列上相似性为93.6%)。但是,在所有常用的具有分类学意义的细胞形态学和超微结构特征上[细胞大小、单细胞或群体及群体细胞数、上下锥形状、横沟位移度(绕细胞圈数)、纵沟形态、顶沟形态、细胞核位置与形状、染色体形状与数目、叶绿体的形状、结构、数目及分布、淀粉核形态等],中国株与美国株和马来西亚株(也即东亚核糖体型和美国/马来西亚核糖体型)都没有明显可区分的差别。因此,我们认为应该在生活史、休眠孢囊形态和生理学特征(如毒素种类及毒性强弱)以及性别相容性(sexualcompatibility)等方面开展进一步比较研究,以获得对不同核糖体型种群的识别性状。在现阶段有害藻华的野外监测中,尤其是对于不同核糖体型种群可能造成的生物入侵的监测和追溯,多环马格里夫藻的鉴定尚必须以核糖体基因序列作为可靠的判决依据。  相似文献   
583.
本文首次对分离于我国广西北部湾的一株棕囊藻(Phaeocystis)纯培养进行了形态学研究。通过对其核糖体大亚基序列(LSU rDNA)进行了系统进化分析,并运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等,对该藻的游动单细胞和囊体细胞表面结构和超微结构进行了详细的观察。结果表明,通过分子序列和形态学特征确证了该纯培养为球形棕囊藻(Phaeocystisglobosa)。通过分子系统进化分析,从北部湾获得的球形棕囊藻与同属的P. antarctica和P. rex的亲缘关系较近,但与P. jahnii的亲缘关系相对较远。我们发现该藻至少有两种类型的细胞:具鞭毛游动细胞和无鞭毛囊体细胞,其大小分别为2.30—3.98μm和3.69—6.49μm。具鞭毛游动细胞表面具有1—2个位置不固定但形状较为规则的圆盘状凸起,细胞表面的鳞片大小无明显差别;囊体细胞均匀地分布在囊体上,囊体细胞表面光滑,有三个较短的附属物。具鞭毛游动细胞和囊体细胞有2个或4个叶绿体,具鞭毛游动细胞的细胞核位于细胞的中下部,而囊体细胞的细胞核则位于细胞的中上部。细胞分泌物在扫描电镜样品处理过程后形成多数与细胞相连的丝状物,且丝状物形成较为规则的五角星形结构,每个角与一根丝相连,有些丝状体上有"瘤状"结构。研究结果填补了我国在球形棕囊藻形态学和超微结构研究上的空白,为深入认识其生物学特征及其成囊机理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584.
潍坊滨海区开采卤水对资源及环境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野外实地调查、室内水质化验分析、图件制作和大量数据统计表明,按现状开采规模开采卤水,将导致地下水降落漏斗形成,并使卤水浓度、溴和氯化钠平均含量逐年降低,以及卤水资源面临枯竭等一系列问题,其根本原因是卤水开采规模过大。因此,大幅度压减卤水开采规模,是卤水资源可持续开发并保护好地质环境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585.
我国地球物理仪器的发展   总被引:14,自引:9,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回顾了我国地球物理仪器的发展历程,指出了大量进口对我国地球物理仪器发展的影响,强调了我国地球物理仪器工作者所进行的不懈努力,提出了我国地球物理仪器今后发展的四点意见:(1) 反复宣传地球物理仪器、观测、实验的重要性;(2) 逐步形成对地球物理仪器评价标准的共识;(3) 关注发展高新领域;(4) 营造国内仪器快速发展的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