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0篇
  免费   41篇
  国内免费   30篇
测绘学   17篇
大气科学   17篇
地球物理   55篇
地质学   115篇
海洋学   23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9篇
自然地理   14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3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21 毫秒
231.
对目前提出的光谱指数用以提取叶片叶绿素含量的适应性进行了分析和评价。通过分析,解释了为什么研究者得出这些指数与他们的观测样本叶绿素含量有显著的相关的结论以及为什么某个研究者提出的某个指数和叶绿素含量间的关系用于其他样本时会失效。此外,改进了一个农作物冠层叶绿素含量的提取模型,通过独立实测数据验证,效果较好,认为是可以用于其他地区农作物叶绿素含量提取的模型。  相似文献   
232.
阐述在我国南方百色地区复杂的地球化学景观条件下,氧气勘查地球化学技术能否有效地发现地下油田的分布范围并准确地圈出它们埋藏位置的应用研究成果。指出在百色盆地不同类型油田上方和周边都有较好的氧气异常显示,且氧气异常分布形态特征与笔者建立的异常模式相吻合。认为氧气勘查地球化学技术在我国南方复杂景观条件下有较好的指示效果。  相似文献   
233.
文章以磨溪气田为例,重点论述氡气异常在石油、天然气勘探中对油藏、气藏边界和油-水或气-水边界的指示效果,通过对该气田测量成果的研究表明:(1)氡气异常在指示和反映断裂构造时,异常强度大、峰值高,且异常分布范围窄,表现出单点或两点突然出现的窄峰区;(2)当油气保存条件好、储量规模大时,氡气异常反映的油-水、汽-水边界峰值适中;(3)当地下水丰富且活跃时,氡气异常强度相对较高,规模较大,油气保存条件一般不好.此项研究成果在石油、天然气勘探中可降低投资成本,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34.
氡气测量技术在油、气勘查上取得一定应用效果的同时,其方法不可避免地也会受到干扰因素的影响,进而给氡气异常推断解释上带来一些困惑.查明这些干扰因素,并提出消除办法,对确立氡气测量方法的找油、气效果具有重要意义.阐述了我国南方湿热气候条件下某些干扰因素的表现特征以及对氡气测量在数据采集的重现性、周期性有关的质量问题和对氡气异常推断解释上存在问题的认识.笔者认为,尽管氡气测量方法存在着这些问题,但是,氡气测量在应用于推断并预测油-水和气-水边界上具有独特的指示作用.  相似文献   
235.
某区放射性环境地质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某区拟建隧洞沿线的条带状区域进行了放射性环境地质调查。共采集和分析岩土(芯)放射性核素镭、钍、钾样品111组,地下水和地表水样品5组;现场测定岩土放射性样品392组。结果表明,在该区域内,某煤矿巷道中煤层和砂岩接触带煤、砂岩中镭-226比活度出现高值异常,相应的内照射指数和外照射指数也超过相关标准中规定的放射性核素限量,该异常带环境辐射剂量率也较高。镭-226的富集可能源于煤中有机质对放射性核素的吸附和解吸过程。建议在隧道选线过程中尽力避让这一地段。  相似文献   
236.
泉州湾蟳埔潮间带大型底栖动物功能群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比较不同生境的大型底栖动物功能群,根据在泉州湾蟳埔潮间带3种生境类型获得的大型底栖动物数据进行了分析。2011年4月-至2012年1月在泉州湾蟳埔潮间带获得大型底栖动物101种,其中浮游生物食者(Pl)、植食者(Ph)、肉食者(C)、杂食者(O)和碎屑食者(D)物种数分别为21种、18种、21种、26种和15种。光滩(沙滩)、互花米草和牡蛎石三种生境大型底栖动物物种数、平均栖息密度、平均生物量、多样性指数的优势功能群多样化,表明泉州湾蟳埔潮间带大型底栖动物功能群的复杂化和多样化,这种特征是潮汐、生境、底质粒径等环境因子共同作用的结果。潮汐导致潮间带的空间异质性(沉积物粒径的差异),空间异质性导致大型底栖动物功能群组成的差异。互花米草、牡蛎石构成了多种小生境,有利于众多大型底栖动物的栖息。还讨论了大型底栖动物物种鉴定水平和功能群划分标准不同对功能群研究结果的影响。  相似文献   
237.
