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1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8篇
测绘学   2篇
大气科学   2篇
地球物理   3篇
地质学   39篇
海洋学   14篇
天文学   7篇
综合类   2篇
自然地理   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1.
本文采用一个具有初始缺陷的环,作为管道屈曲传播的分析模型,材料为理想弹塑性。首先根据大变形理论.计算出它在外力作用下的屈曲破坏外形,然后基于Croll准则,通过数值计算,求得了屈曲传播压力。证实了Croll提出的简化模型是符合实际的。  相似文献   
12.
This paper reviews the dynamics of ocean pipes aspirating fluid and presents a selective review of the research undertaken on it. It focuses on the equations of motion, fluid-solid interaction at the inlet of the free end of the pipe, the stability mechanism of pipes aspirating steady fluid, etc. In particular, some unresolved or partly resolved issues on these important aspects are discussed. Finally, the promising future development in this area is discussed.  相似文献   
13.
杜兵盈  刘飞  刘勇  刘宇崴  高洪岩  甄淼  张铁安 《地质论评》2022,68(1):2022010002-2022010002
我国东北古生代—中生代洋陆构造演化存在较大争议。黑龙江省中东部地区二叠纪—早侏罗世岩浆活动强烈、矿床发育,为我们认识中国东北晚古生代至早中生代洋陆转换过程以及成矿地质背景提供了重要素材。本文在系统总结黑龙江省中东部的蛇绿岩、岛弧岩浆岩和矿床学研究成果基础上,分析并识别出洋内弧前弧玄武岩、富铌玄武(安山)岩和英云闪长岩—奥长花岗岩—花岗闪长岩(TTG)等岩石类型,并将研究区二叠纪—早侏罗世洋陆演化与成矿划分为二叠纪、早—中三叠世、晚三叠—早侏罗世三个阶段。(1)早二叠世佳木斯地块东侧的前弧玄武岩、富铌玄武岩和TTG岩类记录了古太平洋初始俯冲和洋陆俯冲,由于该西向俯冲导致佳木斯地块和松嫩地块间弧后拉张形成牡丹江洋,这期间佳木斯地块上的金矿围岩花岗岩类为与古太平洋俯冲背景有关的I型花岗岩。(2)早—中三叠世牡丹江洋发生双向俯冲消减,其中与牡丹江洋西向俯冲板片后撤相关的成矿序列为斑岩型钼矿。(3)晚三叠—早侏罗世佳木斯地块东缘受到古太平洋持续俯冲,以及晚三叠世末期—早侏罗世早期牡丹江洋闭合,形成松嫩地块和佳木斯地块同碰撞、碰撞后伸展以及古太平洋俯冲相关的岩浆事件,该时期主要形成早侏罗世斑岩型钼矿床和矽卡岩型多金属矿床。  相似文献   
14.
黑龙江省受古亚洲洋、蒙古—鄂霍茨克洋和环太平洋构造体系影响及叠合改造,地质演化历史复杂,作为其重要演化记录的地层一直是研究的重点,并且近年来获得了一批高精度年代学数据和古生物方面的资料。本文基于近30年黑龙江省的区域地层研究成果,结合前人资料,梳理和总结了20世纪《黑龙江省区域地质志》出版后前新生代地层研究的新进展,初步确定了前寒武纪地层主要为中—新元古界的划分对比方案,将传统作为地块基底的部分前寒武系厘定为古生界,就部分古生代地层时代做了修正,提出了中生界划分对比新方案。另外,将一些造山带非史密斯地层厘定为俯冲增生杂岩,并就其物质组成的基质和岩块进行了总结,进而为区域地层划分对比和地质构造演化提供黑龙江省地层方面的资料。  相似文献   
15.
北洛河下游河槽形成与输沙特性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齐璞  孙赞盈 《地理学报》1995,50(2):168-177
北洛河发湖泊于黄河粗沙来源区,年均含沙量达128kg/m^3年均流量仅25m^3.s,是典型的多沙河流,但由于泥沙主要由高含沙洪水输送,平水流量小,含沙量低,经常保持窄深稳定河槽,使高含沙洪水挟带的泥沙能顺利输送而不淤,并形成弯曲性河流。  相似文献   
16.
