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篇
  免费   20篇
  国内免费   18篇
测绘学   4篇
大气科学   13篇
地球物理   10篇
地质学   36篇
海洋学   11篇
综合类   5篇
自然地理   1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4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3 毫秒
41.
紫荆关断裂在太行山北段的特征及其发生发展过程的推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六十年代初期,河北区调大队在太行山北段工作时,发现紫荆关到(涞水县)白涧之间存在一条断裂带,继而又发现此断裂带向南延伸到曲阳县灵山附近,向北经沿河城直指南口。通过综合研究,进一步发现在此断裂两侧,地层发育程度或地质历史有很大区别,因而提议命名为紫荆关大断裂,或称紫荆关—南口大断裂,亦称灵山—南口大断裂。七十年代初期引进卫星照片以来,由这条断裂及与之平行的西邻乌龙沟、北李庄两条主干断  相似文献   
42.
为预测煤巷冲击地压灾害,将强冲击倾向煤视作理想弹脆性材料,建立圆形煤巷力学模型,分析煤巷围岩的应力和变形能密度分布特征,进而建立煤巷冲击地压预测模型,利用该模型预测冲击地压灾害风险。研究结果表明:弹脆性煤巷围岩的切向应力和变形能密度在弹性区与破坏区界面处发生跃升;煤体强度损伤度和地应力增大,煤巷破坏区半径增大,煤巷围岩切向应力和变形能密度跃升高度增大;切向应力跃升为煤巷失稳破坏提供了力源,变形能密度跃升为冲击地压发生提供了能量源;切向应力和变形能密度跃升高度越大,煤巷越容易失稳和冲击;基于切向应力和变形能密度跃升,建立了煤巷冲击地压解析预测模型,预测结果与现场冲击地压实际情况一致,从而为脆性煤巷冲击地压预测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43.
全球闪电活动与对流层上部NO及O3的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解闪电对对流层上部微量气体的贡献,利用全球水资源和气候中心(GHRC)提供的1995年4月—2006年6月的闪电卫星格点资料,以及高层大气研究卫星(UARS)上的卤素掩星试验(HALOE)1991年10月—2005年11月的观测资料,分析了全球闪电与对流层上部NO和O3体积分数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其相关性。结果表明:全球闪电12、1、2月集中在南半球,6—8月集中在北半球,全球闪电的季节分布与NO、O3类似;NO体积分数在350 h Pa附近达到最大,该高度的南半球NO体积分数变化范围为7×10-12~11×10-12、北半球为3×10-12~17×10-12;450~300 h Pa,北半球夏季O3体积分数呈明显增加趋势,且同一高度上夏季的值比年平均值大25%左右,南半球夏季O3体积分数高于冬季,但差异并不大。结论进一步证明了闪电与对流层上部NO及O3的密切关系,也为研究全球气候变化提供有力证据。  相似文献   
44.
45.
生态水文科学研究的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35,自引:5,他引:35  
生态水文科学研究是区域生态系统研究和区域水文科学研究的交叉领域 ,其核心内容是揭示不同环境条件下植物与水的相互关系机理 ,探索各种植被的生态水文作用过程。近年来 ,生态与水文相互作用过程的数学模拟和专门模型研制日益成为重要的发展领域 ,同时 ,生态水文学的研究十分注重尺度效应 ,把在一定尺度上获得的水文与生态原理或模型向其它不同尺度转换已成为最具挑战性的问题。山地生态系统成为全球变化研究最为重要的研究场所 ,开展与全球变化相关的生态系统物质与能量循环、生态过程的梯度效应及其与水文过程的耦合关系、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及其变化等方面的研究 ,是生态水文学研究最具活力的方向 ,其中建立包含区域气候变化因素的多元生态过程动态模拟模型 ,并使该模型具有不同时空尺度、不同地貌和生态带的广泛适应性是目前广泛关注的热点问题。  相似文献   
46.