内蒙古乌努(奴)格吐山铜铅锌矿整装勘查区位于得尔布干成矿带西南段,是我国北方重要的Cu-Mo-Fe-Au-AgPb-Zn成矿带。近年来随着多接收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MC-ICP-MS)的广泛应用,使Mo、Cu、Fe、Zn等同位素的研究应用于矿床学研究中。本文通过对乌努格吐山斑岩型矿床黄铜矿Cu同位素、辉钼矿Mo同位素组成,绢云母Ar-Ar年龄进行研究,借此探讨该矿床的形成时代、矿床成因。结果显示,矿床成矿早阶段的绢云母坪年龄为181.9 ± 1.1Ma,等时线年龄为181.0±2.3Ma,与辉钼矿Re-Os等时线年龄相一致。而石英+钾长石+辉钼矿+黄铜矿+黄铁矿脉中和石英+黄铜矿+黄铁矿脉中黄铜矿的δ~(65) Cu平均值分别为0.31y‰和0.40‰,显示黄铜矿的δ~(65) Cu值从早到晚逐渐增高,这可能为流体出溶过程中~(63) Cu优先进入富气相流体,残余岩浆流体逐渐富集~(65) Cu的结果。辉钼矿的δ~(98) Mo/δ~(95) Mo介于-0.16‰~0.35‰之间,说明在成矿作用的过程中Mo进入不同的矿物组合中并发生了同位素分馏,可能受到了氧化还原条件、温度等物理化学条件的变化,或者是辉钼矿的多型特征的影响。得尔布干成矿带矿床的形成与蒙古鄂霍次克洋的演化密切相关,结合前人研究成果,将成矿带斑岩型矿床分为240~230Ma、180~200Ma、150~160Ma三期。  相似文献   
238.
王芃  张忠杰  张晰  韩颜颜  王敏玲  侯爵  徐涛 《岩石学报》2014,30(4):1179-1187
龙门山是我国东西构造、地貌分界线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两侧的岩石圈结构差异,是形成龙门山造山带的主要原因之一,并对龙门山的构造演化起着持续影响。为了解龙门山两侧壳幔结构差异,本文从重力角度探讨跨龙门山地区的地壳密度结构。我们使用EGM2008模型的重力异常数据,以最新的阿坝-遂宁人工源地震剖面速度模型为基础,得到了龙门山造山带中段及其邻区的精细地壳密度结构。密度结构显示松潘-甘孜地区和四川盆地分别具有软弱和坚硬的下地壳。根据本文所得到的地壳密度结构模型,我们认为龙门山的隆升主要受印度洋板块与欧亚大陆板块的陆-陆碰撞作用影响,强烈的挤压作用使青藏高原物质向东运移,东移物质在青藏高原东缘龙门山地区受到坚硬的四川盆地的阻挡转而向上运移,造成了龙门山的隆升。  相似文献   
239.
目前,对介质衰减各向异性性质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均匀介质中,而衰减各向异性对反射地震数据的影响则较少考虑。针对粘弹各向异性盖层/储层反射模型,应用粘弹各向异性分界面反射、透射理论,研究了盖层Thomsen各向异性参数δ、ε变化时模型分界面P-P波、P-S波的AVO响应,分析了盖层中相速度各向异性、品质因子以及衰减各向异性;并综合以上研究结果分析了盖层的衰减各向异性对AVO分析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粘弹各向异性介质中不仅存在相速度各向异性,还存在衰减各向异性;并且后者的各向异性程度要大于前者,S波的衰减各向异性程度要大于P波。仅考虑界面反射时,随着各向异性参数δ的变化,P-P波反射的临界角位置变化,临界角前后反射系数也发生变化;随着各向异性参数ε的变化,P-P波反射的临界角位置以及临界角前的反射系数几乎不发生变化。盖层的衰减各向异性随各向异性参数δ、ε变化明显,会给AVO分析带来假相,在AVO分析前必须加以校正。  相似文献   
24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