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6篇
地球物理   1篇
地质学   22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199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江山-广丰地区所在的信江红色盆地与金衢红色盆地同属于NEE向赣杭断陷盆地带的组成部分.赣杭构造带自早白垩世晚期开始强烈拉张,红色盆地形成.红层下部夹有层状玄武岩,全岩K-Ar年龄为98~105 Ma,属早白垩世晚期.岩石地球化学特征表明研究区有两类玄武岩:江山陈塘坞一带的拉斑玄武岩,礼贤、广丰一带的碱性橄榄玄武岩.Nd、Sr同位素组成分析显示,拉斑玄武岩类(87Sr/86Sr)i值为0.705 4~0.707 0,εNd(t)值为1.69~0.70(接近于0),表明源区为基本未受壳源物质混染的原始地幔,在弧后陆缘环境下快速拉张而上升,呈熔岩被形式分布于信江盆地东部;碱性橄榄玄武岩(87Sr/86Sr)i值为0.707 6~0.708 0,而εNd(t)值偏低(-6.43~-5.18),表明来源于已受壳源物质混染的富集地幔,在拉张加剧、裂陷加深的构造背景下喷发,相对集中分布于盆地中部,范围小于拉斑玄武岩.二者的差别主要是地幔源区受到不均匀混染所致.研究表明,早白垩世晚期至晚白垩世期间,太平洋板块俯冲的角度由缓变陡以及向东南方向的后退作用,对弧后陆缘的快速拉张并形成赣杭带红色断陷盆地及其玄武岩起着关键性作用.  相似文献   
12.
浙江唐家坞组西湖组的微古植物及其地层划分对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13.
浙江省西北部白垩纪火山岩Nd-Sr同位素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浙江省白垩纪火山岩叠置在扬子地块和华夏地块两个不同的基底构造单元之上,不同构造单元的火山岩Nd同位素组成存在重大差异,其中扬子地块火山岩Nd初始值较高,εNd值介于-8.9~-0.9之间,平均为-4.6(n=33);华夏地块火山岩εNd值介于-14.1~+1.2之间,平均为-6.7(n=69)。同时,两个地块火山岩的εNd值均随时间增高、模式年龄均随时间降低的趋势十分明显。扬子地块区从135~124Ma形成的第Ⅰ旋回至110~90Ma形成的第Ⅲ旋回酸性火山岩εNd和t2DM平均值分别为-6.2、-2.4、-2.2和1.42Ga、1.11Ga、1.09Ga;华夏地块区内同时代3个旋回酸性火山岩的εNd和t2DM平均值则为-10.1、-7.2、-5.5和1.75Ga、1,49Ga、1.35Ga。推测浙江省广泛发育的白垩纪流纹质火山岩可能是基底变质岩部分熔融形成,由于持续的玄武岩底侵作用,造成幔源物质的加入量显著地随时间增加。  相似文献   
14.
扬子(地台)东南缘,自江西乐平向北一直缺少上、下古生界之间角度不整合接触关系的报道.本文通过新发现的一系列加里东期角度不整合接触关系,结合下古生界中2期强烈褶皱的变形分析,论证了扬子东南缘北段(浙皖赣相邻区)存在加里东期褶皱.  相似文献   
15.
罗能辉  颜铁增  蒋振频 《铀矿地质》2007,23(5):268-274,297
文章论述了安徽歙县浅变质岩系微古植物化石的产出特点(计有27属40种)和它的时代意义,分析研究了西村组和昌溪组的优势属,分别为Leiominuscula,Leiofusa,Asperatopsophos-phaera,Germinosphaera,Melanocyillum和Germinosphaera,Leiominuscula,Leiopsophosphaera,Triangumorpha,Leiofusa等各5属。通过对比论证,提出西村组、昌溪组形成的地质时代应为中元古代蓟县纪。  相似文献   
16.
