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6篇
  免费   18篇
  国内免费   51篇
地球物理   1篇
地质学   192篇
综合类   2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8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塔北铅锌矿床是西天山吐拉苏盆地中新近勘查成功的一个重要热液型铅锌矿床。矿体赋存于晚泥盆世-早石炭世大哈拉军山组第五岩性段酸性凝灰岩中,受断裂构造控制。矿石硫化物的δ34S值介于0.5‰~7.3‰,估算获得成矿流体的总硫同位素值δ34S∑S约2.7‰,具岩浆硫的特征。晚期石膏的δ34S值为4.7‰~5.3‰,表明石膏可能是火山热液中的SO2发生歧化反应或火山喷发带出的H2S挥发分在近地表的氧化环境中反应生成的。矿石铅同位素组成十分稳定,并与大哈拉军山组火山岩的铅同位素组成相似,指示成矿物质来源于赋矿火山岩。碳、氧同位素组成指示成矿流体中碳主要来源于深部岩浆。塔北铅锌矿床可能属于矿化较深的浅成低温热液型矿床。  相似文献   
82.
地处华北地台北缘的内蒙古哈达门沟、柳坝沟金矿床,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先后发现的以广泛发育钾长石化为特色的两个大型金矿床(刘庆生等,1999;李强之等,1999;聂凤军等,2005).其中,哈达门沟金矿床发现较早,前人在此做了很多工作,但关于成矿物质来源仍存在不同认识,且对硫同位素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与矿体剥蚀程度关系的探讨尚不深入.  相似文献   
83.
富乐多金属矿床位于川滇黔铅锌多金属成矿区南东部,位于扬子地块西南缘的川滇黔多金属成矿带是我国乃至世界上重要的分散元素成矿域,该区是我国重要的铅、锌、镉、硒、锗生产基地之一,目前已发现大、中、小型铅锌多金属矿床和矿点400多个,富乐铅锌多金属矿床位于该成矿域南东部,其铅锌储量规模属中型,但是伴生Cd、Se、Ge、Ga多种分散元素储量规模分别达到大型、大型、大型、小型.  相似文献   
84.
金路金矿床位于华北克拉通和中亚造山带的结合部位,矿体受北东向韧-脆性断裂控制,赋矿围岩为太古宇小塔子沟组变质岩和三叠纪片麻状二长花岗岩。以流体包裹体和电子探针分析为研究手段,讨论了成矿流体的特征、演化及其与金矿化的关系。其热液成矿过程可划分为乳白色石英阶段(Ⅰ阶段)、石英-黄铁矿阶段(Ⅱ阶段)、石英-多金属硫化物阶段(Ⅲ阶段)和碳酸盐阶段(Ⅳ阶段) 4个阶段,自然金主要产于Ⅲ阶段的石英和黄铁矿中,以粒间金、裂隙金和包体金的形式产出,成色较高。石英中原生包裹体主要有水溶液包裹体、含微量CO2水包裹体、含子矿物多相包裹体3种类型。Ⅰ阶段石英中以水溶液包裹体和含微量CO2水包裹体为主,均一温度较高,为365~405℃,盐度为7. 9%~11. 7%,密度为0. 61~0. 70 g/cm3;Ⅱ阶段石英中3种类型包裹体均发育,均一温度为335~390℃,盐度为4. 3%~36. 1%,密度为0. 62~0. 79 g/cm3;Ⅲ阶段(主阶段)石英中发育3种类型包裹体,均一温度为270~367℃,盐度为1. 7%~37. 8%,密度为0. 64~1. 1 g/cm3。成矿流体属H2O-Na Cl-CO2体系,成矿温度和流体盐度呈逐渐降低趋势,密度则呈现逐渐增大趋势。根据流体包裹体岩相学特征和矿床地质特征,认为流体沸腾作用和硫化作用是本矿区金沉淀成矿的主要机制。综合分析认为矿床成因类型为岩浆热液矿床。  相似文献   
85.
新疆东准噶尔卡拉麦里地区以金水泉、双泉、南明水、苏吉泉东等为代表的金矿床,构成了一套与晚古生代碰撞造山有关的金成矿系统。矿床夹持于区域性的卡拉麦里深大断裂和清水—苏吉泉大断裂之间,矿化受次级脆-韧性断层控制,以中等至陡倾斜的含金石英脉和破碎蚀变岩的形式产于晚古生代浅变质火山沉积岩中。流体包裹体、H-O-S-Pb同位素和热液锆石U-Pb年代学研究表明,成矿流体具中高温(集中于240~330 ℃)、低盐度(<6% NaCleq)、富CO2的变质流体特征,成矿物质来自赋矿的火山沉积岩系,流体不混溶(相分离)和水-岩反应(围岩硫化作用)是导致金沉淀的主要机制,成矿深度变化于7~15 km之间,成矿时代约为314 Ma。晚石炭世至早二叠世,研究区的构造体制由挤压向走滑或走滑伸展转换,构造应力的释放导致深部变质脱水形成的低盐度CO2-H2O-NaCl±CH4含金流体,沿走向NW至近EW向的走滑剪切断裂向地壳浅部流动,并在脆-韧性过渡带或脆性变形带的次级断裂中形成含金石英脉及蚀变岩型金矿石。  相似文献   
86.
