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1篇
  免费   77篇
  国内免费   15篇
测绘学   11篇
大气科学   10篇
地球物理   181篇
地质学   28篇
海洋学   5篇
综合类   13篇
自然地理   5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8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4篇
  1990年   1篇
  1976年   1篇
  197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太行山山前断裂西南段地壳介质各向异性特征浅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吴晶  高原  石玉涛  太龄雪 《地震》2008,28(2):115-122
根据太行山山前断裂西南端, 包括石家庄及其周边地区的位于太行隆起与华北盆地两大地质构造单元交汇处的构造环境复杂情况。 该文应用SAM分析方法与首都圈近4年(2002年1月至2005年8月)的观测数据, 分析该区地壳介质各向异性特征。 研究结果表明, 太行山山前断裂西南端快剪切波平均偏振方向与华北区域最大主压应力场方向一致, 是区域应力环境的较好描述。 该区慢剪切波平均时间延迟比较首都圈西北部和东南部均较小。 区内台站的快剪切偏振方向既受到区域构造背景应力环境的作用, 又受到局部的NNE向构造带的制约, 是两者共同作用的结果。 井径(JNX)台站的剪切波分裂参数与紧邻台站有明显不同, 其原因有待更多数据加以补充并做细致讨论。  相似文献   
42.
剪切波分裂分析系统SAM(2007)——软件系统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地震各向异性是一种普遍现象,利用剪切波分裂可以研究地壳介质的地震各向异性特性,这是地震学研究中的一个前沿课题。本文介绍了基于SAM(2003R)发展的剪切波分裂系统分析方法软件——SAM(2007)。SAM(2007)在保留原软件系统优点的基础上,修改和发展了新的功能,在资料预处理、数据分析和结果输出等方面都进行了更新或发展,增加了地震定位模块,使新的软件系统更适用于国内的区域地震台网或流动台网资料的处理和分析。  相似文献   
43.
利用辽宁遥测数字地震台网营口台的地震波形资料,采用高原等剪切波分裂SAM分析方法,对1999年11月29日辽宁省岫岩MS5.9(ML5.3)地震前后的地震序列进行了剪切波分裂分析. 通过对营口台的资料分析表明,快剪切波优势偏振方向为ENE-WSW向,与该地区主压应力方向一致,也与华北区域构造应力场方向一致;平均慢剪切波时间延迟在岫岩地震前显示增加,可能反映了震前的应力积累过程. 营口台的快剪切波优势偏振方向还与小地震活动空间分布走向一致,与活动断层走向相关. 快剪切波偏振的月平均变化直方图也显示,地震前两个月快剪切波偏振方向似乎也有变化,但这个现象还需要更多资料的证实.   相似文献   
44.
使用营口地震台记录的地震波形资料, 对1999年11月29日辽宁岫岩MS5.9地震前后进行剪切波分裂分析, 结果表明剪切波分裂参数在岫岩地震前后有明显的变化, 慢剪切波时间延迟在岫岩地震前约142天开始增加, 揭示了震前的应力积累过程. 应力积累的持续时间与震级的关系符合对数坐标下的直线拟合经验统计关系.  相似文献   
45.
地震剪切波分裂(SWS)可用来监测饱和流体微裂纹岩石的细微形变。本文报告了由小地震记录到的剪切波分裂系统性变化的证据,通过监测震前的应力积累可预测即将发生的大震的时间和震级。通过对冰岛西南部的M1.7级震群事件到台湾Ms7.7级集集地震等15个震例(其中包括成功预测的冰岛西南部的M5.0地震)的剪切波分裂研究,可以看到预测效果。大地震发生前观测到剪切波分裂时间延迟会明显增加,而临震前短时间内时间延迟会突然下降。研究表明,震级与临震前这种时间延迟增加的持续时间和减小的持续时间的对数都具有线性相关。然而,作为日常应力预测常缺乏适当的持续小震群。可靠的地震预测需要应力监测站(简称SMS)中采用毗邻钻孔中的可控源井间地震技术。利用应力监测站的全球网络实时应力预测世界范围破坏性地震是非常可能的。  相似文献   
46.
