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6篇
  免费   18篇
  国内免费   51篇
地球物理   1篇
地质学   192篇
综合类   2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8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玉龙斑岩铜(钼)矿床是亚洲最大的斑岩型铜矿床,包含多种矿化类型,成矿作用复杂。作为典型的斑岩型矿床,岩浆熔融体的性质在玉龙铜矿床的形成过程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将分别从岩浆熔融体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出发,解释玉龙矿床为何能成为玉龙成矿带中唯一一个超大型矿床的原因。在熔体演化方面,笔者主要通过对熔体密度、粘度的计算获得有关数据,以了解熔体运移、含矿流体分离的过程,以解释玉龙铜矿床为何能形成如此规模的矿床。  相似文献   
102.
四川东北寨金矿床是近年来在我国西南地区发现的最大金矿床之一。 对于矿床的成因,至今众说纷纭,现有三种观点:①成矿与动力变质作用有关;②由变质热液作用成矿;③由岩浆热液作用成矿。  相似文献   
103.
当前海底喷流(Exhalation)成矿作用,已被人们广为关注。然而,人们一般仅将它与贱金属硫化物矿床相联系,公认的、最具典型意义的莫过于Sedex型矿床了。至于喷流作用对金矿化的发生和成矿,在我国尚未引起足够的重视。近年来大量地质事实的积累和现代海底扩张中心正在形成的块状硫化物中金的富集机制的研究表明,海底喷流热液不仅可搬运Cu、Pb、Zn等,而且也能搬运Au、Ag等而成矿。倘若热液沉淀时,Au与其他贱金属发生了分离,或原本就仅含金而贫于贱金属,则形成独立的海底喷流型金矿床。  相似文献   
104.
小西弓金矿床位于甘肃北山造山带南部,矿体受NWW向次级断裂控制,赋矿围岩主要为中元古界西尖山群变质岩。成矿过程可分为3个阶段:石英-黄铁矿阶段(早阶段)、石英-多金属硫化物阶段(主成矿阶段)和石英-碳酸盐阶段(晚阶段)。对主成矿阶段石英中的流体包裹体、微量元素和氢、氧同位素开展研究,以期查明成矿流体性质,探讨矿床成因。主成矿阶段石英中主要发育气液两相水溶液包裹体、CO2-H2O三相包裹体和纯液相CO2包裹体,均一温度介于194~397 ℃,盐度为2.2%~8.9% NaCleqv,密度为0.63~0.98 g/cm3。利用CO2-H2O三相包裹体计算出主成矿阶段流体包裹体捕获压力为257~395 MPa,成矿深度为9.5~14.6 km。流体包裹体测温、激光拉曼光谱分析与石英微量元素特征表明,成矿流体为中高温、低盐度、中低密度的CO2-H2O-NaCl±CH4体系,且具有相对还原性的特点。主成矿阶段石英的δDV-SMOW值为-100.2‰~-75.6‰,δ18 O H 2 O 值为+4.15‰~+8.31‰,主成矿阶段流体以变质水为主,流体不混溶作用是金富集成矿的重要机制。综合分析认为,小西弓金矿床为中深成造山型金矿床。  相似文献   
105.
西藏玉龙斑岩铜(钼)矿床物质来源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本文运用多种地球化学方法,分析所掌握的有关数据,以玉龙斑岩铜(钼)矿床的主要矿体—斑岩型和矽卡岩-次生富集型矿体为主要研究对象,追索玉龙矿床成矿物质的来源。最终判定玉龙矿床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下地壳或上地幔,有少量上地壳围岩物质加入。但在不同类型的矿体中,不同来源的物质所占比例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06.
湖南沃溪金-锑-钨矿床成因的稀土元素地球化学证据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沃溪金-锑-钨矿床的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组成良好地反映了成矿作用的条件和过程,并为示踪矿床成因提供了有用的信息.以流体包裹体为代表的成矿溶液,以较高的稀土总量、显著的轻稀土富集和缺乏明显的铕异常为特征,代表了一种通过在碎屑沉积物柱中循环而萃取矿质的演化的海水热液.矿石相对于成矿流体(母液)富集重稀土而轻微亏损铕,反映了矿石沉淀过程中来自于海水的稀土元素掺合.同一矿层内由下往上,重稀土相对富集的程度逐渐增大而稀土总量则逐渐降低,表明随着热液化学沉淀作用的进行,海水掺合的影响逐渐增强.矿石的稀土元素组成,无论在分布模式还是在轻重稀土之间的分馏程度上,均与其他许多 Sedex型多金属矿床十分相似,暗示了这些矿床具有相似的成因机制.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支持矿床同生沉积成因的观点.  相似文献   
107.
