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0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17篇
测绘学   31篇
大气科学   19篇
地球物理   8篇
地质学   59篇
海洋学   18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12篇
自然地理   35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5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3篇
  1980年   2篇
  1976年   1篇
  1965年   1篇
  196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72.
西灶沟铅锌矿,经河南省地矿厅第二地质调查队详查评价,证实为一中型铅锌矿床,并发现金的单独矿化。科研所提出该矿床是一个金矿新类型,应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该类型金矿产于熊耳群火山岩中,严格受断裂构造控制,金矿为小型矿床,品位中等,以银金矿为主。金赋存于方铅矿、闪锌矿、黄铁矿等矿物中,与铅锌矿关系十分密切,多产于铅锌矿体中。该类金矿在区域上有明显的找矿标志。  相似文献   
73.
汝州阳坡一带的洛峪口组,归属于上元古界洛峪群。洛峪口组自下而上可划分出四个岩性段,其中一、二段相当于汝阳洛峪口村附近建组剖面上的洛峪口组,三、四段则为汝州地区新发现的地层,它们之间均呈整合接触关系,时代归属晚元古代青白口纪。洛峪口组四个段,在岩性组合上具有较强的规律性,反映出潮下、潮间、潮上的沉积环境交替出现。海平面振荡频繁,发育三个Ⅱ类层序,除Ⅱ3顶部为Ⅰ型层序界面外,其他层序的顶底界面均为Ⅱ型层序界面。三个层序均具有共同的沉积特征,海侵体系域不发育,饥饿段出现的层位低  相似文献   
74.
为查明中卫-贵阳输气管道南充嘉陵江隧道工程地质条件,提供隧道设计基础数据。采用了工程地质测绘,工程钻探,室内实验,冲压水实验,施工回访等手段,取得了隧址区地质构造特征、隧道围岩基本特征,、隧道区水文地质条件、隧道开挖涌水量等资料。通过分析,隧道位置的选择和埋置深度是可行的,施工和后期运营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75.
根据空间灰度共现矩阵纹理分析原理,制作卫星红外云图纹理分析法系统。选取50幅2003~2004年甘肃西部汛期对流性降水的FY-2红外云图,进行纹理特征量的计算和统计分析,并用甘肃省肃北县2004年6月29日18时的FY-2冰雹云的红外云图为个例进行检验。结果表明:该系统能够有效提取反映对流云团纹理特征的参数值;汛期强对流云红外云图的能量值接近1,比惯性矩和熵的特征量大2个量级。  相似文献   
76.
易超  王贵  李华明  张艳  骆效能 《地质论评》2019,65(Z1):187-188
正近年来,我国砂岩型铀矿的勘查取得了较大的进展,在我国北方相继发现了多个中-大型的砂岩型铀矿床(张金带,2016)。其中,鄂尔多斯盆地东北部东胜地区砂岩型铀矿资源量丰富。随着勘查力度的不断加大,继皂火壕铀矿床后,相继发现了纳岭沟、大营两个砂岩型铀矿床。本文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研究新发现铀矿床的成矿特征,总结铀成矿有利空间,并指明了该区下一步找矿方向。  相似文献   
77.
文章基于渗出砂岩型铀矿成矿机理和模式,认为渗出砂岩型铀成矿作用不同于渗入砂岩型铀矿成矿作用,其成矿预测和找矿标志也不同;提出了渗出砂岩型铀矿成矿作用两大基本关键条件识别标志:红杂色含矿建造原生成因和其中控矿灰色砂体的后生成因识别;在提出的红杂色沉积建造中渗出砂岩型铀矿“上红下黑、上下连通、红中找灰、灰中找矿”总体找矿新思路基础上,阐明渗出砂岩型铀成矿区域预测评价条件和标志:深部富铀富有机质沉积岩建造、区域构造、区域建造、放射性异常信息和综合预测标志等,提出并阐述“小凹陷成大矿”条件;系统建立渗出砂岩型铀矿床预测定位标志体系,特别是野外可识别的宏观标志,包括控矿构造、沉积建造、蚀变改造、铀矿化砂岩颜色、外来有机质特征等,并对比了渗入和渗出砂岩型铀成矿预测标志。提出的渗出砂岩型铀矿识别标志体系不仅对区分“渗入”和“渗出”两种矿化成因,而且对厘清控矿要素、指导成矿预测和找矿工程部署具有重要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78.