87.
贵州丫他卡林型金矿床流体包裹体特征及其成矿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黔西南丫他金矿床是典型的沉积岩容矿的微细浸染型金矿床。从流体包裹体的角度,探讨了丫他金矿床成矿的温度压力条件和流体演化。各阶段石英、雄黄的流体包裹体岩相学和显微测温研究结果表明:主成矿阶段包裹体主要类型有H2O、CO2和CO2-H2O包裹体,流体包裹体组合呈现CO2-H2O不混溶的特征,晚成矿阶段包裹体类型主要为H2O包裹体;从主成矿阶段到晚成矿阶段,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由139~268℃变化至121~194℃,盐度由2.9%~7.4%变化至2.7%~6.6%。根据共存CO2包裹体和H2O包裹体的等容线计算法,还原主成矿期包裹体捕获温度为260~294℃,捕获压力为59~98 MPa。对比不同类型金矿床中的富CO2流体特征,指出黔西南卡林型金矿床中存在的富CO2流体可能在金的搬运过程中起到一定的作用,CO2-H2O相分离可能是导致矿质沉淀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88.
贵州太平洞金矿床流体包裹体特征及流体不混溶机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太平洞金矿床是兴仁-安龙金矿带灰家堡金矿区的重要卡林型金矿之一。流体包裹体研究证明,石英-黄铁矿阶段(Ⅰ)、石英-黄铁矿-毒砂阶段(Ⅱ)、石英-方解石-雄黄阶段(Ⅲ)的包裹体类型丰富,以气液水两相包裹体、CO2-H2O包裹体和纯液相水包裹体为主,CO2两相包裹体、纯气相有机质包裹体和有机质-H2O包裹体次之,偶见气液有机质包裹体。由Ⅰ→Ⅱ→Ⅲ阶段,气液水包裹体均一温度(200~260℃→180~240℃→100~160℃)呈现逐渐降低的趋势。在Ⅰ阶段的石英中,只在局部偶见到CO2-H2O包裹体和气液两相水包裹体共生;在Ⅱ阶段的石英中,纯液相水包裹体、气液两相盐水包裹体、CO2-H2O包裹体、CO2包裹体及纯气相有机质包裹体共存,它们共生在同一平面中且气液两相盐水包裹体和CO2-H2O包裹体测温数据相差不大,说明当时捕获的是不均匀成矿流体,它是由含有机质的成矿流体经历了CO2-低盐度水的不混溶作用形成的。因而认为,太平洞金矿床中成矿早期流体不混溶作用不明显,主成矿阶段流体的不混溶作用是导致金矿质沉淀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89.
者桑金矿床处在滇黔桂"金三角"构造带中,该矿床的形成经历了沉积成岩期、热液成矿期及表生氧化期,黄铁矿及毒砂为矿床的重要载金矿物。通过岩相学特征、标型矿物研究,发现热液成矿Ⅰ阶段中主要载金矿物为毒砂,热液成矿Ⅱ阶段为金矿化最主要阶段,主要载金矿物为黄铁矿。黄铁矿呈胶状、细粒状、破碎状;毒砂呈粗粒板柱状,维氏硬度偏低为其载金标型。晶胞参数测试表明,黄铁矿a值在5.4300~5.4325之间,成矿Ⅰ阶段至成矿Ⅱ阶段a值逐渐变大。载金毒砂明显富S、Co亏As,导致b、c、β均低于理论值。各成矿阶段的黄铁矿及毒砂中主量、微量元素及硫同位素组成呈现一定变化规律,成矿物质主要来自于富含有机质的围岩。者桑金矿床为中低温热液矿床。  相似文献   
90.
云南省富宁县者桑金矿床成矿流体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云南者桑金矿床中流体包裹体岩相学、显微测温、稀土元素、氢氧同位素的分析,探讨了成矿流体特征。研究表明:存在液体包裹体、纯液体包裹体、纯气体包裹体和含液体CO2包裹体4种流体包裹体类型;液体包裹体均一温度为83.4~248.2℃,盐度为0.18%~6.45%,密度为0.85~1.0 g/cm3,成矿压力为10.9~59.4 MPa,成矿深度为0.2~2.2 km;各成矿阶段石英及方解石稀土元素特征表明,其成矿物理化学条件为还原环境。δ18OH2O值为-6.1‰~4.9‰;δDV-SMOW值为-40.3‰~-74.8‰,表明成矿流体来源为大气降水,岩矿石有机碳含量达到0.12%~0.45%,金品位与有机质含量呈正相关,黄铁矿及毒砂δ34SV-CDT值为9.2‰~10.2‰,表明者桑金矿床成矿热液中硫化物沉淀所需硫源为围岩中有机质与硫酸盐反应提供的还原硫。成矿热液在下渗过程中混合建造水,受到岩浆烘烤作用及地温梯度影响后再向上循环,金矿化发生在成矿流体的热循环与赋矿围岩的相互作用过程中,并在构造有利部位沉淀富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