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94篇
  免费   155篇
  国内免费   154篇
测绘学   118篇
大气科学   110篇
地球物理   105篇
地质学   408篇
海洋学   70篇
天文学   9篇
综合类   72篇
自然地理   111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20篇
  2022年   26篇
  2021年   23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24篇
  2018年   20篇
  2017年   24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29篇
  2014年   57篇
  2013年   35篇
  2012年   37篇
  2011年   48篇
  2010年   39篇
  2009年   32篇
  2008年   47篇
  2007年   58篇
  2006年   61篇
  2005年   43篇
  2004年   42篇
  2003年   25篇
  2002年   28篇
  2001年   24篇
  2000年   29篇
  1999年   30篇
  1998年   25篇
  1997年   18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14篇
  1993年   18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3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5年   1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与侵入岩有关的金矿床是近年来识别出来的一种新的金矿类型。这类金矿床常在远离汇聚板块边缘的克拉通边缘环境中产出,与已知的W/Sn岩浆省叠加。它们具特征性的Au+Bi+W+Te+Sb+As等亲石元素金属组合,在时空上和成因上与中等还原的分异Ⅰ型侵入岩密切相关,随就位深度的不同而显示不同的矿化特征。形成于地壳浅部环境(〈5km)中的金矿床常与岩株、岩墙或岩床有关,金矿化大多数以浅成低温脉、网状脉或角砾岩筒产出;形成于地壳深部环境(〉5km)中的金矿床常与深成侵入岩体有关,金矿化以席状脉、云英岩或浸染状块体产出。流体包裹体研究表明成矿流体的类型随着成矿深度的不同而显示有规律的变化,形成于较浅部环境中的金矿床一般包括高温(〉350C)、不混溶的盐水(〉30%NaCleq)和低盐度(〈5%NaCleq)含CO2液相包裹体;而形成于较深部环境中的金矿床含有大量低盐度含CO2液相(〈10%NaCleq)包裹体,有些矿床晚阶段流体含有中高盐度(10%~40%NaCleq)的盐水。含CO2流体无论在挥发份的出溶过程中还是在金属迁移过程中都起了重要的作用。与侵入岩有关的金矿床在中国有广阔的找矿前景,而中国东部金矿省和钨/锡成矿省的叠加部位是寻找该类型矿床的有利地段。  相似文献   
992.
欧游散记     
《地图》2006,(1):110-112
对地图收藏爱好者来说,欧洲发达国家真是个好地方! 纪尧姆和他的GPS 纪尧姆(GEYUEHE)是给我们开车的法国 小伙,瘦瘦高高的,驾驶起这辆将近 20米长的奔驰大客如烹小鲜。法国城 市的道路都不宽,这辆庞然大物挤进去如同胡同 里的大象,看似绝望的地方,他却总能轻巧地掉 过身去。每次履险如夷之后,大家就像看了一场 杂技表演,长出一口气地同时回报以由衷的掌声。 我们问导游,“他多大了?”他会回过头用  相似文献   
993.
基于遥感技术的中国北方沙质荒漠化防治建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中国北方地区人类活动对地表组成物质的扰动特征,将中国北方沙质荒漠化土地治理区划分为绿洲周缘农业型沙质荒漠化、农牧交错带农牧型沙质荒漠化、草原牧业型沙质荒漠化三种类型;利用1975年M SS卫星图像数据和2000年ETM卫星图像数据为信息源,在M APG IS软件支持下,采用人机交互方法对沙质荒漠化土地类型进行信息提取,编制研究区1975年和2000年沙质荒漠化土地类型分布图,在根据沙质荒漠化土地类型的变化幅度确定沙质荒漠化土地变化类型的基础上,通过1975年和2000年沙质荒漠化土地类型分布图的叠加分析,查明了中国北方近25年来沙质荒漠化土地的时空演化规律,结合中国北方不同沙质荒漠化土地治理区的自然条件和人类活动特征,提出了中国北方沙质荒漠化土地治理建议。  相似文献   
994.
通过对影响防雷接地因素的分析,利用公式计算和维度分析法,提出了防雷接地的优化设计方案.  相似文献   
995.
