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1篇
  免费   92篇
  国内免费   79篇
测绘学   33篇
大气科学   67篇
地球物理   38篇
地质学   251篇
海洋学   47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46篇
自然地理   59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22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22篇
  2014年   26篇
  2013年   33篇
  2012年   31篇
  2011年   30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25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4篇
  1977年   1篇
  1975年   2篇
  1964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81.
鄂尔多斯盆地位于中国的中西部,跨陕、甘、宁、蒙、晋5省区,盆地本部面积25万km2.中及上三叠统延长组在盆地内广为展布,厚逾千米,发育冲积扇、河流、三角洲、湖泊等沉积相,是该地区重要的油气产层.根据盆地腹地100多口井的钻井资料及盆地周边地区的露头资料,以及长庆油田长时期对延长组的油气勘探经验,编制出了鄂尔多斯盆地中及...  相似文献   
82.
皖南晚侏罗世-早白垩世早期酸性岩浆岩产于扬子陆块江南古隆起东段,岩体类型为花岗闪长岩,主矿物组合为斜长石+石英+钾长石+角闪石±黑云母,副矿物有磷灰石、锆石、榍石、磁铁矿、钛铁矿.岩石主量元素含量(%)具有高SiO2、Al2O3、K2O/Na2O,低TiO2、MgO、CaO、P2O5的特征,A/CNK≈1.06,σ≈1...  相似文献   
83.
微波消解-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谱法测定粉煤灰中的硒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粉煤灰中含有的硒元素较高,有综合利用价值.由于基体的复杂性,并未形成成熟可靠的测定技术.本文参考煤炭样品和土壤样品中硒的原子荧光光谱分析方法,采用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谱法测定粉煤灰中的硒.样品经氢氟酸-硝酸-双氧水体系微波消解得到清亮、透明的消解液,消解液经浓盐酸还原后,加入三价铁盐消除共存元素的干扰,所加的铁盐量不干扰硒的测定.方法检出限为0.020 μg/g;平行测定5份粉煤灰样品,相对标准偏差低于4.2%;加标回收率为94.0%~105.0%.应用建立的方法对煤飞灰标准物质进行分析,测定值与标准值基本相符;对不同地区的实际粉煤灰样品进行分析,证实方法可靠,可用于粉煤灰中硒元素的测定.  相似文献   
84.
陇东地区延长组砂岩储层属于典型的低孔低渗储层,分析孔隙成因类型及其控制因素,对于寻找相对高孔渗储层具有重要指导意义。通过大量孔隙铸体薄片鉴定认为,陇东地区延长组砂岩发育原生与次生两大类孔隙类型,其中原生孔隙包括压实剩余原生粒间孔和胶结剩余原生粒间孔;次生孔隙包括粒间杂基及胶结物溶孔、长石和岩屑粒内溶孔及铸模孔、粒间高岭石绿泥石胶结物晶间孔;另外还存在少量构造成因的微裂缝。现今孔隙多为部分原生与部分次生组成的混合孔隙。孔隙成因类型受沉积条件和成岩作用双重因素控制,沉积条件决定了砂岩沉积时的水动力条件,从而决定了砂岩的岩石学特征和原生粒间孔的发育程度,压实作用决定了压实剩余粒间孔的大小与多少,胶结作用决定了胶结剩余粒间孔的多少,溶蚀作用控制了各种溶蚀孔隙的类型及发育程度,如粒间杂基和碳酸盐胶结物溶孔、长石及岩屑粒缘与粒内溶蚀孔隙的发育程度。原生孔隙在长8、长9、长4+5粒度较粗的层段中较明显,次生孔隙在长6、长7粒度细层段和顶部不整合面附近的长1-3中占的比例较多。系统运用大量薄片和物性资料首次明确指出陇东地区延长组砂岩储层孔隙为混合成因,且次生孔隙特征明显,原生孔隙由于压实和胶结作用大量损失。  相似文献   
85.
北京郊区生态安全动态评价与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京郊三个具有不同功能的区(县)为例,基于景观生态学的基本理论,探讨在GIS和RS技术支持下从景观格局角度进行快速城市化地区的生态安全动态评价方法.首先,根据遥感数据解译出1996和2005两期土地利用图;然后计算景观干扰指数和景观脆弱度指数,它们合成景观稳定性指数,在此基础上,构建生态安全指数(ESI);最后,利用空间分析方法对生态安全指数进行空间化,并对生态安全指数的采样结果进行半变异函数分析和空间插值分析.结果表明:(1)1996-2005年研究区的各景观类型呈不同的变化趋势,其主要的景观变化特征为建设用地景观持续增加、耕地景观大量减少,尤其以建设用地景观变化最快;(2)研究区的斑块数量、破碎度、多样性指数和分形维数都表现出增加的趋势;(3)生态安全指数受人为干扰影响较大,局部区域的景观类型从1996年的零散分布发展至2005年的连片分布,整体生态安全强度的空间分布不均匀性增强;(4)生态安全指数值从城市功能拓展区(朝阳区)到远郊城市发展新区(顺义区)和生态涵养发展区(密云县),呈现出由低而高的变化趋势,其低值区域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而逐渐扩大.表明生态安全指数能够定量评价区域生态环境的状况及其演变方向.  相似文献   
86.
