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0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33篇
大气科学   60篇
地球物理   33篇
地质学   11篇
海洋学   6篇
综合类   8篇
自然地理   12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6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中国天气发生器降水模拟参数的气候变化特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廖要明  陈德亮  高歌  谢云 《地理学报》2009,64(7):871-878
利用中国672个站点1951-2007年的逐日降水资料,分1951-1978和1979-2007两个时段分析了中国天气发生器BCC/RCG-WG降水模拟参数的气候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在气候变化背景条件下,我国各地干日到湿日的降水转移概率P(WD)和湿日到湿日的降水转移概率P(WW)除了西部部分地区有增大的趋势外,其余大部地区均有减小的趋势.相对于P(WW),全国各地P(WD)的减小幅度更大.日降水量GAMMA分布形态参数ALPHA除西北地区西部部分地区有减小趋势外,其余大部地区略有增大趋势,尺度参数BETA在全国各地基本都保持增大的趋势,其中西北地区西部等地增大趋势尤为明显.相对于BETA的变化幅度,ALPHA的减小幅度较小,基本在6%以内.  相似文献   
42.
2022年夏季,中国气候总体呈现暖干特征。全国平均气温22.3℃,较常年同期偏高1.1℃,为1961年以来历史同期最高;全国平均降水量290.6 mm,较常年同期偏少12.3%,为1961年以来历史同期第2少。季内主要天气气候事件有:中国中东部地区出现1961年以来综合强度最强的高温过程,此次高温事件持续79 d,江南大部、江淮西部、江汉、四川盆地东部等地高温日数较常年同期偏多20 d以上,对电力供应和人体健康等产生不利影响;长江中下游及川渝地区出现严重夏伏旱,范围广、强度大,高温干旱叠加给农业生产、水资源、能源供保、长江通航能力等多方面带来不利影响;全国共发生19次区域性暴雨过程,珠江流域、松辽流域出现阶段性汛情;台风生成、登陆个数均较常年同期偏少,初台“暹芭”登陆强度强,对华南及江西等地造成一定经济损失,但对缓解华南高温和干旱有利。  相似文献   
43.
Chondrus is a type of commercially produced red seaweed that widely used for food and carrageen extraction. Although the natural life history of the alga had been well understood, the factors influencing development of the tetraspore and carpospore remain poorly understood. In the perspective of seedling resources, the regulation of early development is crucial for the seedling nursing; therefore, it is necessary to understand the physiological influences during its early development. In this study, we studied the effects of temperature and irradiance on the early development of Chondrus ocellatus Holm under laboratory conditions. The released tetraspores and carpospores were cultivated at different temperatures (10–28°C) and irradiances (10, 60 μmol photons m−2s−1) with a photoperiod of 12L:12D.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both tetraspores and carpospores are tolerant to temperatures of 10–25°C, and have the highest relative growth rate at 20°C. Irradiance variances influenced the growth of the discoid crusts, and the influence was more significant with increasing temperature; 60 μmol photons m−2s−1 was more suitable than 10 μmol photons m−2s−1. The optimum temperature and irradianc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seedlings was 20°C and 60 μmol photons m−2s−1, respectively.  相似文献   
44.
对2008年10月5日乌恰6.9级地震前短临异常特征进行了分析总结。强震前短临前兆特征为:①在空区内发生标志地震后围空区附近断裂发生预警地震;②与背景性条带相交出现前兆性小震条带;③地震波低值区出现高值回返;④地震活动异常增强—前兆性平静基础上出现短期增强及新疆大范围地震活动增强;⑤地磁垂直分量低值回返。  相似文献   
45.
介绍了2007年7月20日新疆特克斯5.9级地震的基本参数、震源机制解、地震序列特征、震源参数、发震构造和局部构造应力场等;分析了震前周围台站地震波参数的变化和部分地震学前兆异常特征。研究认为,特克斯5.9级地震发生在伊犁盆地南缘具有强构造运动背景的高应力少震区,是那拉提断裂发生左旋走滑错动所致,为一次孤立型的地震事件。震前观察到震中附近P波与S波振幅比的变化。震前震中周围地区曾出现4级地震围空、2级地震带状图像,震前5个月内北天山震群活跃,震前2个月地震窗出现异常。  相似文献   
46.