通过现场取样、显微镜检、细菌培养、组织病理、电镜观察以及PCR检测等研究手段,对2008年9月浙江省舟山市普陀区某梭子蟹养殖塘混养的脊尾白虾"白浊病"进行了系统的病原学研究。结果表明,病虾体色发白,反应迟钝,血淋巴液呈浊白色,严重患病白虾血淋巴中的血细胞几乎没有或者极少,代之以大量与血细胞形似的寄生虫;组织病理切片及电镜观察发现,病虾心脏、肝胰腺、肌肉、鳃部等组织寄生有大量单细胞寄生虫,该寄生虫虫体形态特征、显微结构及宿主临床症状与本实验室之前研究报道的感染三疣梭子蟹和锯缘青蟹的血卵涡鞭虫类似;采用已建立的针对血卵涡鞭虫ITS1基因的引物对"白浊病"病虾的血淋巴样品进行PCR检测,可扩增出585bp左右的特异条带。综合以上研究结果,确定该寄生虫为血卵涡鞭虫(Hematodinium sp.)。有关脊尾白虾感染该寄生虫的报道在国内外尚属首次。  相似文献   
996.
利用CINRAD/CC新一代天气雷达资料、MICAPS常规气象观测资料、NCEP再分析资料和自动站加密降水量资料,对2020年5月6日午后出现在甘南高原东部地区的一次局地大冰雹天气过程进行诊断分析。结果表明:午后增温引起的不稳定层结、高原地形的动力抬升作用和有利于对流发展的高低空环流形势配置,是触发这次强对流天气的主要原因。在雹云发展演变中,雷达探测到回波中心强度持续≥55 dBZ、钩状回波、弱回波区、悬垂回波和中气旋等典型的雹云特征,对甘南高原大冰雹天气临近预报具有较好的指示意义。此次冰雹过程和超级单体紧密相连,雹体形成并降落在中气旋周围的强回波区域中,主要呈现钩状回波特征。  相似文献   
997.
罗泽军  张清照  石振明  潘青  俞松波 《地球科学》2022,47(12):4484-4497
工程岩体开挖会遇到各种复杂应力条件,岩体在荷载作用下随时间会产生流变现象,这种“累进性破坏”导致工程岩体常出现滑坡、塌方、大变形和支护困难等问题.为解释天然岩体结构面的流变现象,以天然红砂岩结构面为研究对象,基于结构面三维形貌扫描试验、结构面分级加载剪切蠕变试验,对天然岩体结构面的剪切蠕变特性进行系统研究.研究发现,岩体结构面蠕变变形量与蠕变应力和结构面三维形貌特征指标正相关;岩体结构面蠕变曲线可分为3个阶段,即过渡蠕变、稳态蠕变和加速蠕变阶段,当法向应力一定时,结构面三维形貌特征指标越大,发生的蠕变破坏越剧烈;基于结构面剪切蠕变曲线与剪切蠕变速率曲线特征,建立了参数物理意义明确的岩体结构面剪切蠕变经验模型.   相似文献   
998.
不同碳源富集的石油烃降解菌群结构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原油和正十六烷为唯一碳源,从长期受石油污染的环境中富集和分离具有不同功能的石油烃降解菌,并利用平板法和PCR-DGGE法时不同碳源富集到的菌群结构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利用2216E平板从以原油和正十六烷为碳源的富集液中各得到两株菌,分另11为TJ-1、TJ-2和TJL-1和TJL-2,分子生物学方法鉴定结果表明,这4株菌分别为短小芽孢杆菌(Bacillus pumilus)、威尼斯不动杆菌(Acinetobacter venetianus)、Oceanobacillus picturaeP和短小芽孢杆菌(Bacillus pumilus).PCR-DGGE分析结果表明,以原油和正十六烷为碳源的富集液中优势菌分别有5种和2种,且2种富集液中的优势菌明显不同.对比PCR-DGGE和平板法分析结果,可以看出PCR-DGGE法能够提供更全面的菌群结构信息.  相似文献   
999.
2018年2月12日河北省廊坊市永清县发生MS 4.3地震,易县地震台形变观测数据出现异常变化。选取2017年6月—2018年2月易县地震台DSQ型水管仪和VP型宽频带垂直摆EW向数据记录,采用db4小波变换方法进行分析,结果发现:水管仪EW向小波分解的第6和第7阶细节存在周期为64—256 h的信号,垂直摆EW向小波分解的第5、6、7阶细节中存在周期为32—256 h的信号,均偏离正常动态背景,不属于自然环境干扰,应为河西务断裂正断性质的破裂所致。  相似文献   
1000.
利用GPS量测运动物体速度的功能可以用来进行波浪量测,由于卫星移动与波浪运动在频谱上有不同的特性,自GPS讯号中分离出波浪运动速度,通过方向波谱分析理论,可以计算求得波浪参数和波谱.但偶尔的卫星讯号漏损和水位谱低频噪声等问题会导致较大的误差,移动平均法可以有效解决此问题.经实验室及海上实测验证的结果可知,用GPS与海上浮标量测波浪的结果一致,表明可以由GPS讯号中计算出正确且可信赖的波浪信息,其中波高和周期的误差均小于5%,波向约有10°的误差,此误差不随波浪大小而改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