通过对穿越西北次海盆的3条地震测线以及一条深反射地震剖面的解释,对其新生代的构造 沉积特征进行研究,探讨了伸展模型,并进而对其新生代的构造演化过程和动力学机制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西北次海盆在30 Ma时开始发育,断层的活动期集中在渐新世,并大致以海盆中部的岩浆岩凸起为轴对称分布,对渐新统的沉积起控制作用。海盆扩张东强西弱,西部显示出更多的陆缘裂谷盆地的特征。25 Ma后扩张轴向南跃迁,西北次海盆的海底扩张运动停止,进入裂后沉降阶段。构造展布方向受到其南侧的中-西沙地块的影响,大致沿其北部边界展布。深反射地震剖面所反映的深部地壳结构也显示出大致沿海盆中轴对称的特征,显示研究区很可能为纯剪的变形模式。  相似文献   
87.
基于人工神经网络预测弯道段冰塞壅水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寒冷地区河流冬季常形成凌洪灾害,冰情的预报和预测大致可分为冰塞出现的位置、上游水位升高和开河冰塞的预报.依据实验资料,分析了弯槽段冰塞壅高上游水位和佛汝得数以及冰流量之间的变化关系,采用BP网络对水位壅高及弯槽断面水位进行了模拟预测并和回归分析的结果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人工神经网络技术可以提高对水位的模拟预测精度.  相似文献   
88.
大别山北部镁铁-超镁铁质岩带中榴辉岩的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及Sr,Nd同位素组成表明:(i)本区榴辉岩的原岩主要为拉斑玄武岩和少数可能为辉长岩,并且大多数可能属于扬子俯冲陆壳的一部分,为扬子陆壳(下地壳)俯冲变质成因,少数可能属扬子与华北大陆板块之间的古洋壳残片;(ii)本区榴辉岩大多具有Nb正异常、K负异常等,排除了它们形成于岛弧环境下的可能性;(iii)磨子潭-晓天断裂以南含榴辉岩和变质橄榄岩的变质镁铁-超镁铁质岩带可能代表扬子与华北两个大陆板块之间的碰撞缝合带.其中除含有扬子俯冲陆壳外,还混有古洋壳残片.  相似文献   
89.
我国气候异常直接经济损失预测模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守荣  杨昕  达庆利  韩勇 《地理学报》2000,55(Z1):163-168
为加强防灾减灾的预评估,建立了气候异常直接经济损失统计预测模型.模型由时间序列趋势项T(t)、气候异常影响项P(t)和随机波动项S(t)构成,在用统计资料进行模型参数估计的基础上,模拟预测了1989~1999年直接经济损失,模型整体拟合效果良好(R2=O.9847,F=150.45).分别选取不同的SAAO/GDPPI比值,用模型对2000年气候异常直接经济损失进行预测,预测值均比1999年有所增加.模型预测结果显示,增加农业和减灾投入强度SAAO/GDPPI,可以大幅度减少气候异常直接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90.
高超利 《地质与勘探》2024,60(2):414-424
鄂尔多斯盆地中部洛河油田长61低渗透油层由于含油饱和度变化大、油层非均质强,再加淡水钻井液侵入,造成油层电阻率径向分布不均且变化大。通过双感应-八侧向测井与阵列感应测井响应特征对比分析,认为水层的径向电阻率均为增阻侵入,油层、油水同层的径向电阻率普遍具有减阻侵入、低阻环带、高阻环带特征或相关趋势。其中,减阻侵入有助于识别高含油饱和度、高电阻率油层和油水同层,低阻环带和高阻环带有助于识别低电阻率油水同层。另外,部分油水同层的双感应-八侧向测井径向电阻率组合具有“增阻侵入”且深感应电阻率低的特征,推测可能是受双感应-八侧向测井探测范围限制,为低阻环带靠近井眼附近遭受淡水钻井液侵入影响的结果,深感应测井反映的是侵入带电阻率而不是油水同层的电阻率,容易被误解释为水层。因此,对于双感应-八侧向测井中具有“增阻侵入”特征且深感应电阻低值的储层,其流体性质有水层、油水同层这两种可能性,需要结合深探测测井资料或油藏地质特征进一步分析,以提高油层、水层的识别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