杭州上泥盆统西湖组露头层序地层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依据露头剖面层序地层的详细研究,将杭州上泥盆统西湖组划分为2个三级层序,其高频变化表现为:海进及低位体系域的粒序变化主要表现为下粗上细的正粒序组构特征,总体表现为自下而上沉积水体由浅变深的退积型旋回;高位体系域自下而上表现为由细变粗的逆粒序组构特征,总体构成下细上粗的向上变浅的进积型旋回。认为构造活动和海平面变化是控制西湖组层序发育演化的主要因素,并将其发育演化分成三个阶段:滨岸相之近滨上部转换为前滨与后滨交替沉积阶段,曲流河之河道与边滩反复沉积阶段,浅海陆棚与近滨下部相间沉积阶段。  相似文献   
17.
中元古界蒙山组、陈塘坞组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据浙江省浦江县蒙山剖面建立蒙山组和陈塘坞组等二个地层单位层型,将二组归并为平水群。同时,恢复了平水群的地层名称和修订了它的含义,下部蒙山组细碧—角斑岩建造(未见底)和上部陈塘坞组海相砂泥岩建造,与上覆地层双溪坞群为整合关系,它代表浙江省西北部最老的基底。通过对层型剖面微古植物化石和同位素年龄的研究对比,提出平水群地质时代归属中元古代。对层型剖面层序地层、岩石化学、稀土、微量元素的分析研究,认为平水群的细碧—角斑岩形成于岛弧环境。  相似文献   
18.
赣杭构造带红层盆地原型及其沉积作用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5  
盆地原型是指盆地沉积时的构造属性类型,盆地原型分析就是按阶段的盆地结构分析法。文章暂不讨论赣杭带晚侏罗世-早白垩世早期的火山杂色断陷盆地,而以实地观察资料和前期研究成果,对早白垩世晚期以后形成的一系列NEE方向分布的红色断陷盆地及其沉积作用进行综合分析。盆地红层下部夹有玄武岩层,已有的K-Ar年龄值为 105~98Ma,由此判断赣杭带红色断陷盆地演化从早白垩世晚期开始。早期属典型的断陷盆地,呈现半地堑式形态,北界为向南倾斜的正断层,南界为超覆不整合。晚白垩世中后期演变为拗陷盆地,沉积盆地扩大,南北两侧均见到超覆不整合,北侧部分地段保留早期断裂边界。河流沉积作用为最主要沉积作用方式,盆地中心部位可见少量内生沉积的白云岩、泥灰岩及炭质泥岩。沉积组合大致为湖泊相、冲积扇相、三角洲相及河流相,代表了拉张型盆地的基本沉积类型,也反映了断陷湖盆由初始拉张断陷、中后期扩张为拗陷、到最后萎缩的完整过程。  相似文献   
19.
浙皖赣相邻区加里东期构造变形特征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浙皖赣相邻区在加里东时期受到华南加里东构造事件的影响,前震旦纪基底及早古生代早期盖层强烈隆升并褶皱变形,皖浙赣邻接部位早-中石炭世地层直接覆盖在中元古代浅变质岩系之上,东端清凉峰一带的中石炭统覆盖在上寒武统之上,但尚未见到有加里东期岩浆活动的证据.同时,古陆南侧及东侧震旦纪-早志留世盖层向南(东)滑脱,接触带附近与基底一并形成倒转产状及倒转褶皱;北侧向北滑脱形成滑覆褶皱及临溪盆地、兰田残留向斜盆地.印支、燕山事件对加里东构造形迹产生了不可忽略的改造,最终形成了基本延续至今的构造格局.  相似文献   
20.
浙江桐庐栖霞组可划分为二个(竹蜓)带:上部为Cancellina neoschwagerinoides-Verbeekina grabaui带,归属祥播阶;下部为Misellina claudiae带,归属罗甸阶.栖霞组被划分出3个正层序和6个四级层序.高频旋回层研究表明:栖霞组主要的成岩环境有台地相、浅海陆棚相和盆地相三种类型,从下至上总体反映为台地向盆地的演化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