冈底斯南缘火山-岩浆弧带,位于雅鲁藏布江缝合带与冈底斯陆块之间。近年来的研究表明,它是新特提斯洋多次俯冲消减的产物。洋壳大致经历了早(中侏罗世)、晚(晚侏罗—早白垩世)两次俯冲作用,由此形成的火山岛弧带在空间上呈北、南两条平行展布。本文,通过对晚期俯冲形成的南带岛弧火山岩(桑日群)的研究,并与新生代(<25Ma)环太平洋adakite的对比研究表明,桑日群火山岩具有与adakite相似的特征:缺乏玄武岩,以安山岩-英安岩-流纹岩组合为主;地球化学特征表现为SiO_2平均为61.57%(≥56%)、Al_2O_3平均为16.36%(≥15%)、MgO平均为2.63%(<3%),Na/K高(3.05);具有低的Yb(1.39×10~(-6),≤1.9×10~(-6))、Y(13.57×10~(-6),≤18×10~(-6))和高的Sr(646×10~(-6),>400×10~(-6));REE配分型式为亏损重稀土,Eu异常不明显;Sr同位素组成与大洋板片熔融形成的adakite非常相近。这意味着,该弧南带(桑日群)的弧火山岩(>25Ma)是新特提斯洋壳经俯冲部分熔融形成的;同时也暗示,它的形成可能是一种特殊动力学机制的产物——新特提斯主洋有关的小洋盆快速俯冲。而其成矿意义在于:它是超大型斑岩铜矿和中低温热液矿床成矿的标志之一。  相似文献   
108.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计算机硬件性能的提高及计算机图形学技术、三维GIS技术和数据库技术的迅猛发展和日渐成熟,在地学领域,以平面图和剖面图为主的传统的地质信息的模拟与表达以及相应的固体矿产储量估算技术已难以满足现代矿山信息化趋势的急切需求,如何提高矿产储量估算和管理的智能化和自动化水平,提高工作效率,具有重要意义.将三维地质建模及可视化技术与固体矿产储量估算相结合,形成先进实用的储量估算系统是目前国内地学信息研究的重要方向之一.本文探讨了基于离散钻孔,应用三维地质建模与可视化技术进行固体矿产资源估算的技术方法和过程.  相似文献   
109.
田巴B剖面位于西藏江孜地区,剖面起点位置为28°43′53.930″E,89°56′29.487″N.整个剖面根据岩性可分成5层:底部为黄绿色页岩层,向上为紫红色页岩夹灰岩团块层、紫红色页岩夹薄层状硅质岩层(部分被覆盖)、杂色灰岩层(红色灰岩为主)和灰色硅质页岩层.横向上看,紫红色灰岩层和杂色灰岩层与床得剖面床得组为同一套沉积.  相似文献   
110.
贵州石头寨二叠系古油藏是滇黔桂地区众多上古生界生物礁型古油藏的典型代表。该古油藏发育了三期溶孔、裂缝充填方解石,其中含丰富的油气包裹体,三期油气包裹体组合依次为:少量液烃包裹体→液烃包裹体 气烃包裹体→气烃包裹体,与油气包裹体共生的气液水包裹体的均一温度分别为77℃~84℃、91℃~103℃和103℃~155℃。根据含油气包裹体的均一温度,结合沉积盆地热演化史和储层埋藏史,确定石头寨古油藏三期油气充注时间分别为238~235Ma、233~230Ma 和230~185Ma,第三期裂缝充填方解石的 Sm-Nd 等时线年龄为182±21Ma。古油藏的油气充注始于印支中期,于印支晚期至燕山早期达到高峰,燕山中晚期以来遭受破坏形成现今的残余古油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