2004年12月26日印尼8.7级和2007年9月12日印尼8.5级地震不同程度引起新疆地下流体和形变的同震效应。震后,水位首先出现同震水震波,而后出现大幅度上升现象;水温出现震时脉冲突升,震后小幅度下降,然后逐步过渡到一个新的稳定状态。两次印尼8级地震,前者较后者水温和水位同震波到时短、波幅大、振荡持续时间长。重力仪记录到变化幅度极大、到时和结束时相当清晰的同震震波,且初始到时在其他形变记录仪器之前,持续时间较长;倾斜和应变记录到同震阶跃,但持续时间相对较短。垂直摆正常波动时有明显的固体潮,地震波到时后固体潮畸形变化或消失,地震波基本衰减完后,重新出现明显固体潮。  相似文献   
47.
自1977~2006年,新疆伽师地区相继发生了多次强地震.本文运用哈佛大学公布的该区域的CMT解,通过对不同地震的分布及断层性质的定量化分析,将地震分为三个时段,并由P,T轴拟合了该区域分时段的应力场方向,分析震源性质及区域应力场发现,1997年3月1日至2003年1月4日该区域的地震断层性质及应力场均发生了较大变化,而2003年2月24日起,其地震断层性质和应力场方向又恢复到了第一时段的状态,结合该区域地层速度模型和区域受力状况、构造背景、以及地震断层性质和分布规律等,作者提出了该区域地震断层性质及应力场变化原因是由于障碍体的存在结论.  相似文献   
48.
高歌 《气象》1999,25(11):62-63
8月份,降水分布大体呈南多北少态势,江南、华南等地降水明显偏多,湘、皖、鄂、赣等省局部地区发生暴雨洪涝;北方大部降水偏少,部分地区旱情严重.月平均气温,全国大部地区接近常年,北方光温条件较好,对农业生产有利;中下旬,南方大部出现连阴雨天气,气温显著偏低,光照条件差.9908号台风在广东深圳登陆.  相似文献   
49.
为确定锡铁山矿区辉长岩的形成时代、原岩性质和岩石成因,笔者对其进行锆石U-Pb年代学、岩石地球化学及Hf同位素的研究。结果表明:辉长岩LA-ICP-MS锆石U-Pb年龄为(514.7±1.1)Ma,属于中寒武世;岩石中SiO_2含量为47.88%~49.87%,MgO为4.66%~5.21%,TiO_2为0.47%~0.51%,P_2O_5为0.04%~0.05%,K_2O为0.34%~0.56%,Na_2O为2.67%~3.24%,Mg~#为61.67~65.84,为高铝的钙碱性系列岩石;具有略右倾的稀土配分曲线模式,显示明显的正Eu异常(δEu=1.74~1.92);岩石的锆石Hf同位素ε_(Hf)(t)为4.1~7.67,单阶段模式年龄(T_(DM1))为950~812 Ma,表明岩浆源区为亏损地幔。岩石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K、Ba、Sr和不相容元素U,亏损高场强元素Nb、Zr和P和Ti,显示为典型的岛弧岩浆岩特征。综合研究认为,锡铁山辉长岩形成在柴达木洋向北俯冲于祁连山地块之下的岛弧环境,进一步证实柴北缘在中寒武世发生了洋壳俯冲作用。  相似文献   
50.
近50年台风变化特征及灾害年景评估   总被引:31,自引:2,他引:29  
徐良炎  高歌 《气象》2005,31(3):41-44
根据近50年的气象资料,对西北太平洋台风生成和登陆的基本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同时根据近20年的社会经济和台风灾情资料,对全国范围的台风灾害年景进行了定量分析评估,并得出了一些有意义的结果,可供气象科技工作者和有关部门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