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0篇
  免费   95篇
  国内免费   77篇
测绘学   33篇
大气科学   67篇
地球物理   38篇
地质学   251篇
海洋学   47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46篇
自然地理   59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22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22篇
  2014年   26篇
  2013年   33篇
  2012年   31篇
  2011年   30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25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4篇
  1977年   1篇
  1975年   2篇
  1964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16 毫秒
101.
采用SLIMCAT化学传输模式以及再分析资料,对比分析了1997和2011年北极地区平流层臭氧异常偏低事件及其成因。结果表明,1997和2011年3月北极地区大气臭氧柱总量(TCO)异常值都达到了约-80 DU,并且在30-200 hPa(中下平流层)区域的大气臭氧柱总量异常约占整层大气臭氧柱总量异常的80%。分析表明发生在这两年的极端臭氧偏低事件均可能是由于上一年冬季的拉尼娜事件导致上传的行星波减少,使得北极极涡加强,平流层温度异常偏低,生成了更多极地云,引起更强的臭氧化学损耗导致的。对比这两年的大气臭氧柱总量变化发现,2011年的柱总量减少得更快。2011年北极地区上对流层下平流层(UTLS)区域臭氧下降要明显强于1997年,其主要原因应该是2010-2011冬季的拉尼娜活动更强,北太平洋海温更高,进一步减弱阿留申低压和平流层波活动。这导致2011年极涡温度异常偏低更强烈,形成了更多的极地平流层云甚至出现了第二类极地平流层云,最终加速该年春季的臭氧化学损耗引起的。  相似文献   
102.
作者使用威斯特波克射电望远镜在610兆赫频率上对古代东方天文学家观测到的“客星”的七个视场区(1~o.5×1~o.5)进行了射电遗迹的巡天探测,结果没有发现弥漫射电辐射。本文给出了在这些视场区中的分立射电源的表,表中列出作者提出的这些射电源|b|<15°以內的光学证认。  相似文献   
103.
张裂和区域沉降是越南南部近海九龙和南昆山盆地的特色。初期的张裂开始于始新世-早渐新世。紧接着是晚渐新世地壳块体的上升和旋转。上升块体的侵蚀标志着九龙盆地从张裂到区域沉降的转变。第二阶段的张裂开始发生于南昆山盆地。并持续至晚中新世。南昆山盆地部分地区经历了中-晚中新世的倒转。九龙盆地中同生张裂和裂后单元分别由非海相沉和海陆交互相到浅海沉积组成。南昆山盆地中的同生张裂沉积分成早期同生断裂单元-相应于初期张裂阶段。和晚期同生张裂单元。在张裂的第二阶段沉积。早期同生和晚期同生张裂单元由非海相沉积和非海相到浅海沉积组成。后张裂单元由陆架、深海沉积组成。正式出版的报告资料显示九龙盆地以生油为主.油主要储集在破碎基岩高处。丽南昆山盆地通常含气,其气圈闭在中新世砂岩和晚中新世碳酸岩中。这些明显的特征可能随着南昆山盆地长期的张裂和倒转所造成的圈闭形成及圈闭整体破裂而出现差异。  相似文献   
104.
中国浅海经济鱼类重金属的卫生质量状况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引用水产品卫生质量标准对我国浅海经济鱼类金属的卫生质量进行较全面的评价,结果表明总体卫生状况是良好的,食用是安全的,个别测站的少数品种单项超标,超标的重金属主要是镉,总汞,本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上海,广东岸段鱼体重金属含量比80年代初略有下降,福建岸段的则相反,广西岸段的保持较低水平。  相似文献   
105.
广东沿海近江牡蛎氯代烃和石油烃含量分布与变化趋势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根据历史调查资料和近年的观测数据,比较了广东沿海近江牡蛎Crassostrearivularis体中氯代烃和石油烃含量的地理分布与时间变化。2003年牡蛎体中六六六、滴滴涕、多氯联苯平均含量(湿重)分别为0.469、3.40和45.1ng·g-1,地理分布为粤东岸段>粤西岸段>珠江口。1989年以来六六六、多氯联苯含量呈持续下降趋势,滴滴涕含量在1989—1993年呈下降趋势,但在2003年明显反弹。牡蛎体中石油烃年平均含量1989年以来有一定的波动,2003年为4.75μg·g-1(湿重,大港原油当量),地理分布为珠江口>粤东岸段>粤西岸段。  相似文献   
106.
107.
以松树皮(枝)分别与硫酸盐、金属元素等无机流体成分配制样品,置于恒温箱内,采用室内常压、恒温80℃的条件下长时间反应的模拟实验的方法模拟有机质在沉积后和成岩早期的腐变过程。对模拟实验中的样品进行持续观察,观察无机流体成分对油气生成所产生的影响;并对样品分别进行了族组分分离、分析。结果表明:无机流体成分不同,样品的出油情况也不尽相同,而且会对可溶抽提物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08.
Marine dissolved organic matter(DOM) is one of the largest dynamic pools of organic carbon in the global carbon cycle, yet DOM is still chemically poorly characterized. To better understand the origin, composition, and cycling of DOM in the China marginal sea, dissolved humic substances(DHS) were isolated from seawaters in two locations in the Southern Yellow Sea. The DHS were subdivided into fulvic acids(FAs), humic acids(HAs) and the XAD-4 fractions. Complementary analytical approaches were used to characterize the isolated DHS samples including stable carbon isotopic composition, 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spectroscopy(FTIR), ~(13) C cross polarization magic angle spinning(CP/MAS) 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NMR), and pyrolysis 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Py-GC/MS). The results demonstrated that both DHS samples encountered the influences from marine source, indicating that algal and microbial-derived materials are the predominant precursors for the studied samples. The three fractions of DHS showed diff erent properties. FAs presented more aromatic features, whereas HAs contained more aliphatic lipids and proteinaceous materials. The XAD-4 fractions were enriched in ~(13) C and contained more carbohydrates but less aromatic compounds. The lower molecular weight and higher heteroatom content and number of carboxyl groups for the XAD-4 fractions may give them considerable geochemical significance for aspects of trace metal species, bioavailability of pollutants, mineral weathering and water acidification in marine environments.  相似文献   
109.
红海湾水质营养状况及其频率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根据1997年8月和1998年3月的调查,从2项生物学指标和5项化学要素着眼,分析了红海湾海水的营养状况及其频率特性。结果表明:红海湾海水的营养状况和频率特性呈现出季节变化和观测要素间的不同,在一定程度上有区域差异;总体上营养基本适中,但初秋在湾南部和湾口营养不足,早春在湾顶河口区营养过剩,过剩的营养盐主要是活性磷酸盐和氨氮。  相似文献   
110.
以镍作自然参比元素 ,用元素相关图法分析了南海东北部红海湾表层沉积物中铅、锌含量的分布和污染状况。结果表明 :红海湾已经受到人为来源的铅、锌影响 ,但其影响的范围和强度目前尚小 ,仅在湾顶河口浅水区有轻微污染 ,湾中部养殖区、南部自然水域和湾口礁滩护养增殖区尚未受到人为来源的铅、锌影响。元素相关图提供了有关污染区域、污染点、污染物和污染强度等的总信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