乡村旅游开发与老年人环境感知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浙江省余姚市大岚镇柿林村国家4A级景区对29位老人与43位非老人进行分组问卷调查,对老年组与非老年组的自然环境感知、经济环境感知、社会关系感知、旅游及游客感知差异进行卡方检验(X^2).结果表明,两组人群对环境感知存在着明显差异.乡村旅游地老年人环境感知具有较强烈的乡土意识、对游客与旅游开发普遍持积极的支持态度、希望承担旅游地主人的角色、希望更多分享旅游带来的经济利益等特点.从旅游地老年人这一特殊人群的角度证实了旅游地居民支持旅游发展9个要素的结论,同时发现了中国老人的一些不同之处,提出了期待期的概念,提出从物质和精神两个层面入手,实现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氟铝交互作用对茶园土壤氟吸附动力学特征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氟的不同初始浓度及不同水土比情况下,茶园土壤对氟的吸附平衡时间均在25min左右,但对动力学方程拟合效果有一定差异,除了初始浓度为4.0mg/L(水土比10∶1)、20.0mg/L(水土比40∶1)、100.0mg/L(水土比40∶1和20∶1)处理氟的吸附动力学不能用一级动力学方程或二级动力学方程描述外,其余处理均可以用双常数方程、Elovich方程、一级动力学方程、二级动力学方程和抛物线方程这5个动力学方程描述。在铝存在下,不同氟铝比对氟的吸附动力学过程有明显影响,表现为吸附速率下降,吸附平衡时间延长,50min左右达吸附平衡。动力学方程拟合效果虽然有一定差异,但均可以用这5个动力学方程描述。在有无铝存在下,茶园土壤氟的吸附动力学特征用双常数方程和Elovich方程描述的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8.
天文星表入库的自动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天文数据主要包括星表、星图、光谱、文献资料等,其中星表是包含天体信息的数据表格,是天文学家最常用到的天文数据。目前天文数据分布存储在全球各个数据中心。中国最大的天文数据中心是北京天文数据中心,其数据库的重要部分是天文星表数据库。本文阐述了建设天文星表数据库的意义,着重探讨了星表自动入库工具的实现,并介绍了在天文星表数据库基础上的数据融合和数据挖掘。  相似文献   
19.
宫辰  程日辉  沈艳杰  高丹 《世界地质》2018,37(1):171-184
通过对取芯井砂岩镜下特征及孔隙度渗透率变化的分析,研究了北黄海盆地东部坳陷下白垩统砂岩的成岩作用及其储层意义。结果显示,储层砂岩类型以长石砂岩、长石石英砂岩和岩屑石英砂岩为主,处于中成岩作用阶段的A亚期末期至B亚期早期。主要的成岩作用类型有压实作用、压溶作用、胶结作用、交代作用、蚀变作用、溶蚀作用和重结晶作用,主要孔隙类型有粒间孔隙、粒内孔隙、填隙物内孔隙和次生裂缝。长石砂岩是主要储层。压实作用、压溶作用、胶结作用和重结晶作用使砂岩孔隙度减小,降低了储层物性,起到破坏性作用;交代作用、蚀变作用和溶蚀作用使砂岩孔隙度增大,改善了储层物性,起到建设性作用。孔隙度和渗透率整体上由浅变深而呈现由大到小趋势,在深度为3 000~3 020 m和3 140~3 250 m时出现异常高值,孔隙度与渗透率的异常高值带是次生孔隙发育带。  相似文献   
20.
华南留茶坡组与灯影组的地层对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硅质岩为特征的留茶坡组广泛地分布于湘、黔、渝等华南地区。在留茶坡组中普遍夹有厚度不一的白云岩层或泥质粉砂岩和其上0~10 cm厚的紫红色黏土岩。在湘西桃源,以宏体藻类为主的"武陵山生物群"产自于此白云岩层之下的硅质岩所夹黑色页岩中。该宏体生物群在化石的形态类型、组合面貌以及埋藏和保存特征等方面与产自于陡山沱组顶部的鄂西"庙河生物群"和黔东北"瓮会生物群"较为相似。但与后两个生物群相比较,"武陵山生物群"中藻体分枝的宏体藻类贫乏,且宏体生物的结构构造相对简单、演化水平相对较低,时代应为伊迪卡拉(震旦)纪陡山沱期晚期。而留茶坡组中所夹的白云岩层或泥质粉砂岩可能系灯影峡期的海平面下降、地壳上升在相对深水相地区的反映。湘黔一带留茶坡组的时代应为伊迪卡拉(震旦)纪至早寒武世早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