唐幼纯  韩凤银  高原  王伟君  李丽 《地震》2002,22(3):77-80
单键群(SLC)方法是分析地震活动性的一个有用的工具,根据SLC特征参量的时间滑移计算,对川滇地区的地震活动性特征和地震活动趋势进行了总结分析。地震活动事实表明, SLC分析及有关的SLC特征参量可以有效地反映出地震活动的特征,并可用来进行地震趋势分析。研究认为,川滇地区的地震活动可能将较强。  相似文献   
47.
云南地区地壳介质各向异性——快剪切波偏振特性   总被引:26,自引:7,他引:19       下载免费PDF全文
石玉涛  高原  吴晶  罗艳  苏有锦 《地震学报》2006,28(6):574-585
通过对云南遥测地震台网2000年1月1日——2003年12月31日4年资料的分析, 使用剪切波分裂SAM综合分析方法,获得了云南地区10个数字地震台站的快剪切波偏振结果. 结果表明, 云南地区大部分台站的快剪切波偏振优势方向主要为近N——S或NNW方向; 位于活动断裂上的台站的快剪切波偏振优势方向与活动断裂的走向一致;与GPS主压应变方向一致,与区域主压应力方向基本一致;少数台站的快剪切波偏振较为复杂,或与活动断裂的走向及GPS主压应变方向不一致. 这样的台站总是位于几个断裂的交会处,反映了复杂的断裂背景和复杂的应力分布特征. 快剪切波偏振优势方向代表了原地最大主压应力方向,受到区域应力场和断裂分布等多种因素的控制.   相似文献   
48.
华夏地块东南部地壳地震各向异性特征初步研究   总被引:9,自引:5,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研究采用SAM剪切波分裂分析方法,使用福建区域数字地震台网记录到的(1999年01月~2003年12月)的波形资料,挑选符合剪切波窗口条件的记录,得到华夏地块东南部地区23°N~29°N,116°E~120°E)10个台站的剪切波分裂参数. 研究结果表明,该区域快剪切波平均偏振方向为NW109.4°±42.6°,慢剪切波平均时间延迟为2.5±1.5(ms/km),快剪切波平均偏振方向对应该区的水平主压应力方向. 闽东台站NW方向的快剪切波偏振优势方向揭示了NW向的水平主压应力和NW走向断裂的构造意义. 两个闽西台站NE方向的快剪切波偏振优势方向与区域水平主压应力方向不一致,与NE走向的断裂一致,体现了局部构造和局部应力场的复杂性. 本研究证实,位于活动断裂上的台站的快剪切波偏振方向的优势方向与断裂走向一致,位于海边或岛上的台站的快剪切波偏振方向较为离散,主要是受到不规则表面地形和断裂交汇的影响. 慢剪切波延迟时间的空间分布特征,显示沿海地区慢剪切波延迟时间变化较大,而内陆地区则较为平缓.  相似文献   
49.
青海西金乌兰湖—玉树板块缝合带的基本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相似文献   
50.
在青海南部西起西金乌兰湖、东至玉树巴塘一带,自北向南依次分布着上三叠统巴颜喀拉山群、柯南群、巴塘群及结扎群四套地层,它们之间均以断层为界。多年来一直被人们称为“同期异相”的产物。但对它们的形成发展及相互关系众说纷纭,莫衷一是,特别是产于巴壤群中的西金乌兰湖—玉树深大断裂(拉竹龙—西金乌兰湖—金沙江断裂的一部分)更是引人注目,被许多学者视为重要的板块缝合线。但对该断裂的玉树以西部分,因资料欠缺,述及甚少。近年来,随着青南地区1:20万区域地质调查的进展,在这一方面获得了大量的资料,并提出了一些新的看法。本文在搜集了该区历年资料的基础上,运用板块构造的理论,对该区的地质构造发展作一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