徐霞客与《徐霞客游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鞠继武 《地理研究》1986,5(4):12-17
本文论述徐霞客及其游记在我国地理学发展史上的地位。讨论《徐霞客游记》丰富的地理学内容及徐氏的治学思想,以阐明徐霞客对我国古代地理学发展作出的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47.
利用泰安市2018—2019年降水、风和PM2.5逐小时观测数据,分析了降水和风对PM2.5浓度的影响,并对PM2.5进行了源解析。结果表明:降水对PM2.5有一定清除作用,降雨日PM2.5平均质量浓度较非降雨日平均降低约7.2%,秋冬季节最为显著。降水对PM2.5的清除率与降水强度、降水前PM2.5初始浓度及降水时间均有关。当降水强度大于4 mm·h-1时,清除率多在40%以上;当降水强度小于2 mm·h-1、初始浓度低于75 μg·m-3或降水强度小于1 mm·h-1、初始浓度在75—100 μg·m-3范围,且降水持续时间在5 h以内时容易出现PM2.5浓度反弹现象。不同风向风速对泰安地区霾粒子清除也有明显差异,西南偏西风和东北偏东风更容易造成泰安地区霾污染,重污染期间风速超过5 m·s-1偏南风和风速超过3 m·s-1偏北风均对污染物具有有效清除作用。而区域风场相关矢结果表明重污染期间PM2.5污染物主要从广西—湖南—江西一带、安徽南部及浙江北部在西南气流引导下传输至泰安地区,本地源贡献则较少。  相似文献   
48.
2000年来塔里木盆地南缘绿洲环境演变   总被引:34,自引:13,他引:21  
塔里木盆地是中国最大的内陆盆地,其南缘是中国生态环境最脆弱的地区。考古资料、历史文献及古气候信息均表明,2 000 a来该区生态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这种变化以绿洲时空演变和沙漠面积扩张为主要特征,导致了历史上许多著名古城镇的废弃和'丝绸之路'南道的南移。本文分析了2 000 a来绿洲的分布与演化规律,并探讨了其自然及人为原因,指出20世纪以前绿洲的演变主要是在自然因素特别是气候干旱化影响下逐步形成的,而本世纪绿洲沙漠化和环境退化则主要是在干旱大背景下人类活动的结果。为防止本区现有绿洲进一步沙漠化及环境退化,应合理使用水土资源、调整大农业结构、开发优势资源、保护天然绿洲。  相似文献   
49.
烟台市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历史悠久,历史遗留矿山数量众多,在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重要物质保障的同时,也累积了不少地质环境问题,制约了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该文根据最新调查成果,介绍了烟台市历史遗留矿山共有1 187座,地域上主要分布于海阳市、牟平区、栖霞市、莱州市等地,开采矿种主要为建筑或饰面用石料、金、长石等,开采方式主要为露天开采;对存在的主要矿山地质环境问题进行了阐述,主要有地形地貌景观破坏、土地资源占用破坏、矿山地质灾害等;总结分析了前期治理工作存在的治理率低、资金保障程度低、社会力量参与少、治理模式单一等主要问题;根据现状结合上级有关要求提出了责任分解落实到位、建立健全考核机制、建立联动部门协作机制、提高资金保障水平、分门别类实施治理等有关对策建议,以期烟台市能探索出一条推动矿山地质环境治理的新路径,尽快解决历史遗留矿山开发造成的地质环境问题,为生态烟台美丽烟台建设奠定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50.
用范数有界的非线性函数表示车辆主动悬架系统的悬架刚度和悬架阻尼的非线性不确定特性,建立一类具有控制输入时滞的非线性主动悬架系统模型.基于线性矩阵不等式,对非线性时滞悬架系统提出一种新的H∞ 鲁棒控制策略,最优控制车身的垂直加速度、轮胎变形量、悬架动扰度3个系统性能参数,保证闭环控制系统在随机干扰下的稳定性.仿真结果显示了该方法的有效性,大大提高了驾乘汽车的舒适性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