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篇
  免费   17篇
地球物理   37篇
地质学   2篇
综合类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31.
通过对华北地震区岩石圈磁异常场各分量的零值线分布以30km为缓冲半径建立缓冲区,并对缓冲区内1900年以来MS4.0及以上大陆地震进行统计,探讨华北地区岩石圈磁异常场零值线分布与中强震震中位置关系,发现7.0级以上地震震中分布与岩石圈磁异常场磁偏角、N向分量、E向分量以及垂直分量零值线的分布位置关系密切,其中震中分布与磁偏角的相关性最高,达83.3%。  相似文献   
32.
概述了2014年12月15~19日在美国旧金山召开的美国地球物理联合会(AGU)秋季大会,充分展示了此次大会上震磁研究的的新进展与新成果,讨论并展望了今后的发展前景。震磁研究是地震预测探索的一个重要方面,研究结果显示,局部地区岩石圈磁异常变化含有震磁前兆信息,是研讨与预测区域地震活动性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33.
应用NOC方法研究中国地区地磁时空变化   总被引:19,自引:7,他引:1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应用自然正交分量(NOC)方法,对1995~2006年中国地区36个地磁台的地磁场观测数据进行了计算,获得了上述数据矩阵的本征值和相应的空间域、时间域本征向量,并就其时空分布与中国地磁模型(CGM)进行了对比分析,探讨了它的物理意义.研究表明,上述观测数据包含了丰富的地磁内、外源场信息,其中地磁场要素F、D、I第一、第二本征值及相应的空间域和时间域的第一、第二本征向量所描述的地磁基本场时间变化与CGM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34.
菲律宾及其邻近地区的地磁场模型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2001~2007年期间在菲律宾境内测量的74个点的地磁场数据,利用球冠谐和、泰勒多项式两种方法建立了2005.0菲律宾及周边地区地磁基本场模型,得到了菲律宾地区X、y、Z、D、I、H、F七个分量的分布.两种模型反映的同一地区的地磁场分布形态基本类似,只在拐点的舒缓度、等值线平滑度等方面存在区别.在8°N左右,X、...  相似文献   
35.
国家地磁图作为描述一个国家领域内地磁场空间分布的基础科技产品,其选用的模型计算方法应准确合理地反映标准年代上地磁场空间分布及未来5年的地磁场长期变化趋势.本文应用球冠谐和(SCH)方法,对中国地区1119个野外地磁测点和36个地磁台的观测数据进行了计算,获得了2005.0标准地磁年代中国地区地磁正常场及其异常场空间分布...  相似文献   
36.
唐山周围地区地磁短周期变化异常及深部电导率结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地下深部导电率结构的了解有助于认识地下深处的物质成分、状态、结构、温度等.陈伯舫(1974)曾利用地磁台站资料研究过渤海西岸的导电率结构,指出昌黎一带以南地下60km 处有一低电阻层,电导率约为20Ω·m.祁贵仲等(1981)曾收集渤海周围25个地磁台站的地磁短周期变化事件,分析了该区的地磁短周期变化的异常特征,并推断在渤海中部存在(?)地幔高导层的隆起.然而,由于地磁台站较少,台站的空间分布也不均匀,上述研究的结论仅仅是初步的认识.为了深入研究该地区地磁短周期变化异  相似文献   
37.
用近零同步观测法进行DI磁力仪的比测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地磁仪器比测是保障地磁测量准确可靠的有效手段。本文介绍了用近零同步观测法进行DI磁力仪的比测原理、方法和实例。该方法不需对磁测数据进行通化处理。因而不会引入其他测量系统的误差,可以有效地确定小于0.2′的仪器差。  相似文献   
38.
2010.0年中国及邻近地区地磁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通过对中国地区地磁场的球冠谐和分析和曲面样条分析,建立了2010.0年代的"中国地磁参考场球冠谐和模型"和"中国地磁参考场曲面样条模型".得到如下结论:"2010.0年代中国地磁参考场球冠谐和模型"描述的各地磁要素空间分布与"2005.0年代中国地磁参考场球冠谐和模型"较相似,但局部略有变化.比如对于磁偏角D和东向分量Y大致可理解为负值区域增强;磁倾角I在我国华北、华南和东北大部大面积正异常区消失了,但在我国西北部大面积的负异常区仍然维持;总强度F和垂直分量Z整体的负异常分布仍然维持,新疆西部局部地区和东南沿海地区局部的正异常分布则略有变化;变化最大的是水平分量H和北向分量X的空间分布,在2010.0年代,东南地区出现了大范围的正异常区,而且在中国北部出现了一条东西条带状的正异常区,似乎可认为是2005.0年代存在于太平洋的正异常区向西移动扩大的结果."2010.0中国地磁参考场曲面样条模型"描述的磁偏角D和东向分量Y相对较为曲折,最显著的异常位于蒙古境内,其次为滇东北地区、东北及华北大部、新疆等地区;磁倾角I和垂直分量Z相对较为平缓,最显著的异常存在于蒙古境内,其次的异常在内蒙满洲里附近;总强度F、水平分量H和北向分量X最为显著的异常位于满洲里附近,其次的主要异常区位于新疆地区、京津附近、滇东北地区.  相似文献   
39.
2010.0年代蒙古地区地磁场曲面样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陈斌  袁洁浩  王雷  徐如刚  倪喆  顾左文  冯丽丽 《地球科学》2014,39(12):1927-1932
蒙古为我国的北方重要邻国, 其境内的西蒙古构造块体为我国主要地震带——南北地震带的主要北端构造.应用曲面样条(SP)方法, 对蒙古地区119个野外地磁测点的观测数据进行了计算, 获得2010.0年代蒙古地区地磁场空间分布, 并与EMM2010.0模型给出蒙古地区地磁场空间分布进行比较.结果表明: 曲面样条方法建立的蒙古地区地磁场模型与EMM给出的地磁场描述的蒙古地区各地磁要素的空间分布基本类似, 但在局部地区存在一定差异, 该差异在局部地区能达到±30'(I), ±60'(D), ±500 nT(H、F、X、Y、Z).   相似文献   
40.
九江-瑞昌MemSsub5.7地震地磁异常的观测与分析y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2005年11月26日九江——瑞昌MS5.7地震发生前,震中及其周围地区的地磁基本场测量和相应的ldquo;2005.0中国地磁基本场曲面样条模型rdquo;显示,震中周围100 km范围内存在显著的ldquo;2005.0九江——瑞昌地磁基本场水平分量异常rdquo;. 而该异常在ldquo;1970.0中国地磁基本场曲面样条模型rdquo;中并不存在. 2005年12月在震中及其周围地区的21个测点上进行了地磁重复测量, 并建立了ldquo;局部修订2005.0中国地磁基本场曲面样条模型rdquo;. 该模型显示,震后ldquo;2005.0九江——瑞昌地磁基本场水平分量异常rdquo;明显减弱. 因此认为,ldquo;2005.0九江——瑞昌地磁基本场水平分量异常rdquo;是地震地磁前兆异常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