为探究土体导热系数的基本规律,采用瞬态平面热源法测试了冻结过程土体导热系数。研究了土体在不同温度、含水率和干密度物理指标下导热系数变化规律,分析了这三个物理指标动态变化对土体导热系数的影响机制。基于试验数据,建立了DT、RF、GBDT、AdaBoost、SVR、BPNN共六种机器学习模型以预测土体导热系数,通过四个性能指标评估了六种机器学习模型的预测能力,并与三种经验模型进行了对比。此外,基于RF和GBDT进行了特征重要性分析。结果表明:未冻结阶段土体导热系数无显著变化。剧烈相变阶段,因含水率和干密度的不同,土体导热系数随温度的降低分别呈现出减小和增大的趋势,其中增大的趋势随着含水率的增加而增加。冻结阶段,因测试过程中土样的水分蒸发和迁移,土体导热系数随着温度的降低而减小。土体导热系数均随干密度和含水率的增加而增加。根据评估结果,六种机器学习模型中RF的表现较好(RMSE=0.036,MAE=0.028,R2=0.993,AD=0.004),明显优于三种经验模型,RF相较于经验模型也能更准确地预测出其他地区的土体导热系数,建议使用RF预测冻结过程土体导热系数。特征...  相似文献   
79.
岩溶地区休闲农业旅游对土壤环境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探明在川东岩溶地区蓬勃兴起的休闲农业旅游活动对土壤生态环境的影响,以重庆市铜梁区黄桷门奇彩梦园(黄门现代农业园区)(下称“奇彩梦园”)和北碚区金果园(休闲观光果园)(下称“金果园”)游步道两侧的土壤样区为研究对象,通过现场调查、采样和实验室分析,研究了土壤各生态指标受影响的距离、受冲击规律及重金属潜在风险。结果表明:受农业游憩影响,两园区土壤含水量、土壤有机质、土壤全氮及碱解氮随着离游径的距离变小呈递减的趋势,土壤容重呈递增的趋势,而土壤pH值仅在奇彩梦园表现出随离游径的距离变小呈递增趋势,各指标受影响的范围主要集中在4 m内;运用践踏指数分析得出两园区处于轻度践踏状态,土壤腐殖质层和草本并没有完全破坏,土壤生态环境在自然状态下可以得到一定恢复。通过对两园区土壤重金属的评价,发现各样区土壤环境处于清洁或尚清洁状态,Cd和Pb在部分样区内含量达到安全警戒状态(污染指数>0.7),需采取措施重点防控。   相似文献   
80.
根据历史和实测资料的统计分析,得到义乌市的降水变化特征。结果表明:丰水期义乌市的涝年偏多,旱年偏少,而枯水期则旱年偏多,涝年偏少。厄尔尼诺事件的当年或翌年,义乌市的降水显著偏多,而拉尼娜事件的当年或翌年,义乌市的降水则显著偏少。丰水期平均入梅日偏早,平均出梅日偏晚,平均梅雨日数偏长,平均梅雨量偏多,而在枯水期则反之。义乌市6月6—15日入梅的可能性最大,出梅日期的时间分布相对比较分散,其集中期的发生规律不如入梅集中期明显。厄尔尼诺事件的当年或翌年,义乌市的出梅日偏晚,而拉尼娜事件的当年或翌年,义乌市的出梅日偏早。研究结果可为水库源区雨季的人工增雨作业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